看大秦帝国,深度分析秦国为何明君辈出?

如题所述

从秦孝公开始至秦始皇,秦国共有六代七君,这七位国君中除了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父子俩平庸外,其他秦国君主都算得上是雄主明君。笔者认为秦国15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出一个昏君,主要原因有四个:其一、秦国有完善的法制;其二、秦国有统一天下的重任;其三、秦国的传承原则是任贤而非用嫡;其四、秦国代有名相辅佐。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商鞅变法给万民立法,给万世立制,秦国历代都坚守法制,因此平庸之君也无法变成昏君,毕竟有制度在那里约束国君。技艺熟练的工匠可以不用规画出一个真圆,不用矩画出一个长方形。普通人则可以用圆规画一个真圆,用矩画出一个长方形。有了规矩,普通人也不会犯什么大错;有了法律跟制度,平庸之主也不会亡国。商鞅曾说在坚持秦法的原则下,除非千古昏君跟万古奸臣齐聚,否则秦法不崩,秦法不崩则秦国不亡。

老子曾西过秦国,在函谷关写下了开塞大文章《道德经》,秦献公向老子请教秦国国运。老子说:秦之国运与周分合,周秦同源,合起西陲,秦救周,始为诸侯;秦周分离,离五百年,大合于秦,合十七年,霸王出!秦国有统一天下的重任,这份责任迫使历代国君砥砺前行,不敢贪图享乐。成大功者,必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必能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秦孝公死前大声疾呼:上天啊上天,设使你再给我二十年岁月,嬴渠梁当金戈铁马定中原,结束这兵连祸结的无边灾难,还天下苍生以安居乐业。何天不假年?竟使嬴渠梁并吞八荒囊括四海包举宇内席卷天下之雄心,竟化做了东流之水?上天啊上天,你何其不公也……

秦国是军争立国的一个国家,在国君继承人的选择上倾于立贤不立嫡。秦献公死前,传位给秦孝公,没有选择传位给长子嬴虔。秦武王死前传位给弟弟嬴稷,没有将王位传给嬴虔一脉的嬴壮。秦昭襄王将王位传给平庸的儿子秦孝文王,是考查了孙子嬴异人才干尚可,确立了嬴异人嫡孙身份后做的决定。嬴异人传位前,考校了所有王子,嬴政以文武皆优的成绩成为继承人。嬴政传位扶苏,是经过长时间的考查,甚至将扶苏派到九原前线接受军事训练。

秦国敬贤而用贤,这是确保秦国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那怕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父子俩平庸无比,在吕不韦的辅助下也保持了对六国的巨大优势。秦孝公有商鞅,秦惠文王有张仪,秦武王有甘茂,秦昭襄王有范雎,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有吕不韦,秦始皇则有李斯。在坚持法治的前提下,又有良臣相佐,想出一个昏君确实困难。胡亥是千古昏君,赵高是万古奸臣,两人的组合将大秦推向了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0

秦国都有哪些明君?

远一点的,在秦穆公以前,如秦襄公、秦文公、秦宪公、秦武公等,几乎代代都很了不起,秦穆公以后呢,经过短暂的宫廷之争,特别是秦献公、秦孝公父子以后,秦国几乎就没有昏君了,其中秦惠文王、秦庄襄王以及后来的秦始皇,包括在位时间很短的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都做出过了很不起的成绩。屈指盘算下来,秦国自秦非子立国,到秦子婴灭亡,总计685年,历33代君王,算的上昏君的,仅仅只有秦出子、秦厉共公、秦躁公、秦灵公等五六人而已。这比起中原诸侯,概率已经非常低了。

那么,秦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明君呢?

三父等把持朝政,扶持幼主登基,几乎将秦国带入崩溃的边缘,秦武公隐忍三年,才将之一举荡平,又将秦国带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也许这个“三父之乱”给秦武公以及老秦人带来的印象太深,所以自秦武公后,秦国就延续了老秦人的一个优良的传统,一直持续到秦穆公继位,而这个优良传统,是中原诸国想都不敢想的。那么,老秦人有什么优良的传统呢?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只选最贤良的人当家族之长。秦国当时后面有西戎,前面有中原诸侯,处在夹缝之中,面临的环境同样恶劣,针对这样的环境。基于老秦人的这个优良传统,秦武公去世之后,没有传位给儿子嬴白,而是传给亲弟弟秦德公,秦德公在位两年,传给自己的长子秦宣公。

秦宣公在位十二年,他有九个儿子,去世后,九个儿子一个都没立,而是传位给自己的亲弟弟,家里的老二秦成公;秦成公在位四年,有七个儿子,他去世之后,七个儿子也是一个不立,而是传位给自己的亲弟弟,家里的老三,而这个老三很了不起,他的名字叫嬴任好,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穆公。

秦国正是在秦穆公手里,才成为西方霸主,跃升到一流大国的行列,厉害的让中原诸国都不敢小瞧。老秦人的优良传统体现在家国问题上,就只有四个字,即:兄终弟及。在这个优良传统面前,没有什么骨肉相残的说法,有的只是,心甘情愿的礼让,为了秦国的将来,上一代君王就能心甘情愿的将君位传给自己贤良的弟弟。秦国就这样发展起来了,老秦人的这个优良传统有多重要,你看看就知道了?有多少中原诸侯说,老秦人野蛮,可老秦人为了国家,在兄弟揖让的时候,中原诸侯呢?

先有鲁国公子翚弑隐公、齐国管至父弑襄公、郑国高渠弥弑昭公,晋国持续七十年的宗族内斗等,甚至到了后来,周室也发生子颓之乱,齐国又有齐桓公的六个儿子争权以及晋国又来了个骊姬乱政等等。中原诸侯,弑君乱政几乎成家常便饭的时候,老秦人却兄弟齐心,在恶劣的环境中埋头低调的发展,为了避免权臣干政,宗族内斗,连续几代君王,哥哥都舍弃儿子,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老秦人就这么了不起,有道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从这个层面看,他们最终强大,也是理所应当的吧。

第2个回答  2020-12-03
可能是因为秦国的君主都比较谦虚,能够虚心向他人学习,所以能够明君辈出。
第3个回答  2020-12-02
因为秦国有很多不惧权势、冒死进谏的朝臣,秦国君王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勇于革新,比如商鞅变法,秦国还有秦宣太后辅佐帝王,所以秦国明君辈出。
第4个回答  2020-12-03
因为在大秦帝国建立之前,秦国只是一个小国,默默无闻,经常被六国欺压,后来才崛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