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说我肝郁,肾不太好,是弦脉,给我开个中药,还有合成药,但吃完后,第二天就开始持续高烧,怎么办?

大夫说我是肝郁,肾不太好。而且我晚上睡眠不太好,老做梦,还掉头发,月经也不是很好。
处方:北柴胡 10G 白芍 12G 当归 10G 枳壳 10G 丹参 15G 佛手 10G
川穹 10G 郁金 10G 熟地 15G 女贞子 15G 旱莲草 15G 丹皮 10G 首乌藤 30G
炙何首乌 15G 桃仁 10G 补骨脂 10G
日一剂水煎温服 200ML 每日两次
另外还有合成药 :精乌胶囊 四无颗粒
当天吃完药后晚上嗓子就干疼 ,第二天中午开始就一直高烧不退,烧到39度,后来吃完退烧药后,晚上量体温也是38度左右,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还是38到38.5度之间。去医院验血,没有炎症,医生不让打点滴,给我开了个清开灵口服液,让我先把中药停了,先去去火。现在是嗓子有点疼,老有鼻涕,有时还有血丝,早上大便是,颜色是黑的,有点拉肚子似的感觉。
请问大家,我这个药方有没有问题,为什么吃完就一直发烧呢。谢谢大家。

痛 经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剧烈疼痛。腰酸。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它是妇女的常见病。
痛经总会给女性带来许多烦恼,严重的会直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指出的是,一般的下腹不适,但并不妨碍工作和生活者,不应称为痛经。
按照产生的原因,痛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找不到生殖系统明显病变的,称为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多为子宫收缩和局部缺血导致神经精神性疼痛,或因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口狭窄。子宫位置不正,内分泌失调所致。后几种痛经多发生在月经开始后三个月内,可能会持续整个生育期,但是很多女性在妊娠分娩后,痛经会得到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另一种是由明确的疾病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出现痛经的时间是在正常行经一段时间(多为三年)后,才开始发生。生殖器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生殖器官疾病均可引起继发性痛经。
痛经很常见,大多数情况下症状都很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虽然痛经本身不会危及生命,但许多时候它可能是某种较严重疾病的征兆。因此,如果你有痛经的情况,应尽早到医院看医生,以确定引起痛经的原因。若属继发性痛经,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发育不良、体质虚弱引起,则应对全身情况进行治疗;因宫颈狭窄引起,可行宫颈扩张手术;因内分泌失调造成,应进行调整。
治痛经家用简妙方:
(1)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一些解热镇痛药物如散利痛、奈普生片等进行止痛;口服颠茄片或阿托品等药物以解除痉挛性疼痛。
(2)取大当归一支,切片用水煎服。
(3)取艾叶”克,加红糖用水煎服。
(4)取炒五灵脂10克、蒲黄6克、丹参30克,水煎服。
(5)取干丝瓜:条,加水:碗煎服。
(6)取食盐250克,将盐炒热,用布包好温熨小腹,待不烫皮肉时,包扎在小腹部上。
(7)取丹参9克,研为细未,调酒服。
(8)取苦参30克,研为细未,调醋吞服。
(9)取生姜15克,红糖50克,煎水服。
(10)取黄花(金色)60克,羊肉或瘦肉6O克,米酒250毫升,加适量水炖,吃汤及肉。每日:剂,连服数日。
(11)取小植炭30克,红糖30克,水煎服。每日:剂,分之次服,连服1一2剂。
患痛经后应注意:
(1)尽早到医院检查,尤其有出汗、肢冷、面色青紫等伴随症状的剧烈疼痛时,以查明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做到心中有数。痛经严重时,最好能卧床休息半天、一天,这样可大大减轻腹痛。
(2)月经前后和行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同时,不宜过分劳累。
(3)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4)注意外阴清洁,每天用水洗一次,勤换垫纸。
(5)注意精神调养,解除心理障碍,使精神快乐,气机畅达。
痛经较为普遍。凡在经前、经期、经后发生腹痛及其他不适,以致于影响工作及生活者为痛经。疼痛多在经期第1~2天,也有在经前1~2天开始腹痛的,疼痛在经期加重。多为阵发性下腹部绞痛、坠痛、胀痛,并可放射至腰骶部、内侧及阴道、肛门;膜样痛经病人当要排出大块脱落的子宫内膜时疼痛会剧烈,一旦排出后疼痛迅速减轻;疼痛剧烈者可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甚至虚脱。还可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腹泻、呕吐,也可有膀胱、直肠剌激症状如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感等,还可有头痛、眩晕、乏力或神经过敏等不适。
到目前为止,由于各人的痛觉阈值不同,耐受程度很大,且缺乏准确测量疼痛程度的客观定量方法,国内外对痛经发病率的报道差别很大。1980年我国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调查71746名妇女中,33.2%有痛经。其中原发痛经36.1%,继发痛经31.7%,不明原因32.2%。重度痛经影响生活与工作者13.6%。1982年Andersch和Milsom报道瑞典19岁城市女青年中,72%有痛经,其中15%需服止痛药。1985年有报道美国青春期后女性中50%左右有不同程度的痛经,10%因痛经每月需休息1~3天。由此可见,痛经在妇女疾患中,可谓为较普遍发生的疾病。近年国外报道女性在19岁以前痛经发生率明显增高。

严格讲,痛经应当是一种临床表现,或称之为一个症状。一般分为原发痛经与继发痛经二类。
原发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即未发现患者生殖器官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但因某些原因而造成痛经发生。最常见于25岁以下未婚未产的妇女,月经初潮排卵周期建立后才出现的痛经。
继发痛经又称为器质性痛经,主要指因妇女生殖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的痛经。最常引起继发痛经发生的妇科疾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颈内口或宫腔粘连、颈管狭窄、生殖道畸形、放置避孕环以及盆腔炎等。
原发痛经与继发痛经有时很难明确区分。如原发痛经患者,数年后又因合并有生殖器官病变而使痛经加重,此时很难判定疼痛是由原发痛经还是继发痛经引起。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即原本诊为原发痛经患者,实际患有较轻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当以腹腔镜检查时,方明确了疾病而随即诊断为继发痛经。原发痛经与继发痛经仅仅是痛经的二个类型,两者之间有时很难从临床作出准确的鉴别。
据流行病学调查,与原发痛经有关的因素有:
(1)月经初潮发生的早晚:有调查资料证实,原发痛经程度与月经初潮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初潮年龄早者痛经发生率较高,同时痛经表现的程度也更为严重。
(2)婚姻及生育情况:至目前为止,对于原发痛经与婚姻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二种观点。大多数人的观点认为婚姻与原发痛经发生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但亦有少数人认为婚姻与原发痛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不少女患者在婚后痛经有所缓解。二种观点均需大量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3)可能与经期过度劳累、紧张、寒冷及过敏体质有关。
与继发痛经有关的因素是:
(1)注意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不够;过早开始性生活;性伴侣数多(性开放后),引起炎症。
(2)反复的人工流产手术或宫腔操作,引起粘连炎症。
(3)避孕情况:痛经与工具避孕间存在一定关系,尤其是宫内节育器—避孕环的安放,常常可以加重痛经的程度,这可能是宫内节育器放置后,子宫内膜组织前列腺素(PG)生成量增高,导致痛经加重。而避孕药内含有孕激素,孕激素有使子宫平滑肌松弛的作用,故可减轻因痉挛产生的疼痛症状。口服避孕药则会降低原发痛经的发生率以及痛经的程度。
(4)月经周期及经期长短的影响:一般痛经的严重程度并不受月经周期长短的影响,但由于痛经本身表现为经期腹痛,故若经期时间较长者往往疼痛持续的时间也长,这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表现最为突出。
(5)其他因素:有人报道肥胖者可能较易发生痛经。也有报道吸烟者痛经程度往往较非吸烟者严重,而且痛经程度常随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吸烟常会造成血管收缩而导致缺血产生疼痛的缘故。

