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俄 苏联七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如题所述

启示之一、误国书生戈尔巴乔夫满脑子浆糊?
  也许,对于饱读西方书籍的戈尔巴乔夫,到苏联垮台的时候,自己对“民主”、“自由”那些东西也并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苏联崩溃已经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时间里,从广大前苏联人民,到戈尔巴乔夫本人,对前苏联的崩溃都抱有一种后悔和惋惜的心情,在10多 年前的那次由改革引起的大动乱中,前苏联人民虽然得到了民主和自由甚至更多的人权,但却失去了幸福的生活和国家的尊严。而戈尔巴乔夫本人在那次改革开始,是装了一脑子的西方民主思想投入改革的,是抱着对现行体制十分憎恶的心情来进行改革的,是没有任何后续手段就对国家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做改革的。他把自己的身份放在了一个普通的苏联公民的位置上,而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苏联这样一个大国的主要领导人。他一开始就急于打破现行的体制,而完全没有为新体制的建立做出任何准备。他在苏联人民还没有为接受陌生的西方民主、自由做好思想准备时,就天真地大力推进这种思想。他崇拜美国,但却不知道美国人是怎么算计他的。说实在的,也许他自己对“民主”、“自由”那些东西也并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尤其在实践上更是一窍不通。戈尔巴乔夫年轻气盛,而且读过很多的书,说起话来理论一套一套的。做起事来也似乎有些魄力,在平常他确实能够迷惑一大批崇拜理论的人。但往往这些空洞的理论在险恶的政治实践中是最无能,最有害的。
  1998年,戈尔巴乔夫在他写的一本叫做《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的书中提到:“最近几年我不止一次的受到批评,说我的改革应该从经济开始,而把政治的缰绳拽紧。像中国那样。” 同样是在他为那本书的2002年中国版写的序言中说:“在我与中国的邓小平先生的谈话中,他尖锐地批评了对经典著作的各种教条主义说教,他强调指出:不存在对中国和苏联同样适用的什么现成的模式。”这就是他对为什么没有采取中国模式进行改革的最好解释,当然也是他满脑子浆糊的注解。邓小平的话显然在告诉他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做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改革,说得是多么好啊,但戈尔巴乔夫却并不是用它来启发自己,而是用来为自己改革政策的失败开脱。看来,他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没有得出一个令他清醒的答案。
  启示之二、有莽汉性格的书生叶利钦其实也是糊涂虫?
  一个对阴险狡诈的西方世界毫无了解的人,几乎不懂什么叫世界战略,在治理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的初次尝试中就一败涂地了。
  叶利钦起初给予苏联人民的印象就是一个具有强烈民主思想的改革家,他在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两年时间里的作为也给人这样的印象。正因为如此,苏联人民把苏联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也才有他在1990年俄罗斯首次全民选举的胜利。但是当他得到了俄罗斯总统的权力以后,当他把俄罗斯经济搞得一团糟以后,当他在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以后,他考虑的已经不是民主,不是全体俄罗斯人民的利益了,而是如何保住他的总统位子。为此他可以不择手段地践踏民主,炮轰议会大厦,可以为了选择一个他满意的接班人而不惜在两年时间内连续五次更换总理。这样的人说他是欺世盗名可以,说是在搞政治投机也可以。
  叶利钦对西方民主和文化的盲目崇拜是有目共睹的。在他一当上俄罗斯总统以后,就迫不急待地投入了西方怀抱,愚蠢的以为只要自己认同了西方世界,别人也自然会认同自己。(在中国也有一些这样以为认同了美国和西方,美国和西方就会认同中国的蠢人!)凭着从前苏联手中接收过来的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不久的将来自己肯定也会像美、英、法、德等西方大国首脑人物一样威风八面。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用美国人教给他的“休克疗法”来整顿俄罗斯经济,认为这就是一付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灵丹妙药。只是在一年以后,他就猛然发现俄罗斯经济在“休克疗法”中彻底休克了。西方世界答应的经济援助并没有兑现,融入西方的大门依然紧闭着。只是俄罗斯已经从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变为一个被经济衰退,人民贫困严重困扰的国家,自己也从一个改革英雄变成一个快要被俄罗斯人民抛弃的颓势总统了。这样在共产党的温暖被窝里成长起来却极力反对共产党的人,一个对阴险狡诈的西方世界毫无了解的人,几乎不懂什么叫大国政治,不懂什么叫世界战略,在治理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的初次尝试中就一败涂地了。
  启示之三、是上帝之手还是政治幼稚病?
