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古诗的故事35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① 350字作文四年级写古诗故事

学古诗编故事
《舟过安仁》

初夏时节,诗人杨万里来到了湖南省安仁县。一天,他到江边散步,远远望去远处群山环绕,雾气蒙蒙,泛着浅浅的绿色,跟江边翠绿的竹林、波光粼粼的江水和倒映的绿荫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和美好。一阵凉风袭来,顿时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突然传来小孩的嬉闹声,诗人停下脚步,只见一叶渔船慢慢划了过来,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奋力划着船桨。江水的潺潺流水声,树上小鸟的鸣叫声,再加上孩子们的欢笑声,融到一起,打破了刚才的寂静,像是一只乐队在演奏着美妙动听的轻音乐,诗人闭上眼睛,侧耳倾听,真是太享受了。
微风吹过,两个孩子的对话传入诗人的耳中,他睁眼一看,两个孩子可能是划船划累了,他们其中一个孩子说:“不如我们把船杆和船桨都放下吧!”另一个孩子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呀?如果把船桨放下,船一会儿就不再前行了呀!”第一个孩子说道:“我以前看到过大船前进,总是在船的上面挂一个很大很大的布,说是当船帆,这样既不费力气,还能让船走得更快些,所以,我们也来造一个船帆吧!”“可是我们船上没有这么大的布啊,怎么造船帆呢?”第二个孩子问。第一个孩子自信地说:“放心吧,我自有办法,我们船里不是有一把很大的伞吗?我们可以把伞撑开,当船帆用啊!”第二个孩子半信半疑:“哦,主意很好,可是能行吗?”第一个孩子说:“我来做给你看。”
于是,两个孩子把那把大伞撑开,举得高高的。这时一阵大风吹过,水面上泛起了阵阵涟漪,小船像一头小牛,一下子向前冲去。两个孩子欢呼起来,互相击掌,银铃般的笑声传入诗人的耳朵,诗人也欣慰地笑了。
回到家,杨万里诗兴大发,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啊!他惊叹于孩子无限的奇思妙想,更惊叹于孩子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一气呵成,赋诗一首: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本文供参考,请采纳

② 一句古诗给我的启示 350字

一首诗给我的启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 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多么 美妙的劝学诗呀,出自颜真卿的笔下。

三更的灯火五更的鸡时,你是否在品味那 生动的语言?不可能,我在这是还睡在温 暖的被子里,等妈妈叫起床才从被子里出 来。怎么才能和作者颜真卿想题并论呢?

自从读了这首劝学诗,我感到无比的惭愧 ,所以我开始早起读书,背古诗。从中学 到不少东西,一些诗句感动的让我落泪。

冬天来临,我仍然早起读书,不时的积累 好词、好句,颜真卿的劝学诗我也就读得 更多了,不时的写读书笔记和作文。

我真正的体会到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 首方悔读书迟”的深刻含意,也深刻懂得 了它对人们的启示。我也懂得了作者颜真 卿为什么会成为著名诗人的原因。

一首小小的劝学诗却蕴涵着前所谓有的大 道理。我们虽然不是诗人却可以写出来。 可我们写了吗?没有,我们却总在嬉戏。

作者颜真卿以诗中体现了自己从小就早起 读书的艰苦和自己的感触。

来吧,趁着我们青春一起读书吧;来吧, 趁着我们的时光读书吧;来吧,让我们在 这阳光下放飞我们读书的梦想!

如果没有读书,我们不会幸福;如果没有 读书,我们不会美好;如果没有读书,我 们的生活会无比的无味;如果没有读书… …

从读这首短小的诗到读让人有感动的书。 我们的进步因书而推动,我们的梦想因书 而开始,我们一起读书吧,书会让你有无 比大的进步,书会让你走向成功,书会让 你领悟人生的真谛,爱读书吧!