痛经是一组以疼痛为临床表现的妇科疾病。严格地讲,痛经应属于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疾患,但由于疼痛的表现有独特之处,而且已构成患者病症之发作,故目前也可将其列为一类妇科疾病。
痛经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祖国医学(中医)角度出发,往往认为经血流通不畅、气滞血瘀是痛经发生的根本原因,“不通则痛”是中医最根本的观点。
从西医学出发,认为造成痛经的原因很多,而且痛经的表现往往也不完全相同,如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所表现的痛经,可能因为宫腔内有占位性病变,影响经血顺利排出而产生痉挛性疼痛。生殖道畸型患者,如生殖道不全梗阻、宫颈口狭窄、处女膜闭锁等,因经血流出受阻也可产生子宫肌肉不正常收缩而引起疼痛。宫腔内异物的存在(如宫内避孕环的安放)也可刺激子宫引起不正常收缩而导致疼痛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往往由于体内前列腺素含量增高也会产生痛经。
无论以上哪一种情况产生的痛经,其根本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子宫的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压力约为4.9Kpa),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缩所致的痛经。
(2)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最近有人报告,经实验研究发现,患者血中血管加压素的增高可能是造成子宫异常收缩的一个重要因素。
(3)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宫肌纤维使之收缩的功能。大量试验已经证实,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以及经血中的PG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正常妇女含量在395~435纳克/升1(ng/L)〕。在月经周期不同时间内,PGE2与PGF2a含量不同,故PGF2a/PGE2比值也不相同,分泌期二者含量均比较高。故在其刺激下可引起子宫肌肉收缩异常,导致子宫张力上升而产生疼痛。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痛经与PG含量的关系更为明显。文献报告,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PGF2a代谢物含量均较无痛经者高。

