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好处与坏处?

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好处与坏处?请指点一二?谢谢

购买经济适用房优点是便宜,居住成本一般也都要比新建的商品房低。

缺点是一般质量不好,位置比较偏,交易手续麻烦。

经济适用住房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扩展资料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安排建设的住宅。

由国家统一下达计划,用地一般实行行政划拨的方式,免收土地出让金,对各种经批准的收费实行减半征收,出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

经济适用房相对于商品房具有3 个显著特征:经济性、保障性、实用性。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

经济适用房的发展:

经济适用住房"这一提法可追溯到1985年,当时国家科委蓝皮书"城乡住宅建设技术政策要点"中曾提及,"根据我国国情,到2000年争取基本上实现城镇居民每户有一套经济实惠的住宅"。

1991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文件中提出,"大力发展经济适用的商品住房,优先解决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文件中提出了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方案,开始了以安居工程为主要形式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

1998 年,中国面临亚洲经济危机的冲击,对外贸易形势恶化,国家力图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增长,住宅产业受到广泛重视。同年7月,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

至此,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点和解决城镇住房问题以国家政策的形式被确立下来。建设部颁发的《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是经济适用房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1998年进行的房改,对于全体中国城市居民继而是全体人民都成了一项具有历史性转折的政策。房改政策取消了过去的福利分房,取而代之的是名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的初衷是:城市中的大部分家庭都由政府为他们提供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商所建造的商品房约占供应总量的10%~20%。23号文旨在强调房屋公共产品特性,同时强调政府在其中的责任。

经济适用住房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另一方面,以住宅为主导产品群对上游及下游产业多个物质生产部门具有极强的关联度,可带动国家经济增长。在经济适用住房发展了12年后的今天,可以明显感受到就是现实的经济适用住房房屋供给比例和目的已与23号文的初衷相距甚远了。

2008年11月,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央推出了在未来3年增加4万亿元投资的财政刺激计划,其中9000亿元是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其中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占6000亿元,经济适用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一项最让人民心里有保障的民生工程,确实能为中低收入者排忧解难。

作为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适用住房担负着解决我国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任务,在住房供应市场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和价格的合理性关系到能否解决大多数家庭住房问题的关键。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给体系,也是我国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

参考资料:经济适用房--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9

好处:

1.简单的概括,经济适用房的优点就是价格,有很多房子是新修建的、购买优惠、户型新颖。

2.在政策上,政府越来越重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政府加大了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力度,并出台相关政策如限制经济适用房的购房人群、给予相关购买优惠等。

3.近年来新开发的经济适用房,其地理位置已开始转向郊区,开发单位对于建设经济适用房逐渐积累了经验,在配套设施、绿化环境等细节上都有进步,更加关注其适用性,因此经济适用房的十分明显。

坏处:

1.建造廉价房由政府出面组织,效率低下。如果政府直接出面,违背市场经济中专业分工原则,中间承接的发展商不以经济效益为考核,难以达到社会资源的优配置。

2.经济适用房项目大部分均位于城乡结合地区,有些经济适用房小区到市区的公交线路和可选择的站点又相对较少,长期交通很多人无法接受,许多购房者不愿意牺牲已有工作或事业。

3.国家建设此类房屋,是为了改善穷人的生活品质。此类房子建筑户型没有商品房规划的好,有的户型设计不合理、屋子挡光的现象。

4.经济适用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所做出的政策性安排,购房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购买。

拓展资料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在住房设计、单套面积设定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实用效果。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按建设成本确定。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

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单套面积设定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实用效果。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按建设成本确定。

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

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

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单套面积设定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实用效果。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按建设成本确定。

经济适用房在别的国家和地区一般被称为公共房屋,中国香港称为居者有其屋(简称居屋),中国澳门称为经济房屋,中国台湾称为国民住宅(即国宅),新加坡称为组屋。

建设成本包括征地折让费、勘察设计及前期工程费、建安费、小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贷款利息、税金、1%~3%的管理费。经济适用房以微利价出售。只售不租。其 成本价由7项因素(征地折迁费、勘察设计费、配套费、建安费、管理费。贷款利息、5%以内的利润)构成。出售经济适用房实行政府指导价其售价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以上几项因素综合确定。并定期公布不得擅自提价销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经济适用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8

优点:

1. 经济适用房的优点就是价格,有很多房子是新修建的、购买优惠、户型新颖。

2. 在政策上,政府越来越重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政府加大了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力度,并出台相关政策如限制经济适用房的购房人群、给予相关购买优惠等。

3. 近年来新开发的经济适用房,其地理位置已开始转向郊区,开发单位对于建设经济适用房逐渐积累了经验,在配套设施、绿化环境等细节上都有进步,更加关注其适用性,因此经济适用房的十分明显。

缺点:

1. 建造廉价房由政府出面组织,效率低下。如果政府直接出面,违背市场经济中专业分工原则,中间承接的发展商不以经济效益为考核,难以达到社会资源的优配置。

2. 经济适用房项目大部分均位于城乡结合地区,有些经济适用房小区到市区的公交线路和可选择的站点又相对较少,长期交通很多人无法接受,许多购房者不愿意牺牲已有工作或事业。

3. 国家建设此类房屋,是为了改善穷人的生活品质。此类房子建筑户型没有商品房规划的好,有的户型设计不合理、屋子挡光的现象。

4. 廉价房可能带来一些后遗症,容易形成穷人聚居的贫民窟、问题社区,造成居住割裂。瑞典后来发现很多百万工程建造的住房往往成为流浪汉、吸毒者、无业者、社会遗弃人员的收容聚居,一般老百姓不敢问津,避而远之。穷人富人彼此隔绝,相互不沟通,越来越没有交流,这对社会影响是严重的,严重妨碍社会和谐团结。