③ 望洞庭古诗改写成作文350字

原文: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月光下的洞庭湖,显得十分柔美和谐。银光闪闪的湖面上没有一丝波纹,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天上的秋月,碧空上,一轮明月镶嵌在天空之中,把清冷的月光洒向湖面,湖光与月光融为一体,令人赞叹不已。湖面上没有一丝风,一点声音,仿佛一面从未打磨过的铜镜。我登上宝塔,望着洞庭湖湖旁的绿树红花;望着洞庭湖上的良辰美景;望着湖中翠绿的君山,山上有着高大挺拔的百年老树,有名扬中外的名胜古迹,有隐藏在山林中的深山古刹。这洞庭湖银光闪闪如同一个白银盘,这翠绿的君山好似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我忍不住赞叹道:“真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呀!” 或: 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我来到了最佳观赏洞庭湖的地方——楼塔。 那天,月亮像一个刚刚熟的香蕉一样,金黄金黄的,星星像一群能歌善舞的小姑娘,在那墨蓝色的天空中跳着属于她们自己的舞蹈。瞧!月亮正在臭美呢,她对着那面海洋镜一会儿梳头,一会儿扑粉。其实啊,那面海洋镜就是洞庭湖。没有起风的时候,她就是一面无暇的镜子,起风的时候,她的脸上就出现了许多皱纹,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远远望去,一座君山站立在洞庭湖的正中心,这使我想到了一个成语:婷婷玉立。 来游览洞庭的人原来不只我一个,我正陶醉在这怡人的景色中时,竟见到了我的老朋友。瞧!这会儿他正在饮茶呢,还高声吟道:“真是白银盘里一青螺啊!”我得到了他的提示后,立刻附和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他立刻举手称赞:“好诗,好诗!” 这洞庭鱼米乡,谁不记心中啊!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来到洞庭湖前,我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我看到那淡淡的月光洒到湖面上,湖面显得格外和谐。水面上风平浪静,月光把湖面印的就像一面大大的没有任何擦痕的铜镜一般。放眼远眺洞庭湖,我意外的发现,湖的中央还有一座树木葱茏的“君山”,美丽极了。就好像是洁白的盘子里托着青青的田螺。看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望洞庭》,不由得低声吟诵起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④ 从古诗中发现美350字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朱先生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在提高文学素养这方面,把诗歌的作用放在了第一位上。的确,诗歌当中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其优秀作品都以优美凝炼的语言、生动新奇的想象、朗朗上口的韵律、动人心魄的情感、深刻入微的哲理,或昂扬豪迈,或清丽细腻,或发人深思,让我们难以忘怀。有谁没有为一首诗而感动过?所以诗歌在启发培养审美意识方面的确有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通过诗歌的教学来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是诗歌本身的审美特点决定的,使学生的审美由被动、无意识变为主动、有意识,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师的教往往流于简单化、学生的练也都是为了考试,诗中的情感、美的字句的体验过程被一句句抽象的答案所替代,以背诵代替理解,背过、能默写成为学习诗歌的单一目的。如果说,课堂上的学习是给学生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美的种子,那么实际中,这颗种子是缺乏活力和生命力的。如何能让学生体会到美的存在,以诗中的美引导学生,教师首先要能体会、把握作品的美,在这里,我只是对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希望能对别人有所启发。 美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古诗当中存在着: 一、 鲜明生动的形象美。 文学作品反映生活是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包含着生活本质和规律。古诗当中的美,首先必须通过感性形象去把握。学生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通过感知,形成表象。教师就是要利用形象的可感性、直觉性,抓住形象的分析,感情的熏陶,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所描绘的生动画面,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绚丽的色彩,明亮的色调,即使是没有太阳的日子,读来也会心中一片阳光,它们的美美在视觉的丰富,美在眼睛和心灵的享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简笔的勾勒,淡墨的渲染,便是一幅如在眼前的水墨画,开阔绵延,任人思绪飞到无限高无限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清朗的景物,自然的天籁,轻松愉悦的身心,甚至闻的见空气中的味道,感觉到空气中的湿润,闭上眼睛读者已经脱离了身边的尘嚣。 形象之美是无须分析讲解的,只要有视觉,能感受,所以,教师只需要问一句:你觉得美吗?为什么? 二、风格迥异的感情美。 诗词往往以情取胜,以情夺人。欣赏诗词,品味古人优美的感情,旷达的人生,百折不挠的意志,能调节学生心态,保持良好的状态,旺盛的斗志,去善待自我,直面人生,迎接挑战。欣赏诗词中的感情,实际上也是在欣赏另一种人生,情感的体验是深入作者内心的最好途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悠然恬淡的闲居心情,新奇比喻中淋漓的关怀之情,满腹寂寞凄凉的欲言又止,缠绵的思念,豪迈自信的进取 *** ,胸襟宽广可纳百川的磅礴大气,视死如归的豪气,象细雨象长风象无语的新月,或温润或激荡着读者的心灵。读这样的诗,就是和各种各样的心情,和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在共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 荡漾固然是一种美,理性沉静的思考更是给人以启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人生坎坷的达观,对未来的坚信,对事物本源的思考,对历史的剖析,对爱情的坚定,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不能不让人深深思考,而思考将引导读者更深层次的感悟生命,进一步的启迪生命的智慧,从而指导着人生的方向态度。 对这些美的感受,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阐述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接受,甚至是灌输成为学生的信条。 三、朗朗上口的节奏美。 诗词是流动的音乐,凝固的建筑,以其特有的押韵、停顿和重音等,尽显它们别具一格的音韵美。 古代诗词一般都有韵,停顿也是有规可循的,而节奏是感情的表现,是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朗朗的韵脚,整齐的节奏,读来上口,自然的宏大景象,作者的心声尽在其中,听来和谐悦耳。”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行云流水的节奏,长短句的相间,是如歌的行板,年轻愉快的情感在飞扬.这种蕴藏的美,是感官的舒展自然所带来的,反复的吟诵,是最直接的体会,教师只需在读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自会在声音中体会到美感。 古诗词中的美就是这样俯拾即是随处可见,只要教师能以得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就会体会到到美,进而学会欣赏美,在美的引导下,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能力,最终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⑤ 将古诗山行改写成作文350字左右