治疗:
可采用按摩针灸、饮食疗法、药物疗法等。
对于功能性痛经可以有:
(1)一般治疗:首先劝导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摒弃思想压力,积极祛除病因,注意起居调摄,尤其是在月经期更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饮食生冷、精神刺激、夫妻生活等。
(2)解痉止痛药物治疗:这是临床上能够应急的见效迅速的治疗措施。对于一般疼痛较轻者,可适量选用消炎痛、去痛片、颠茄片、延胡索片、阿托品等。对个别痛势严重者可考虑使用可待因、杜冷丁等药。
(3)对抗前列腺素类药物治疗:随着现代医学对痛经研究的逐步深入,在痛经的治疗方面通过使用对前列腺素有对抗作用的药物,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常用的药物有消炎痛、炎痛静,以及邻氨苯甲酸类药物(如氟灭酸、甲灭酸等)。以上这些药物能阻止前列腺的合成,并有拮抗前列腺素的作用。另外,有人利用口服避孕药治疗痛经,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经实验研究证明,口服避孕药可抑制前列腺素F2a的合成与释放,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4)内分泌激素治疗:可供治疗痛经使用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①雌激素:雌激素制剂的种类很多,有天然雌激素(甾体类激素)和合成雌激素(非甾体类激素),有长效、短效等。常被临床使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雌激素—乙底酚,可自月经来潮后第5天开始,每天服用0.5~1毫克,20天为一疗程。连用2~3个月经周期。主要适用于子宫发育不良的痛经患者。②孕激素:妇女在不同的生理时期,孕激素的来源也不同。在月经前半期主要来自肾上腺,排卵后黄体产生较多的孕激素,妊娠期除黄体继续产生孕激素外,更主要的是来源于胎盘。一般每日口服妊娠素60毫克,分2~3次服。从经前第4天开始服药,至行经后1~2天停药;也可在月经来潮后的第21天开始肌注黄体酮,每日20毫克,连用5天。通过补充孕激素,使雌激素与孕激素重新恢复平衡,使月经期的子宫内膜得以按正常变成碎片状剥脱。此类激素主要适用于治疗膜样痛经。③避孕药:避孕药可使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导致抑制排卵,改变子宫颈粘液性状及子宫内膜的周期。可于月经周期的第5天开始,每日一次口服短效避孕药,连服20~22天,服用2~3个月经周期后可考虑停药。
(5)手术治疗:①扩张宫颈及刮宫术:对于宫颈管狭窄的患者,用器械扩大以后可有利于经血顺利排出,以减轻或缓解疼痛。这一手术特别适用于已婚不孕的痛经患者,因同时可将所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检查,借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及内膜有无器质性病变。据统计约有1/4的病例可获痊愈。②子宫悬吊手术:子宫后倾后屈,经采取一些治疗措施而效果不满意者,可行子宫悬吊术。纠正子宫位置后,有利于经血流通,从而缓解疼痛。特别是一些婚后不孕的子宫后倾后屈患者,采用子宫悬吊术,有助于怀孕。③骶前神经切除术:本手术的有效率不是很高,而且术后容易引起月经过多,故很少有采用本法治疗者。
器质性痛经绝大多数是继发性痛经,能导致器质性痛经的常见因素是慢性盆腔炎、盆腔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对于器质性痛经可以有:
(1)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所致痛经的治疗,首先要注意休息,讲究卫生,改善营养,加强锻炼,树立彻底治疗疾病的信心。常采用的治疗措施有:①全身用药:主要的是使用抗菌素,在使用抗菌素的同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增强疗效。还可以用胎盘组织液或胎盘球蛋白等肌肉注射,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另外使用孕激素,如黄体酮、安宫黄体酮等药,也有一定疗效。②局部用药:慢性盆腔炎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器官周围易于出现粘连,抗菌药物不易进入病变组织,而局部用药则可有效地弥补全身用药的这一不足,可以将已选定的药物进行侧穹窿封闭、宫腔注射等。③物理治疗:理疗的方法与种类很多,如超短波、远红外、音频等,这些治疗措施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组织粘连,改善局部营养,有利于炎症消散。④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严格掌握适应症,酌情施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本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年龄在40岁以上,已无生育要求,并且病程迤逦,久治不愈,严重影响工作与学习,妇科检查有较大的炎块或积水,其肿块直径在6厘米以上者。
(2)盆腔结核:盆腔结核亦属炎性反应,但有它的特异性,治疗一般采取以下措施。①一般治疗:生殖器官结核与其它器官结核一样,机体抵抗力的强弱对控制疾病的发展,促进病灶的愈合,防止日后复发等,均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患者要注意饮食起居的自我将息调摄,对因生殖器官结核而引起不孕者,更要注意精神情绪的调节,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抗御能力。②抗结核药物治疗:抗结核药多为抗生素或合成药,其作用主要在于破坏或干扰结核杆菌的代谢过程,从而抑制其生长、繁殖及毒素的形成。最常用的异烟肼、链霉素、利福霉素类及吡嗪酰胺为杀菌剂,其它如对氨水杨酸、乙胺丁醇等皆属抑菌剂。临床上一般坚持联合、规则和全程用药。现在多数主张分强化(1~3个月)和巩固两个阶段治疗。总疗程一般不少于一年。由于生殖器官结核病变具有慢性和复发性倾向,治疗效果随机体反应性、细菌毒力和化学药物作用而异。治疗时间过短,复发率很高,治疗时间过长,结核杆菌就易于形成耐药菌株。为了推迟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初期可以将链霉素、异烟肼和对氨水杨酸三药联合应用,一般情况下即使有耐药菌株存在,联合用药的办法也会有治疗作用。倘若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已产生耐药时,则可应用无耐药的药物,如利福平、卡那霉素、乙胺丁醇等药的继续治疗。③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不是首选的治疗措施,但对于由结核因素造成的急性输卵管积脓、卵巢脓肿等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又复发者;更年期或更年期以后生殖器结核,但无其它活动性结核者;有继发性感染、盆腔炎症反复发作,盆腔脏器严重受累者;月经血细菌持续阳性或月经过多,久治不愈的结核性子宫内膜炎;久治不愈的结核性瘘管等,可以考虑子宫及附件全部切除术。需要注意的是,术前必须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因手术致使结核活动及扩散。
(3)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症状、病灶的部位、范围、年龄、对生育的要求,以及是否并发其它妇科疾病而定。现代医学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①合成孕激素:可用炔异诺酮、炔诺酮、甲地孕酮、氯地孕酮、安宫黄体酮等药物作周期治疗,使异位的子宫内膜退化。一般从月经周期第6天开始至第25天,每日一次口服上述药物当中的一种5~10毫克,疗程视治疗效果而定,此法可抑制排卵。若希望生育者,可以从月经第16天开始服至第25天,每日一次用炔异诺酮或炔诺酮10毫克。这样既可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的痛经,又不致于影响排卵。此外,还有人主张应用大剂量合成孕激素3~10个月,造成假孕状态,使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产生脱膜反应,继之坏死,最后被吸收而消失。应用剂量应由小逐渐加大,在预计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服甲地孕酮一次4毫克,一日2次,连服1周;第二周1次4毫克,一日3次;第三周1次8毫克,一日2次;第四周以后逐渐增加剂量至20毫克,每日1次。或服炔异诺酮或炔诺酮5毫克,每日1次;第二周继之10毫克,每日1次;第三、四周15毫克,每日1次;第五、六周20毫克,每日1次;第七、八周30毫克,每日1次;第九、十周40毫克,每日1次,直至症状及体征改善或缓解为止。假孕疗法至少应持续3个月,最长可达2年,这种疗法约有80%的患者确能显著改善其症状及体征,但也有约20%的患者在治疗后半年又有复发。②睾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一定疗效。剂量应随着耐受量而定,开始剂量可为10毫克,每日2次。于月经周期后2周开始,口含化内服,这一剂量很少有影响周期及发生男性化的副作用。但要达到止痛目的,常需持续几个周期。此后可减少用量,再持续治疗一个时期后,停药观察。如能妊娠则本病即可治愈。也有每日1次口服甲基睾丸素10毫克,或肌肉注射丙酸睾丸酮25毫克,每周2次,6~8周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至少停药4周。这一治疗方法,可以引起月经延迟,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但停止治疗后均可以恢复。③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药物有反应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实施手术治疗。如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年龄接近40岁,或已有子女,不伴有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双侧附件。但有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而病灶不能清除者,则应将附件切除。如年轻要求保留生育能力而子宫内膜异位症仅局限在子宫一处,可行病变区域剜除术。④放射治疗:病灶位于肠道、泌尿道或盆腔结缔组织等处不易进行手术,或内分泌治疗效果不好,或接近绝经期的复发病例,或患者身体情况差,或其他原因如过于肥胖,对手术有很大顾虑等,也可采取放射治疗,造成人工绝经。一般用宫腔镭疗或钴60放射治疗,能破坏卵巢功能,使异位内膜萎缩。
另外,还有不少疾病也可继发形成器质性痛经,其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治疗原发疾病,只要治愈了导致诱发痛经的原发病症,其痛经亦就自然会缓解或消失。

痛经的发生常由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或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致使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因不通而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因不荣而痛。
(1)气滞血瘀:素多抑郁,或恚怒伤肝,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冲任气血运行受阻,影响经血的正常排泄,故而发生痛经。(2)阳虚内寒:素禀阳虚,阴寒内生,冲任、胞宫失于温养而凝滞,不得畅通而痛经。(3)寒湿凝滞:过于贪凉,或生活于潮湿之地,或外伤风冷寒湿,寒湿客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痛经。(4)湿热下注:素有湿热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运行;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稽留于冲任、或客居胞中,与经血相搏结而致痛经。(5)气血亏损:脾虚胃弱,气血化生不足;或大病久病损伤气血,经行气血更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故而产生痛经。(6)肝肾虚损:素体肝肾亏虚,或因多产房劳等损伤肝肾,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脉失养,经行之后更损精血,冲任胞脉失于濡养而致痛经。