  对于苏联解体的其他原因,学术界还有多种解释,这些解释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一条最为重要的原因不能不在这里说清楚,在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中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至始至终操纵着。难道是一只看不见摸不着的“上帝之手”?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 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多数人的政治幼稚病,彻底否定自己的党和伟大的国家,对现实国内政治的自我逆反心理,直接帮助戈尔巴乔夫也帮助美国和西方毁掉了自己!
  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新的领导人上台,这件事对于冷战的另一方,尤其对于美国来说这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自冷战开始以来,苏联这已经是第六次领导人更替。特别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苏联国内哀乐声不断,二十八个月内先后有三位总书记去世。而且每一次新的总书记上任,总会给西方世界带来新的麻烦。除此以外,美国和西方还要花去很多时间和金钱去对这位新领导人进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强自己在对抗之中的地位。但是,这次他们发现情况有所不同了。首先,以强硬思想著称的苏共元老,老资格外交家葛罗米柯被撤换,代之以没有外交经验却独立分裂意识很重的,来自格鲁吉亚的谢瓦尔德那泽(后来证明此人果然是个分裂主义分子);其次,苏联单方面宣布停止核试验五个月,并于1986年1月15日以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名义发表申明,建议苏美双方在15年内分三个阶段全面销毁核武器。就在这个申明中,戈尔巴乔夫还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叫“新思维”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于美国来说并不是第一次听说,戈尔巴乔夫在他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多次提到过和平、和解、人道等与苏联前几任总书记完全不同的词汇,令美国人大喜过望。戈尔巴乔夫还说要根据这些思想写一本书。这事刚一传出不久,美国就有了反应,美国有一家叫做“哈泼罗”的出版公司立刻要求给予他独家版权。并多次催促戈氏尽快完稿。过后人们看到,在戈尔巴乔夫的这部定名为《改革与新思维》的代表作中,除了“改革”二字以外,通篇充斥着人道、民主、自由、和平一类的字眼,而绝少那种坚持社会主义、反对世界霸权之类咄咄逼人的火药味。而且他公开对外界宣称,他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这些字眼与美国的口味是多么相宜。这不能不使美国人回忆起1960年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脱下自己的皮鞋,敲击着讲台,点着美国人的脸说道:“社会主义正在取代资本主义,我们将埋葬你们!”那种恶梦般的语言。眼前的这位苏联领导人简直就像美国大学培养出来的不谙世故的研究生,带着满脑袋的梦幻行走于世界,更是美国人高兴的是,这位苏共领导人直接挖苏共自己的老根,不遗余力地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于是苏美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变得十分热火起来。脑子进水的戈氏后来竟然还得意地说:他的《改革与新思维》出版以后,在美国发行量达到了200万册的惊人数字。
  1988年10月,戈尔巴乔夫应邀访问美国,对于这次访问,美国政府给予了极高的重视,戈尔巴乔夫在美期间的一切活动都充满了和解、和平和信任。他在联合国的讲坛上作了充满和平情调的讲话,并单方面宣布载军50万。美国主流舆论对戈尔巴乔夫的访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连夫人赖莎也成了天使般的美人。自然,美国人也精心组织了一些活动,让戈尔巴乔夫看到了美国民主制度,这些都给本身就有追求美国民主思想基础的戈尔巴乔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有意思的是美国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作出的反应,他们从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相隔28年的两个联合国讲话中分摘出一些精彩的段落,然后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并用一句相当含蓄的话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对比这两者的演讲内容,人们看到,戈尔巴乔夫完全无保留地埋葬了充斥赫鲁晓夫时代的‘我们将埋葬你们’的论调。”美国人对这位最多只有文科研究生水平的苏联领导人,看来是相当满意的。