《山行》改编的作文是:

一个深秋的傍晚,杜牧和他的朋友坐着马车到山上去玩。石头铺成的山路弯弯曲曲的,让人觉得那样高远。一路上,他们听见许多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欢唱,好像在欢迎着这两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杜牧禁不住诱惑,让马夫停下车来,他要和朋友一起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他们抬头向山顶望去,山多么高啊!四周云雾缭绕,真像大山穿上了纱衣,隐隐约约还能看见几户人家呢!

一阵凉风吹来,杜牧向四周眺望。啊!林中的风景真是太美了。经霜打过的枫叶不知是不是喝了很多的酒,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简直比春天的花还要艳丽。

看到这美景,杜牧不禁吟诵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⑥ 遇见身边最美古诗词作文350字四年级上册怎麼写

送别、思乡、团圆,围绕这它们的古诗词都带着那么一丝淡淡忧愁,却又包含着回对未来的希望。
江山美景几多答爱,在景色的描写上,也可以在诗词中找到不少。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用一个“肥”字突出了绿叶的饱满,开创了诗词中的先河。烟雨迷蒙的江南,楼台、行人都在雨幕之中被模糊了,《江南春》一句“多少楼台烟雨中”令人身临其境。泰山的高大雄伟,险峻绮丽,在杜甫表达自己志向的同时被展现出来。江山美景、在古人笔下是如此多娇!
古诗词中也有许多启示人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新旧总会交替,新事物总将取代旧事物,一昧守旧,是无法得到成功。这些句子被传为千古名句,其中的意义需要像品茶般细细品味。
世上优秀的古诗词灿若繁星 ,星罗棋布,让我们追寻古人的足迹,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⑦ 读中华古诗文有感350字

听说我抄们今后的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可能增加很多,这是好消息,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我们语文老师和我们说过,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我们老祖宗代代传承下来的,它是文学百花园中最灿烂的花朵。我们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更应当多多诵读唐诗宋词,并能很好地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品位修养。“之、呼、者、也......”融会贯通,多读多背古诗词,不会作诗也会吟,不久的将来,你也能成为当代“小李白”或是“小苏轼”。
现代文篇幅一般都很长,看得人眼花缭乱,背诵起来也是很费劲。而古诗文短小精焊,读起来朗朗上口。“读书须趁少年时”,青少年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间,现在不背,更待何时?
所以呢,多学古诗文有很多的好处,它能让我们的童年不再贫瘠、寂寥,谁不希望自己成为美丽优雅、风度翩翩的学者呢?

⑧ 350字左右的古诗词不带标点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武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