膳食治疗,简单地说就是痛经病人应该吃什么饭菜和不适宜吃什么饭菜,痛经病人有不同的证型,食物有四气五味之性,病人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月经期及其前后,能够科学进食,利用食物的偏性来纠正机体的阴阳偏颇,协调脏腑功能,可促进痛经康复。
月经是妇女特殊的生理现象,在这期间要特别注意饮食调节。对痛经病人来说,要避免吃生冷食物以及大辛大热的食物。否则经血运行不畅的现象就会更趋加重,不仅不利于疾病恢复,反而会加重疼痛。可多吃一些具有温通之性的食物,再就是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气味和属性的饭菜。
(1)气滞血瘀型:可多吃一些具有行气活血的食物,如大萝卜、荔枝、橘子、山楂、丝瓜、桃仁、鸡内金、芹菜、油菜、鲮鱼、墨鱼、花生、茴香等。
(2)寒湿凝滞型:可多吃一些具有祛寒除湿,温经通脉的食物,如生姜、大葱、茴香、八角、花椒、高粮、扁豆、韭菜、芥菜、辣椒、荔枝、桃子、栗子、羊肉、鹿肉、鸡肉、狗肉、鲤鱼、鲫鱼、黄鳝、海蛇、胡椒等。
(3)阳虚内寒型:可多吃一些具有温补脾肾,益阳散寒的食物,如豆油、胡椒、八角、茴香、韭菜、羊肉、牛肉、狗肉、动物肾、鸽肉、麻雀、草鱼 、虾、海马等。
(4)湿热下注型:可多吃一些具有清利下焦湿热的食物,如苦瓜、苦菜、马齿苋、茄子、黄瓜、冬瓜、油菜、菠菜、绿豆、苹果、梨、薏仁、茶叶、紫菜、赤小豆、黄花菜、蚬等。
(5)气血不足型:可多吃一些具有补气生血的食物,如海参、鸡肉、大枣、黑豆、香菇、枸杞、龙眼肉、奶、蛋、葡萄、动物肝、章鱼、泥鳅、黄花鱼等。
(6)肝肾亏损型:可多吃一些具有补肝肾的食物,如枸杞子、银耳、木耳、椰子、核桃、动物肾、猪髓、牛髓、羊肝、牛筋、鹿尾、鸡肝、鹌鹑、带鱼、甲鱼、干贝、鲍鱼、胎盘、鸭蛋、乌龟等。
痛经病人在用药膳治病时应注意几点:首先要根据病人的具体证型合理选用药膳,方能起到治疗作用,不然的话反而会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复。其次要掌握用膳的剂量,如果不顾病情变化一味用膳,并以越多越好,过食猛吃,反而会受其害,再次是根据月经生理特点,分阶段合理安排和制作不同的药膳食用,既体现了中医治病特点,又能使病人不致于吃一种药膳,造成乏味和过量为害。
(1)气滞血瘀型:①益母草煮鸡蛋:益母草60克,元胡20克,鸡蛋2枚。用水同煮,蛋熟后去皮再煮,去药渣后吃蛋喝汤。月经前3~5天开始用,连用7天。②萝卜陈皮粥:白萝卜200克,陈皮20克,面粉及调味品适量。作粥食用。③益母草粥:益母草(鲜品)10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煮粥食用。④酒糟蛋:鸡蛋6枚,酒糟50克,香附、桃仁、川芎各12克。鸡蛋煮熟后去壳同药一起煮约1小时。月经前3天开始用,早晚各吃鸡蛋1枚,并饮小量汤。⑤桃仁饼:桃仁50克、鸡内金、陈皮、元胡各20克。共为细末,同适量面粉烙饼食用。