拓展资料:

由于经济适用房在项目位置、建筑规划设计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所以在购买时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 位置

虽然经济适用房的价位人们能接受,但人们不能接受的是它的位置。因为位置即代表着长期的交通。经济适用房项目大部分均位于城乡结合地区。有些经济适用房小区到市区的公交线路和可选择的站点又相对较少,几年后的事至少无法让购房者牺牲已有工作或事业。

2. 户型

购买经济适用房时,同样要搞清分摊面积、使用面积等概念,充分考察户型。购买时追求大面积的同时也增加房价、物业管理等费用,应更注重居室功能。在有条件进行户型选择时,应尽量以专业衡量标准去做选择。现时流行的居室八大功能即包括起居、就餐、厨卫、就寝、储藏、工作、学习以及阳台。

3. 合同

按新《合同法》规定,实行约定优先原则,所以在合同或补充合同中的条款必须签订全面。购房者应在充分了解和考察预售许可证、项目施工情况、产权问题?有些经济适用房项目是某些单位自建房或联建房,购买前一定要问清销售许可证和产权等重要情况、物业管理等基础上,仔细研究清楚合同的每一项,并在补充条款中对交房时间、面积误差、关键的配套设施加以约定,并注明开发商在每项违约时的惩罚办法,必要时请专业律师,考虑清楚了再签才比较妥当。不要偏信广告宣传或是售楼人员的口头承诺,否则后悔莫及。

4. 交房

房建好后,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的竣工验收和装修装饰等程序后便可入住了,在开发商交房时别忘了向开发商要“使用说明书”和“质量保证书”两书。这过程的许多问题最好都一一搞清楚为佳。

由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首次将集资、合作建房纳入经济适用房的范畴。《办法》还规定,此前已经购买和签订买卖合同或协议的经济适用住房,仍按当地原有规定执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经济适用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2

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好处:

(1)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适用房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解决了大量中低收入的住房问题;

(2)在促进居民消费、活跃市场经济方面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完善了住房市场的供应结构,抑制了房价不合理的上涨,为不同收入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缓解了拆迁过程中居民安置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改善周边环境、完善城市配套、加快城市化进程。

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坏处:

(1)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在实际销售当中,并没有遵从相关规章按照规定进行执行,而是随行就市。跟商品房的房价差距并不是很大,这充分说明经济适用房的房价已经失控;

(2)超大户型经济适用房其实已经占据了政府的更多的政策补贴,这对其它没有购买到经济适用房的中低收入者来讲是极其不合理;

(3)经济适用房从行政划拨土地、享受建房优惠政策、确认购买主体、销售经济房、冻结经济适用房上市时间,到最后上市自由转让、分割上市后的房屋溢价,这其实是走了一个弯路。而且这种作法人为地分裂了统一的房地产市场,不利于社会资源的统一调配和整合,不利于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成长和科学发展。甚至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资源浪费。

拓展资料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安排建设的住宅。由国家统一下达计划,用地一般实行行政划拨的方式,免收土地出让金,对各种经批准的收费实行减半征收,出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经济适用房相对于商品房具有3 个显著特征:经济性、保障性、实用性。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经济适用房的优点:

  第一、简单的概括,经济适用房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有很多房子是新修建的、购买优惠、户型新颖。

  

  第二、在政策上,政府越来越重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政府加大了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力度,并出台相关政策如限制经济适用房的购房人群、给予相关购买优惠等。

  

  第三、近年来新开发的经济适用房,其地理位置已开始转向四环以内地区,开发单位对于建设经济适用房逐渐积累了经验,在配套设施,绿化环境等细节上都有进步,更加关注其适用性,因此经济适用房的优势十分明显。

  

  经济适用房的缺点 :

  第一、建造廉价房由政府出面组织,效率低下。如果政府直接出面,违背市场经济中专业分工原则。即使间接出面,中间承接的发展商不以经济效益为考核,难以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二、廉价房以售为主,缺乏退出机制,这是一个根本缺陷。因为买廉价房的时候是穷人,不代表将来是穷人,一辈子是穷人,收入改善后还不退出,一直占用政府补贴的住房,对其他穷人不公平。所以现在有很多人手中有经济适用房,但自己却贷款买更好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则用来出租,以租养贷,造成了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的局面,而那些真正需要经济适用房的人,却无房可买。

  

  第三、 由于廉价房没有效益激励,一些政府往往只关心提供了多少套房子的目标考核,而很少真正为居住者考虑居住需要。我国的经济适用房政策,国家采用减免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的方式,责令开发商限价出售给中低收入城市居民。开发商通过协议的方式取得土地,以政府的定价出售,除房价以外的房屋质量、社区配套设施等由企业自主决定。这给企业在房屋质量、相关设施等方面留有很大的运作空间,留下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隐患。廉价房的质量常常难以让人满意。

  

  第四、 廉价房可能带来一些后遗症,容易形成穷人聚居的贫民窟、问题社区,造成居住割裂。瑞典后来发现很多百万工程建造的住房往往成为流浪汉、吸毒者、无业者、社会遗弃人员的收容聚居地,一般老百姓不敢问津,避而远之。居住割裂,是欧洲和北美社会中当前很热门的一个话题。穷人富人彼此隔绝、相互不沟通,越来越没有交流,这对社会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严重妨碍社会和谐团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