  就在戈尔巴乔夫登上联合国讲坛前夕,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还在他的那本风靡世界政界的《1999年:不战而胜》的书里这样写道:“如果我们不能与莫斯科进行竞争,我们就将不战而败,竞争是美苏关系的核心,并将决定谁将在超级大国的争斗中取胜。”但是,人们仿佛感到,博览群书的戈尔巴乔夫好像从来没看过这本书,不知道对手日夜都在图谋他。在世界性的竞争中,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一夜之间颠倒过来为对手思维,大失水准的言行,还不及法国、德国,甚至不如欧洲小国芬兰、瑞士等。美国从未想过要放弃与苏联的竞争,但戈尔巴乔夫首先放弃更准确地说是退却了。
  由于美国对戈尔巴乔夫在美期间行为和戈氏思想的刻意渲染,使的戈尔巴乔夫获得了心理上最大的满足。自美国回来之后,戈尔巴乔夫更坚定了他民主、自由、人权的信念,坚定了他推行戈氏改革和对美和解的决心。并直接在苏联最敏感的政治体制上动开了大手脚。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的民主化进程虽说也称得上是大刀阔斧,可戈氏始终不肯放弃苏共对苏联的领导权,这一点倒是令美国在当时有些无可奈何,但美国有耐心等下去,美国人相信苏共在错误的道路上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了。特别是苏共内部的分裂和苏联国家、民族分裂缠绕到一块,在改革和民主的口号声中,愈演愈烈,而宗教的大肆泛滥,给苏共犯下的错误恰似火上浇油。时间到了1989年9 月,改革已经使苏联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境地,通过戈尔巴乔夫鼓吹的民主选举,大量与苏联共产党政见不同的民主分子和民族分裂分子夺取了苏联部分地方的领导权,与戈尔巴乔夫闹翻了的民主斗士叶利钦也通过这种选举得到了全苏联跨地区议员团主席的地位。这个时候,美国人看到了叶利钦的作用,他们认为叶利钦在不久的将来,肯定将成为戈尔巴乔夫最大的政治对手,并且还有可能取代戈尔巴乔夫成为执掌苏联江山的人物,再说,叶利钦的一系列主张完全是以美国体制为蓝本的,他甚至可以比戈尔巴乔夫更戈尔巴乔夫。因此,为了进一步抬高叶利钦的地位,美国政府向叶氏发出了以私人身份访美的邀请。使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个邀请竟很顺利地获得了苏联政府的同意,而且访问时间长达9 天。从这里让人感觉到,当时的苏联共产党和政府的政治思路已经非常混乱了。
  在美国的9天时间中,叶利钦可谓忙得不可开交。他广泛接受美国各界的采访,发表演讲达15场之多,美国总统老布什还屈尊亲自给予接见。叶氏在美期间,天真地以为美国的友好态度对他是极大的帮助,是对俄罗斯发展的支持,于是在很多场合对苏联的政治体制和近70年的历史大放厥词,自我诋毁。叶氏的行为博得美国人十二分的欢喜。这次访问也为叶利钦在苏联国内赢得民主斗士和民族独立团伙的认同,增加了不少的政治因素。他根本没有想到,这又是美国人精心导演的,试图搞垮苏联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叶利钦回到国内不久的1990年1月,他联合了175名苏联共产党员,在莫斯科出其不意地成立了苏共民主纲领派,并在莫斯科发动20万人举行声势浩大的大游行。队伍中甚至喊出了“打倒苏共”的口号。事情至此,苏共的分裂已经不可避免。在紧接着举行的全俄罗斯议会选举中,叶利钦以维护俄罗斯人民的利益和俄罗斯国家主权的观点,击败了站在全苏联立场上说话的苏共推出的两名候选人,当选为俄罗斯首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同时苏联两个最大也是最重要城市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市长也分别被民主派人士波波夫和索布恰克获得。
  美国政府对于叶利钦的胜利迅速做出反应,美国国务卿贝克发表讲话说:“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对于这个重要事态发展,我丝毫不想贬低它的重要意义。”美国的表态无异给了叶利钦最有力的支持。事情发展到这个时候,反应迟钝的戈尔巴乔夫才发觉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在1990年6月20日召开的俄罗斯共产党代表会议上不得不承认:“对于隐藏在我们体制内部的民族分裂主义力量及其能力估计不足,它们同平民主义分子联合起来,造成一触即发的局势,那些准备肢解苏联,把他活活地切开扯断多年来建立的国民经济联系的人并不明白,这一切会不可避免地削弱俄罗斯本身,这种行为是对俄罗斯、对俄罗斯人民的犯罪。”从这一点上看,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多数人的政治幼稚病,对现实国内政治的自我逆反心理,直接帮助戈尔巴乔夫也帮助美国毁掉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到了回天无术的时候,戈尔巴乔夫对苏联面临解体非常痛苦,因为这也意味着他将同时失去权力。美国人同样看到了这一点,而且也清楚地揣摩出戈尔巴乔夫的心态。