(2)寒湿凝滞型:①当归羊肉汤:当归30克、肉桂、茴香、川椒各10克、羊肉200克。加水同煮,肉熟后加适量调味品,食肉喝汤。经前3~5天开始用,连用7天。②艾叶茴香蛋:艾叶、大小茴香各30克,鸡蛋2枚。加水煮,蛋熟后去壳再煮,食蛋。月经前3~5天开始食用,连用1周。③三椒鸡:胡椒、八角、川椒各10克,鸡肉200克,调味品适量。煮熟鸡肉后吃肉喝汤。
(3)阳虚内寒型:①桂花猪腰:肉桂、花椒各10克,巴戟天6克,猪腰1对,调味品适量。加水同煮,待肉熟后食肉喝汤。②茴香麻雀汤:大茴香、小茴香、砂仁各10克,麻雀两只,调味品适量。加水共同炖汤,食肉喝汤。③附桂乌鸡蛋汤:附子10克,肉桂6克,胡椒5克,乌鸡蛋2枚,葱姜少许。将药煎汤后打入鸡蛋,放盐调味后食用。
(4)湿热下注型:①马齿苋粥:干马齿苋30克,大米适量。共煮粥食用。②玉米赤豆粥:薏苡仁、赤小豆各50克,砂仁6克。共煮粥后食用。③鲜藕丝瓜汤:鲜藕、丝瓜、鲜蒲公英、调味品各适量。做汤食用。④蚌肉冬瓜汤:冬瓜500克,河蚌肉250克,黄酒、葱、姜、盐、味精适量。炖汤食用。⑤二草粥:败酱草、车前草(鲜品)各30克,面粉适量。做粥食用。
(5)气血不足型:①黄芪桂圆鸡:黄芪、桂圆各60克,元胡20克,母鸡1只,加水同煮,肉熟后放调料,食肉喝汤。②银耳汤:银耳30克,大枣20枚,瘦猪肉适量。加水煮汤,放调料后食用。③鸡肉炖黄芪阿胶:鸡肉250克,黄芪30克,阿胶15克,葱、姜、盐各适量,共做汤食用。④归芪羊肉汤:羊肉500克,当归60克,黄芪30克,调味品适量。共作汤食用。⑤香菇鸽肉汤:香菇30克,鸽子1只,共煮熟后放调味品食用。
药酒在痛经临床运用
〔气滞血瘀型〕①丹参祛痛酒:丹参、元胡各30克,川牛膝、红花、郁金各15克,酒500毫升。冷浸或热浸法制取。月经前3天开始服,每日3次,每次服15~20毫升。②当归元胡酒:当归、元胡、没药、红花各15克,白酒10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月经前3天开始服。③田七丹参酒:田七30克,丹参60克,黄酒500毫升。热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服20~30毫升,月经前3天开始用。④山楂荔枝酒:山楂、荔枝核各50克,酒600毫升。冷浸或热浸法制取。每日2~3次,每次15~20毫升。经前3天开始用。
〔寒湿凝滞型〕①茴桂酒:小茴香30克,桂枝15克,白酒3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服15~25毫升,月经前3~5天开始服。②红糖醴:红糖10克,黄酒50毫升。文火煮沸后顿服,每日1剂。③调经酒:当归、川芎、吴茱萸各12克,炒白芍、茯苓、陈皮、元胡、丹皮各9克,熟地、香附各18克,小茴香、砂仁各6克,白酒1500毫升,黄酒1000毫升。热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15~25毫升,月经前5天开始服。
〔阳虚内寒型〕①少腹逐瘀酒:小茴香、干姜、肉桂、五灵脂、蒲黄各20克,元胡、当归、川芎、赤芍各30克,没药10克,白酒15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2~3次,每次10~15毫升,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②乌药温经酒:乌药30克,肉桂、川芎、干姜各15克,白酒5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15~20毫升,月经前1周开始服。③胡桃酒:胡桃仁120克,小茴香、杜仲、补骨脂各60克,白酒20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
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8
如果没有太大问题,辩证应该没有错但是滋养肾阴的药大约下的有些早,气滞而上火了。要么是把湿热实热辩证成阴虚了,湿热湿急而化燥。你先把他给的暂时停了,问他怎么回事。他会给你调济的但你得及时反映。如果一时联系不上,那你先去买这些药,为了计量方便我给你每服药的用量明确些:百合花(20朵左右),白扁豆花(20朵),麦冬(7~10个),莲芯(不是莲子,15个),
第2个回答  2013-03-15
痛 经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剧烈疼痛。腰酸。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它是妇女的常见病。
痛经总会给女性带来许多烦恼,严重的会直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指出的是,一般的下腹不适,但并不妨碍工作和生活者,不应称为痛经。
按照产生的原因,痛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找不到生殖系统明显病变的,称为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多为子宫收缩和局部缺血导致神经精神性疼痛,或因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口狭窄。子宫位置不正,内分泌失调所致。后几种痛经多发生在月经开始后三个月内,可能会持续整个生育期,但是很多女性在妊娠分娩后,痛经会得到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另一种是由明确的疾病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出现痛经的时间是在正常行经一段时间(多为三年)后,才开始发生。生殖器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生殖器官疾病均可引起继发性痛经。
痛经很常见,大多数情况下症状都很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虽然痛经本身不会危及生命,但许多时候它可能是某种较严重疾病的征兆。因此,如果你有痛经的情况,应尽早到医院看医生,以确定引起痛经的原因。若属继发性痛经,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发育不良、体质虚弱引起,则应对全身情况进行治疗;因宫颈狭窄引起,可行宫颈扩张手术;因内分泌失调造成,应进行调整。
治痛经家用简妙方:
(1)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一些解热镇痛药物如散利痛、奈普生片等进行止痛;口服颠茄片或阿托品等药物以解除痉挛性疼痛。
(2)取大当归一支,切片用水煎服。
(3)取艾叶”克,加红糖用水煎服。
(4)取炒五灵脂10克、蒲黄6克、丹参30克,水煎服。
(5)取干丝瓜:条,加水:碗煎服。
(6)取食盐250克,将盐炒热,用布包好温熨小腹,待不烫皮肉时,包扎在小腹部上。
(7)取丹参9克,研为细未,调酒服。
(8)取苦参30克,研为细未,调醋吞服。
(9)取生姜15克,红糖50克,煎水服。
(10)取黄花(金色)60克,羊肉或瘦肉6O克,米酒250毫升,加适量水炖,吃汤及肉。每日:剂,连服数日。
(11)取小植炭30克,红糖30克,水煎服。每日:剂,分之次服,连服1一2剂。
患痛经后应注意:
(1)尽早到医院检查,尤其有出汗、肢冷、面色青紫等伴随症状的剧烈疼痛时,以查明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做到心中有数。痛经严重时,最好能卧床休息半天、一天,这样可大大减轻腹痛。
(2)月经前后和行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同时,不宜过分劳累。
(3)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4)注意外阴清洁,每天用水洗一次,勤换垫纸。
(5)注意精神调养,解除心理障碍,使精神快乐,气机畅达。
痛经较为普遍。凡在经前、经期、经后发生腹痛及其他不适,以致于影响工作及生活者为痛经。疼痛多在经期第1~2天,也有在经前1~2天开始腹痛的,疼痛在经期加重。多为阵发性下腹部绞痛、坠痛、胀痛,并可放射至腰骶部、内侧及阴道、肛门;膜样痛经病人当要排出大块脱落的子宫内膜时疼痛会剧烈,一旦排出后疼痛迅速减轻;疼痛剧烈者可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甚至虚脱。还可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腹泻、呕吐,也可有膀胱、直肠剌激症状如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感等,还可有头痛、眩晕、乏力或神经过敏等不适。
到目前为止,由于各人的痛觉阈值不同,耐受程度很大,且缺乏准确测量疼痛程度的客观定量方法,国内外对痛经发病率的报道差别很大。1980年我国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调查71746名妇女中,33.2%有痛经。其中原发痛经36.1%,继发痛经31.7%,不明原因32.2%。重度痛经影响生活与工作者13.6%。1982年Andersch和Milsom报道瑞典19岁城市女青年中,72%有痛经,其中15%需服止痛药。1985年有报道美国青春期后女性中50%左右有不同程度的痛经,10%因痛经每月需休息1~3天。由此可见,痛经在妇女疾患中,可谓为较普遍发生的疾病。近年国外报道女性在19岁以前痛经发生率明显增高。

严格讲,痛经应当是一种临床表现,或称之为一个症状。一般分为原发痛经与继发痛经二类。
原发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即未发现患者生殖器官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但因某些原因而造成痛经发生。最常见于25岁以下未婚未产的妇女,月经初潮排卵周期建立后才出现的痛经。
继发痛经又称为器质性痛经,主要指因妇女生殖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的痛经。最常引起继发痛经发生的妇科疾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颈内口或宫腔粘连、颈管狭窄、生殖道畸形、放置避孕环以及盆腔炎等。
原发痛经与继发痛经有时很难明确区分。如原发痛经患者,数年后又因合并有生殖器官病变而使痛经加重,此时很难判定疼痛是由原发痛经还是继发痛经引起。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即原本诊为原发痛经患者,实际患有较轻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当以腹腔镜检查时,方明确了疾病而随即诊断为继发痛经。原发痛经与继发痛经仅仅是痛经的二个类型,两者之间有时很难从临床作出准确的鉴别。
据流行病学调查,与原发痛经有关的因素有:
(1)月经初潮发生的早晚:有调查资料证实,原发痛经程度与月经初潮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初潮年龄早者痛经发生率较高,同时痛经表现的程度也更为严重。
(2)婚姻及生育情况:至目前为止,对于原发痛经与婚姻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二种观点。大多数人的观点认为婚姻与原发痛经发生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但亦有少数人认为婚姻与原发痛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不少女患者在婚后痛经有所缓解。二种观点均需大量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3)可能与经期过度劳累、紧张、寒冷及过敏体质有关。
与继发痛经有关的因素是:
(1)注意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不够;过早开始性生活;性伴侣数多(性开放后),引起炎症。
(2)反复的人工流产手术或宫腔操作,引起粘连炎症。
(3)避孕情况:痛经与工具避孕间存在一定关系,尤其是宫内节育器—避孕环的安放,常常可以加重痛经的程度,这可能是宫内节育器放置后,子宫内膜组织前列腺素(PG)生成量增高,导致痛经加重。而避孕药内含有孕激素,孕激素有使子宫平滑肌松弛的作用,故可减轻因痉挛产生的疼痛症状。口服避孕药则会降低原发痛经的发生率以及痛经的程度。
(4)月经周期及经期长短的影响:一般痛经的严重程度并不受月经周期长短的影响,但由于痛经本身表现为经期腹痛,故若经期时间较长者往往疼痛持续的时间也长,这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表现最为突出。
(5)其他因素:有人报道肥胖者可能较易发生痛经。也有报道吸烟者痛经程度往往较非吸烟者严重,而且痛经程度常随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吸烟常会造成血管收缩而导致缺血产生疼痛的缘故。

