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但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但:只是的意思。九:不能单独解释,九州是一个固定的词组。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出自《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原文如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如下: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扩展资料: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

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示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学古诗: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第2个回答  2015-08-11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难题全解】
(1)示儿:给儿子们看,陆游一生有六个儿子。(2)元知:本来就知道。(3)但悲:只是为······悲伤。但:只是。九州:全中国。古代把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州。同:统一。九州同就是统一中国的意思。(4)王师:朝廷的军队。定:平定,收复。(5)家祭:家中祭祀祖先。无:不要。乃:你,你们。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诗意】我本来以为,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的时候,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走进作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第3个回答  2019-04-08
这是爱国诗人陆游的诗《示儿》里的句子,意思是心中只是为还看不到国家统一人民安乐而悲伤。
第4个回答  2019-10-31
但:只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