  1990年7月,在苏联国内以政府总理帕夫若夫、国防部长亚左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内务部长普戈等人为首的苏共内部被称为保守派的人物,酝酿发动一系列的强制手段来挽救苏联,并准备直接对戈尔巴乔夫动手,叶利钦是紧随戈尔巴乔夫之后第二个要搞掉的人。这一动向自然也没逃过美国人的眼睛。他们及时地把一消息透露给了苏联新任外长别斯梅尔特内赫,为了稳妥起见,美国国务卿贝克又通过美驻苏联大使直接向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二人作了通报。美国人当然知道,在这个时候保住了戈尔巴乔夫,也就是保住了叶利钦,就等于维持住了苏联的现状,同时也就可以保证苏联继续朝着崩溃的道路走下去。一个月以后,由上面说到的那几个人为首发动的“8.19”政变只进行了三天,就因部队的倒戈而归于失败 。叶利钦在政变开始时“恰好”不在莫斯科,他远在离莫斯科几千公里的阿拉木图“访问”。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人没能抓住叶利钦。在政变开始以后叶利钦又“及时”地赶回了莫斯科,他在平定政变的过程中表现十分的英勇,几乎毫无顾忌。这些事怎么就凑得这么巧妙?政变很快失败了,戈尔巴乔夫的总统位子是暂时保住了,叶利钦自然也保住了。但苏联却按照美国人的预想,在这以后不久就解体了。
  苏联的解体,并没有使美国人最终满足,叶利钦领导下的俄罗斯还仍然很强大。搞垮俄罗斯才是美国的最终目的。
  1991年刚过,叶利钦好像已经在俄罗斯总统的位子上坐稳了,这时人们发现总统身边总有一个年轻的面孔,他脸色白皙,身宽体胖,举止温文尔雅,像个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他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作给俄罗斯带来灾难的“休克疗法”的极力倡导者,年仅35岁的盖达尔。当时他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事实上在行使总理职权。取得了俄罗斯总统的权力之后,叶利钦立即按照西方的要求,不顾国内的强烈反对,按照美国推荐的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开出的药方,(美国也给中国开过类似的药方,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拒绝了这付毒药!)俄罗斯在盖达尔的指导下,全面推进“休克疗法”。
  1992年一开始,叶利钦在国内把“休克疗法”的事布置下去以后,充满了天真又愚蠢的幻想,带着一份长长的帐单踏上了遍访欧美日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旅途。1 月30日会见英国首相梅杰,2月1日与美国总统老布什会晤,2月4日会见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2月6日会见法国总统密特朗,2月7日会见德国总理科尔,2月26日会见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叶利钦与这些资本主义巨头见面的唯一目的,就是要钱。俄罗斯经济基础虽然依然庞大,但经过戈尔巴乔夫几年的折腾,已经生产不出什么东西来了,国内经济状况十分危机。但是这些精于算计的资本主义头头们似乎早就统一了口经,一致要求要等看到了俄罗斯市场经济见了“成效”以后才能给钱,这就是说,西方要求俄罗斯国内正在实行的“休克疗法”要坚定地推行下去。
  西方答应给的钱没有要来,(这太常见了,在搞垮俄罗斯之前,美国曾经答应波兰的“团结工会”搞垮社会主义阵营就给1000亿美元的援助,但最终连1亿美元的援助也没有,有前车之鉴,叶利钦却视而不见。)访问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俄罗斯国内的经济状况却在“休克疗法”的治疗下一落千丈:1992年下半年,俄罗斯全国的国民收入下降20%;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下降19%和10%;通货膨胀尤如脱缰的野马,高达2200%。到年底,卢布与美元的比价狂跌到500:1;国家预算赤字上升到6419亿卢布,国内社会秩序极度混乱,宗教力量畸形发展,民族矛盾空前激烈,国家军事力量大幅度衰减。俄罗斯总统与议会之间在领导权上展开的争夺以及人民对总统的不信任,俄罗斯国内各分裂主义势力的迅速扩大,使叶利钦不得不放弃了对经济的注意力。在苏联国家刚刚崩溃不久,雪上加霜,俄罗斯又遭受经济上的大崩溃。这个时候,叶利钦在西方各大国领导人的眼中突然变得不重要了,不仅经济恶化问题没人出来救一救,连平定国内的车臣叛乱也被西方视为不人道的行为而受到强烈谴责,并扬言要给予制裁。叶利钦不仅没有成为西方世界的要员之一,连自己的性命恐怕也难保,同时把一个大国拖向了灾难的深渊。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采用种种手段,促使苏联国家解体和俄罗斯经济崩溃,使这个曾经使西方国家大伤脑筋的对手,终于彻底丧失了与西方竞争的能力。尼克松“1999年,不战而胜”的预言提前实现。其中教训很多也很深刻,值得我们很好地深思。
  戈尔巴乔夫在因前苏联解体而下台后,最近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坦诚地对因其推行的脱离实际的所谓改革而造成国家解体、经济崩溃做出忏悔。假如历史能够倒流,当然最好从头来过。时隔十年,戈尔巴乔夫面对现实有所醒悟,虽已晚矣,也属难得。

  据了解,这位前领导人在下台后不断在为自己的作为辩解,曾说过:“我生活的目的就是消灭对人民实行无法忍受的独裁统治的共产主义。”还表示:“我必须清除苏共和苏联的整个领导,我必须清除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