痛经是一组以疼痛为临床表现的妇科疾病。严格地讲,痛经应属于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疾患,但由于疼痛的表现有独特之处,而且已构成患者病症之发作,故目前也可将其列为一类妇科疾病。
痛经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祖国医学(中医)角度出发,往往认为经血流通不畅、气滞血瘀是痛经发生的根本原因,“不通则痛”是中医最根本的观点。
从西医学出发,认为造成痛经的原因很多,而且痛经的表现往往也不完全相同,如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所表现的痛经,可能因为宫腔内有占位性病变,影响经血顺利排出而产生痉挛性疼痛。生殖道畸型患者,如生殖道不全梗阻、宫颈口狭窄、处女膜闭锁等,因经血流出受阻也可产生子宫肌肉不正常收缩而引起疼痛。宫腔内异物的存在(如宫内避孕环的安放)也可刺激子宫引起不正常收缩而导致疼痛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往往由于体内前列腺素含量增高也会产生痛经。
无论以上哪一种情况产生的痛经,其根本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子宫的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压力约为4.9Kpa),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缩所致的痛经。
(2)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最近有人报告,经实验研究发现,患者血中血管加压素的增高可能是造成子宫异常收缩的一个重要因素。
(3)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宫肌纤维使之收缩的功能。大量试验已经证实,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以及经血中的PG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正常妇女含量在395~435纳克/升1(ng/L)〕。在月经周期不同时间内,PGE2与PGF2a含量不同,故PGF2a/PGE2比值也不相同,分泌期二者含量均比较高。故在其刺激下可引起子宫肌肉收缩异常,导致子宫张力上升而产生疼痛。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痛经与PG含量的关系更为明显。文献报告,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PGF2a代谢物含量均较无痛经者高。

