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智慧社区发展现状有哪些

如题所述

作为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已经实现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有效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将社区内各子系统进行整合,利用三维可视化优势,助力社区以“一张图”实现智慧社区可视化管理,有效避免以往小区因“孤岛式”管理而导致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选择可视化技术赋能,对社区内各个子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把社区的基本信息、物业人员、停车场、设备设施等主要信息结合社区三维场景进行展示。通过交互可将三维场景视角聚焦到所选小区,同时概览数据细化至小区级别,方便用户对整体社区概况快速初步了解。

将社区排水、消防、安防、环境、通行、工单、人力等各子系统高度整合。利用Hightopo二三维可视化引擎,合力打造智慧社区可视化平台,构建全域、多维、一体的社区综合管理体系。补齐物业管理过往存在的短板,创新服务模式,强化社区管理效率,让社区服务更有温度。

水泵房管理

智慧水泵可视化管路,则是通过推出基于管线可视化的独特算法用于社区内排水管网生成,并辅以流向动画,实现直观查看社区内排水系统管道布局与走向。结合排水设备各项监测数据附于面板两侧,让用户对社区排水情况一目了然。

进入水泵房内景,可清楚地查看水泵房内各设备布局情况。与孪生设备模型点击交互,即可清晰查看水泵、水箱运行状态、液位等实时信息。通过对接实时数据,实现水箱内液位高度随着数据变化而变化起伏动画,还原真实液位高度。

在三维场景中,可选用圆圈扩散的展现形式说明消防覆盖区域,以图标形式标注室外消火栓点位信息,点击目标区域查看相应的消火栓水压、水位等状态信息。

社区消防

当出现设备故障时,通过物联设备与可视化平台实时联动,场景内图标与覆盖区域将染为橙色,示意消防存在隐患问题。用户将根据该预警提示,及时安排运维人员前往对应预警点位进行处理。

安防监控是社区安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安防手段。传统以选取列表的形式去调用监控画面,很难将分镜头视频与实际地理位置相对应,无法对大场景进行有效直观的实时监测,缺乏态势感知。通过结合三维场景的点位优势,让用户对现场情况有着更清晰直观地了解。

安防管理

数字孪生社区通过参考现场实际监控点位,在三维场景中按点摆放监控模型,还原现场监控情况,让用户对现场监控点位情况一目了然。通过与监控视频流的对接,实现在三维场景中任意交互某一监控模型,均可调用当前摄像头监控画面。

社区巡更点位

依据现场实际巡更点位,在三维场景中以光柱形式标注巡更点。同时接入巡更设备数据,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动画形式复现巡更人员巡更态势及指定路线。当巡更人员完成当前点位巡更工作,将光柱进行染色示意。如发生漏巡更的情况,可通过巡更人员标签上的联系电话联系对应人员补充巡更,有效提升社区安防管理水平。

关于噪音

社区居住环境的质量与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常见的影响居住环境的主要有空气污染、噪音等因素。平台通过接入社区内气象站设备数据与三维场景进行联动,实现对当前温度、湿度、PM2.5、风向、噪音等各项指数地实时监测。将社区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 ,简称 AQI)、噪音监测情况渲染成热力图的形式进行展示。场景内将根据实时指数变化实现色阶的改变,以表示空气质量或噪音分贝,当指数超出正常范围时,系统会自动触发告警,定位至该区域,输出指数超标信息。

工单管理

通过整合各小区不同的工单管理模式,以社区作为整体进行统一管理,结合可视化平台,接入工单趋势、巡更计划、收费、品质、工程、安全、满意度等各项关键指标,为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撑。

取代了传统的人员汇报和反馈机制,利用与现场智能化物联设备联动,实现在三维场景内固定点位上的新工单提示,并通过工单任务与运维人员匹配派发,及时调度运维人员前往处理,保证了工单处理的时效性。

数字孪生智慧社区将社区排水、消防、安防、环境、通行、工单、人力等各子系统高度整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5

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

目前,全国各地建设了一批具有示范性智慧社区。包括杭州萧山的相墅花园智慧小区、合肥市滨湖世纪社区等。

智慧社区发展存在问题:资源整合困难,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智慧建设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为响应政府号召,开展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活动。但现实生活中,某些社区项目高开低走,开始时高调宣传,最后却低调收场。还有部分社区建设未考虑到社区需求及后期运营问题,造成后期需要大力人力物力进行维护,造成资源浪费。

智慧社区的建设的前中后期,均需要有相对完整的建设运营规划,围绕社区的需求开展智慧化建设,但总体而言,智慧社区还处于发展初期,各个不同服务模块之间的衔接和有效运营尚待提高。

——社区资源、服务整合困难

智慧社区的理想状态,是让社区内的闲置资源、劳动力均能有效地被利用。但是现实执行却有一定难度。一是社区内的闲散人员可能经常居家不外出,或不经常接触社区的信息。要统计这类人群的信息是比较有难度的;二是社区居民基数庞大,有技术,有服务能力的人群隐藏在社区居民中,挖掘起来比较困难,将其整合起来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社区服务差异化难以体现

。当前各个城市的智慧社区服务主要类型有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社区行政管理中心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一些社区O2O产品提供的专项到家服务。这些服务虽然打着智慧社区的旗号,但是社区居民眼中却缺乏吸引力。例如一些社区社交产品,在微博、微信、QQ发展深入市场的环境下,社区社交产品难以成功推行。社区服务的要突出差异性,更多的是要关注社区居民的重点需求(例如:家政、故障报修、文娱、幼儿托管等),提供个性化服务。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社区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