  然而,在这次接受中国记者杨政采访时,似乎有了天壤之变。他谈到:“我深深体会到,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想通过我们惨痛的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一个国家和一个党,全面否定自己的历史,否定自己的领袖人物,面对敌人的攻击就会束手无策;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由于这番话与他以前的观念相比反差之大,以至令人难以判断是否出自一人之口。但不管怎样,这一最新表态到确实反映出了经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真实情况。中国在改革的进程中,也曾有过失误,也曾有过反复,至今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由于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妥善处理好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从而使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中国人民普遍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 戈氏的另一段话也许更能真实地反映出他面对俄罗斯现实做出的反思:
  “我们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使苏联社会大开放。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下,国内工业受到致命打击。极少数人一夜暴富,敛财数额之巨仅次于美国的大亨,而赤贫的人数却远远超过了苏联时期。这方面,中国处理得很好。中国沿海省份和地区发展速度快,中西部相对发展较慢,中国领导人现在号召开发西部和东北地区完全正确。”其实,在当前的俄罗斯,做出这种对比和反省的决不仅限于这位前领导人。从俄政府决定恢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的旋律为俄罗斯国歌,普京总统下令重新恢复“斯大林格勒”,俄高层领导提出要将苏联时代的红五星作为俄军军旗图案和军徽图案等一系列变化中,可以看出曾在俄罗斯执行的与前苏联“划清界限”的政策已告终结。面对与前苏联国家整体实力的巨大落差,这些现任官员确实无法以胜利者自居。任何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国情、历史和现实,任何违背规律、脱离实际、割裂历史的政策和行动都难以避免遭受现实的惩罚。
  在戈尔巴乔夫悔悟之前,不少前苏联的所谓“持不同政见者”也先后进行过反思。这些人在对比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变化后,难以接受这一他们曾为之呐喊、奋斗的结局。曾经对前苏联时期进行过尖锐批判的梅德维捷夫教授,面对解体后迅速衰落的俄罗斯无奈地表示:“无须向任何人证明,戈尔巴乔夫执政之前的苏联,比现在的俄国好得多。戈尔巴乔夫留给后人的遗产有三个:一是世界大国苏联的分崩离析,二是无节制的通货膨胀,三是80%的人进入贫困线,数百万贫困者流落街头。”曾由于持不同政见而定居巴黎的马克西莫夫,面对自己祖国的现状也发出感慨:“假如知道自己过去写的书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他就不会写那些书;假如知道苏联这只大船会沉没,他就不会去摇撼这只船。”这些经过深思后的肺腑之言,显得比戈尔巴乔夫的认识更坦率也更直白。不管怎样,能有更多的人,特别是那些曾为前苏联失败的改革呐喊助威的人能够认真反思,总结失误的教训,重新探索振兴之路,应是俄罗斯未来的希望。
  相比之下,中国改革之路的选择和成果则令人鼓舞。在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无法不对小平同志在推动和把握中国改革大局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表示敬意和钦佩。在事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国内外事务上,小平同志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所表现出的智慧和能力真正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肯定和称赞。还有一条:小平同志的宽阔襟怀、高瞻远瞩,不为自己的个人恩怨全力维护了党和国家的团结,维护了毛泽东的威信,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避免了国家和党的分崩离析,避免了中华民族的混乱,也就避免了“任何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国情、历史和现实,任何违背规律、脱离实际、割裂历史的政策和行动都难以避免遭受现实的惩罚”在中国的重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04
民主共和,比封建专制制度文明

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上层建筑,决定社会性质。同时领袖人物的魅力也是不可估量的
第2个回答  2013-03-04
内部矛盾是主因,外部矛盾是外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