治疗:
可采用按摩针灸、饮食疗法、药物疗法等。
对于功能性痛经可以有:
(1)一般治疗:首先劝导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摒弃思想压力,积极祛除病因,注意起居调摄,尤其是在月经期更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饮食生冷、精神刺激、夫妻生活等。
(2)解痉止痛药物治疗:这是临床上能够应急的见效迅速的治疗措施。对于一般疼痛较轻者,可适量选用消炎痛、去痛片、颠茄片、延胡索片、阿托品等。对个别痛势严重者可考虑使用可待因、杜冷丁等药。
(3)对抗前列腺素类药物治疗:随着现代医学对痛经研究的逐步深入,在痛经的治疗方面通过使用对前列腺素有对抗作用的药物,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常用的药物有消炎痛、炎痛静,以及邻氨苯甲酸类药物(如氟灭酸、甲灭酸等)。以上这些药物能阻止前列腺的合成,并有拮抗前列腺素的作用。另外,有人利用口服避孕药治疗痛经,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经实验研究证明,口服避孕药可抑制前列腺素F2a的合成与释放,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4)内分泌激素治疗:可供治疗痛经使用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①雌激素:雌激素制剂的种类很多,有天然雌激素(甾体类激素)和合成雌激素(非甾体类激素),有长效、短效等。常被临床使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雌激素—乙底酚,可自月经来潮后第5天开始,每天服用0.5~1毫克,20天为一疗程。连用2~3个月经周期。主要适用于子宫发育不良的痛经患者。②孕激素:妇女在不同的生理时期,孕激素的来源也不同。在月经前半期主要来自肾上腺,排卵后黄体产生较多的孕激素,妊娠期除黄体继续产生孕激素外,更主要的是来源于胎盘。一般每日口服妊娠素60毫克,分2~3次服。从经前第4天开始服药,至行经后1~2天停药;也可在月经来潮后的第21天开始肌注黄体酮,每日20毫克,连用5天。通过补充孕激素,使雌激素与孕激素重新恢复平衡,使月经期的子宫内膜得以按正常变成碎片状剥脱。此类激素主要适用于治疗膜样痛经。③避孕药:避孕药可使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导致抑制排卵,改变子宫颈粘液性状及子宫内膜的周期。可于月经周期的第5天开始,每日一次口服短效避孕药,连服20~22天,服用2~3个月经周期后可考虑停药。
(5)手术治疗:①扩张宫颈及刮宫术:对于宫颈管狭窄的患者,用器械扩大以后可有利于经血顺利排出,以减轻或缓解疼痛。这一手术特别适用于已婚不孕的痛经患者,因同时可将所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检查,借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及内膜有无器质性病变。据统计约有1/4的病例可获痊愈。②子宫悬吊手术:子宫后倾后屈,经采取一些治疗措施而效果不满意者,可行子宫悬吊术。纠正子宫位置后,有利于经血流通,从而缓解疼痛。特别是一些婚后不孕的子宫后倾后屈患者,采用子宫悬吊术,有助于怀孕。③骶前神经切除术:本手术的有效率不是很高,而且术后容易引起月经过多,故很少有采用本法治疗者。
器质性痛经绝大多数是继发性痛经,能导致器质性痛经的常见因素是慢性盆腔炎、盆腔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对于器质性痛经可以有:
(1)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所致痛经的治疗,首先要注意休息,讲究卫生,改善营养,加强锻炼,树立彻底治疗疾病的信心。常采用的治疗措施有:①全身用药:主要的是使用抗菌素,在使用抗菌素的同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增强疗效。还可以用胎盘组织液或胎盘球蛋白等肌肉注射,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另外使用孕激素,如黄体酮、安宫黄体酮等药,也有一定疗效。②局部用药:慢性盆腔炎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器官周围易于出现粘连,抗菌药物不易进入病变组织,而局部用药则可有效地弥补全身用药的这一不足,可以将已选定的药物进行侧穹窿封闭、宫腔注射等。③物理治疗:理疗的方法与种类很多,如超短波、远红外、音频等,这些治疗措施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组织粘连,改善局部营养,有利于炎症消散。④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严格掌握适应症,酌情施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本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年龄在40岁以上,已无生育要求,并且病程迤逦,久治不愈,严重影响工作与学习,妇科检查有较大的炎块或积水,其肿块直径在6厘米以上者。
(2)盆腔结核:盆腔结核亦属炎性反应,但有它的特异性,治疗一般采取以下措施。①一般治疗:生殖器官结核与其它器官结核一样,机体抵抗力的强弱对控制疾病的发展,促进病灶的愈合,防止日后复发等,均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患者要注意饮食起居的自我将息调摄,对因生殖器官结核而引起不孕者,更要注意精神情绪的调节,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抗御能力。②抗结核药物治疗:抗结核药多为抗生素或合成药,其作用主要在于破坏或干扰结核杆菌的代谢过程,从而抑制其生长、繁殖及毒素的形成。最常用的异烟肼、链霉素、利福霉素类及吡嗪酰胺为杀菌剂,其它如对氨水杨酸、乙胺丁醇等皆属抑菌剂。临床上一般坚持联合、规则和全程用药。现在多数主张分强化(1~3个月)和巩固两个阶段治疗。总疗程一般不少于一年。由于生殖器官结核病变具有慢性和复发性倾向,治疗效果随机体反应性、细菌毒力和化学药物作用而异。治疗时间过短,复发率很高,治疗时间过长,结核杆菌就易于形成耐药菌株。为了推迟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初期可以将链霉素、异烟肼和对氨水杨酸三药联合应用,一般情况下即使有耐药菌株存在,联合用药的办法也会有治疗作用。倘若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已产生耐药时,则可应用无耐药的药物,如利福平、卡那霉素、乙胺丁醇等药的继续治疗。③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不是首选的治疗措施,但对于由结核因素造成的急性输卵管积脓、卵巢脓肿等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又复发者;更年期或更年期以后生殖器结核,但无其它活动性结核者;有继发性感染、盆腔炎症反复发作,盆腔脏器严重受累者;月经血细菌持续阳性或月经过多,久治不愈的结核性子宫内膜炎;久治不愈的结核性瘘管等,可以考虑子宫及附件全部切除术。需要注意的是,术前必须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因手术致使结核活动及扩散。
(3)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症状、病灶的部位、范围、年龄、对生育的要求,以及是否并发其它妇科疾病而定。现代医学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①合成孕激素:可用炔异诺酮、炔诺酮、甲地孕酮、氯地孕酮、安宫黄体酮等药物作周期治疗,使异位的子宫内膜退化。一般从月经周期第6天开始至第25天,每日一次口服上述药物当中的一种5~10毫克,疗程视治疗效果而定,此法可抑制排卵。若希望生育者,可以从月经第16天开始服至第25天,每日一次用炔异诺酮或炔诺酮10毫克。这样既可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的痛经,又不致于影响排卵。此外,还有人主张应用大剂量合成孕激素3~10个月,造成假孕状态,使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产生脱膜反应,继之坏死,最后被吸收而消失。应用剂量应由小逐渐加大,在预计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服甲地孕酮一次4毫克,一日2次,连服1周;第二周1次4毫克,一日3次;第三周1次8毫克,一日2次;第四周以后逐渐增加剂量至20毫克,每日1次。或服炔异诺酮或炔诺酮5毫克,每日1次;第二周继之10毫克,每日1次;第三、四周15毫克,每日1次;第五、六周20毫克,每日1次;第七、八周30毫克,每日1次;第九、十周40毫克,每日1次,直至症状及体征改善或缓解为止。假孕疗法至少应持续3个月,最长可达2年,这种疗法约有80%的患者确能显著改善其症状及体征,但也有约20%的患者在治疗后半年又有复发。②睾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一定疗效。剂量应随着耐受量而定,开始剂量可为10毫克,每日2次。于月经周期后2周开始,口含化内服,这一剂量很少有影响周期及发生男性化的副作用。但要达到止痛目的,常需持续几个周期。此后可减少用量,再持续治疗一个时期后,停药观察。如能妊娠则本病即可治愈。也有每日1次口服甲基睾丸素10毫克,或肌肉注射丙酸睾丸酮25毫克,每周2次,6~8周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至少停药4周。这一治疗方法,可以引起月经延迟,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但停止治疗后均可以恢复。③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药物有反应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实施手术治疗。如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年龄接近40岁,或已有子女,不伴有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双侧附件。但有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而病灶不能清除者,则应将附件切除。如年轻要求保留生育能力而子宫内膜异位症仅局限在子宫一处,可行病变区域剜除术。④放射治疗:病灶位于肠道、泌尿道或盆腔结缔组织等处不易进行手术,或内分泌治疗效果不好,或接近绝经期的复发病例,或患者身体情况差,或其他原因如过于肥胖,对手术有很大顾虑等,也可采取放射治疗,造成人工绝经。一般用宫腔镭疗或钴60放射治疗,能破坏卵巢功能,使异位内膜萎缩。
另外,还有不少疾病也可继发形成器质性痛经,其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治疗原发疾病,只要治愈了导致诱发痛经的原发病症,其痛经亦就自然会缓解或消失。

痛经的发生常由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或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致使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因不通而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因不荣而痛。
(1)气滞血瘀:素多抑郁,或恚怒伤肝,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冲任气血运行受阻,影响经血的正常排泄,故而发生痛经。(2)阳虚内寒:素禀阳虚,阴寒内生,冲任、胞宫失于温养而凝滞,不得畅通而痛经。(3)寒湿凝滞:过于贪凉,或生活于潮湿之地,或外伤风冷寒湿,寒湿客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痛经。(4)湿热下注:素有湿热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运行;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稽留于冲任、或客居胞中,与经血相搏结而致痛经。(5)气血亏损:脾虚胃弱,气血化生不足;或大病久病损伤气血,经行气血更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故而产生痛经。(6)肝肾虚损:素体肝肾亏虚,或因多产房劳等损伤肝肾,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脉失养,经行之后更损精血,冲任胞脉失于濡养而致痛经。

