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能接受的成语都有什么

如题所述

成语:周听不蔽、谏鼓谤木、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纳谏如流、拭面容言
1、周听不蔽
读音是zhōu tīng bù bì,汉语词语,释义为广泛听取意见就不会被蒙蔽。蔽:蒙蔽。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出处〗汉·贾谊《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
2、谏鼓谤木
拼音:jiàn gǔ bàng mù

解释: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出处:《淮南子》卷九《主术训》:“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
翻译:尧设置供进谏者敲击的鼓,舜树立了供人们书写意见的木柱,汤设立了监察官员,武王备用了警戒自己谨慎的摇鼓,哪怕出现细微的过失,他们都已做好了防备的措施。
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中国成语。意谓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兼: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
明:明辨是非。暗: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现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从正面的角度考虑就会很清楚明白,如果从心里阴暗面分析就会很糊涂。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翻译:皇帝之所以贤明是因为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4、纳谏如流
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翻译:豁达大度,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为宗室而罢免了刑肉之罚。
5、拭面容言
拭面容言是汉语词汇,是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意思,出自《东周列国志》
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拭面容言无愠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如下:
【纳谏如流】:
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拭面容言】:
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拭面容言无愠意,方知嗣伯属襄公。”
【反听内视】:
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公听并观】:
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
【广谋从众】:
谋:商量。多与他人商量,听取众人的意见。
【惠施之谋】:
比喻兼听则聪,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明察善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谏鼓谤木】:
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敬守良箴】:
箴:规劝,劝告。认真听取、遵守有益的规戒。
【谦恭虚己】:
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小决使导】:
决:开通水道。开小口子,引导水流通。比喻经常听取批评意见,改正缺点,就可以避免犯大错误。
【悬鞀设铎】:
悬:吊挂;鞀:鼗鼓,拨浪鼓;铎:大铃。吊起鼗鼓,设置铃铎。指听取臣民的意见。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尧鼓舜木】:
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鼓:谏鼓;木:箴木。尧门旁设谏鼓,舜门外置箴木。形容君主贤明,能随时接受意见,听取忠告。
【周听不蔽】:
蔽:蒙蔽。广泛听取意见就不会被蒙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30
成语:周听不蔽、谏鼓谤木、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纳谏如流、拭面容言
第3个回答  2023-03-11
会施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