膳食治疗,简单地说就是痛经病人应该吃什么饭菜和不适宜吃什么饭菜,痛经病人有不同的证型,食物有四气五味之性,病人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月经期及其前后,能够科学进食,利用食物的偏性来纠正机体的阴阳偏颇,协调脏腑功能,可促进痛经康复。
月经是妇女特殊的生理现象,在这期间要特别注意饮食调节。对痛经病人来说,要避免吃生冷食物以及大辛大热的食物。否则经血运行不畅的现象就会更趋加重,不仅不利于疾病恢复,反而会加重疼痛。可多吃一些具有温通之性的食物,再就是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气味和属性的饭菜。
(1)气滞血瘀型:可多吃一些具有行气活血的食物,如大萝卜、荔枝、橘子、山楂、丝瓜、桃仁、鸡内金、芹菜、油菜、鲮鱼、墨鱼、花生、茴香等。
(2)寒湿凝滞型:可多吃一些具有祛寒除湿,温经通脉的食物,如生姜、大葱、茴香、八角、花椒、高粮、扁豆、韭菜、芥菜、辣椒、荔枝、桃子、栗子、羊肉、鹿肉、鸡肉、狗肉、鲤鱼、鲫鱼、黄鳝、海蛇、胡椒等。
(3)阳虚内寒型:可多吃一些具有温补脾肾,益阳散寒的食物,如豆油、胡椒、八角、茴香、韭菜、羊肉、牛肉、狗肉、动物肾、鸽肉、麻雀、草鱼 、虾、海马等。
(4)湿热下注型:可多吃一些具有清利下焦湿热的食物,如苦瓜、苦菜、马齿苋、茄子、黄瓜、冬瓜、油菜、菠菜、绿豆、苹果、梨、薏仁、茶叶、紫菜、赤小豆、黄花菜、蚬等。
(5)气血不足型:可多吃一些具有补气生血的食物,如海参、鸡肉、大枣、黑豆、香菇、枸杞、龙眼肉、奶、蛋、葡萄、动物肝、章鱼、泥鳅、黄花鱼等。
(6)肝肾亏损型:可多吃一些具有补肝肾的食物,如枸杞子、银耳、木耳、椰子、核桃、动物肾、猪髓、牛髓、羊肝、牛筋、鹿尾、鸡肝、鹌鹑、带鱼、甲鱼、干贝、鲍鱼、胎盘、鸭蛋、乌龟等。
痛经病人在用药膳治病时应注意几点:首先要根据病人的具体证型合理选用药膳,方能起到治疗作用,不然的话反而会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复。其次要掌握用膳的剂量,如果不顾病情变化一味用膳,并以越多越好,过食猛吃,反而会受其害,再次是根据月经生理特点,分阶段合理安排和制作不同的药膳食用,既体现了中医治病特点,又能使病人不致于吃一种药膳,造成乏味和过量为害。
(1)气滞血瘀型:①益母草煮鸡蛋:益母草60克,元胡20克,鸡蛋2枚。用水同煮,蛋熟后去皮再煮,去药渣后吃蛋喝汤。月经前3~5天开始用,连用7天。②萝卜陈皮粥:白萝卜200克,陈皮20克,面粉及调味品适量。作粥食用。③益母草粥:益母草(鲜品)10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煮粥食用。④酒糟蛋:鸡蛋6枚,酒糟50克,香附、桃仁、川芎各12克。鸡蛋煮熟后去壳同药一起煮约1小时。月经前3天开始用,早晚各吃鸡蛋1枚,并饮小量汤。⑤桃仁饼:桃仁50克、鸡内金、陈皮、元胡各20克。共为细末,同适量面粉烙饼食用。

(2)寒湿凝滞型:①当归羊肉汤:当归30克、肉桂、茴香、川椒各10克、羊肉200克。加水同煮,肉熟后加适量调味品,食肉喝汤。经前3~5天开始用,连用7天。②艾叶茴香蛋:艾叶、大小茴香各30克,鸡蛋2枚。加水煮,蛋熟后去壳再煮,食蛋。月经前3~5天开始食用,连用1周。③三椒鸡:胡椒、八角、川椒各10克,鸡肉200克,调味品适量。煮熟鸡肉后吃肉喝汤。
(3)阳虚内寒型:①桂花猪腰:肉桂、花椒各10克,巴戟天6克,猪腰1对,调味品适量。加水同煮,待肉熟后食肉喝汤。②茴香麻雀汤:大茴香、小茴香、砂仁各10克,麻雀两只,调味品适量。加水共同炖汤,食肉喝汤。③附桂乌鸡蛋汤:附子10克,肉桂6克,胡椒5克,乌鸡蛋2枚,葱姜少许。将药煎汤后打入鸡蛋,放盐调味后食用。
(4)湿热下注型:①马齿苋粥:干马齿苋30克,大米适量。共煮粥食用。②玉米赤豆粥:薏苡仁、赤小豆各50克,砂仁6克。共煮粥后食用。③鲜藕丝瓜汤:鲜藕、丝瓜、鲜蒲公英、调味品各适量。做汤食用。④蚌肉冬瓜汤:冬瓜500克,河蚌肉250克,黄酒、葱、姜、盐、味精适量。炖汤食用。⑤二草粥:败酱草、车前草(鲜品)各30克,面粉适量。做粥食用。
(5)气血不足型:①黄芪桂圆鸡:黄芪、桂圆各60克,元胡20克,母鸡1只,加水同煮,肉熟后放调料,食肉喝汤。②银耳汤:银耳30克,大枣20枚,瘦猪肉适量。加水煮汤,放调料后食用。③鸡肉炖黄芪阿胶:鸡肉250克,黄芪30克,阿胶15克,葱、姜、盐各适量,共做汤食用。④归芪羊肉汤:羊肉500克,当归60克,黄芪30克,调味品适量。共作汤食用。⑤香菇鸽肉汤:香菇30克,鸽子1只,共煮熟后放调味品食用。
药酒在痛经临床运用
〔气滞血瘀型〕①丹参祛痛酒:丹参、元胡各30克,川牛膝、红花、郁金各15克,酒500毫升。冷浸或热浸法制取。月经前3天开始服,每日3次,每次服15~20毫升。②当归元胡酒:当归、元胡、没药、红花各15克,白酒10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月经前3天开始服。③田七丹参酒:田七30克,丹参60克,黄酒500毫升。热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服20~30毫升,月经前3天开始用。④山楂荔枝酒:山楂、荔枝核各50克,酒600毫升。冷浸或热浸法制取。每日2~3次,每次15~20毫升。经前3天开始用。
〔寒湿凝滞型〕①茴桂酒:小茴香30克,桂枝15克,白酒3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服15~25毫升,月经前3~5天开始服。②红糖醴:红糖10克,黄酒50毫升。文火煮沸后顿服,每日1剂。③调经酒:当归、川芎、吴茱萸各12克,炒白芍、茯苓、陈皮、元胡、丹皮各9克,熟地、香附各18克,小茴香、砂仁各6克,白酒1500毫升,黄酒1000毫升。热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15~25毫升,月经前5天开始服。
〔阳虚内寒型〕①少腹逐瘀酒:小茴香、干姜、肉桂、五灵脂、蒲黄各20克,元胡、当归、川芎、赤芍各30克,没药10克,白酒15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2~3次,每次10~15毫升,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②乌药温经酒:乌药30克,肉桂、川芎、干姜各15克,白酒5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15~20毫升,月经前1周开始服。③胡桃酒:胡桃仁120克,小茴香、杜仲、补骨脂各60克,白酒2000毫升。冷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
还不错,希望你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2-28
你服用前是否感冒?追问

没有啊,我之前就犯胃炎了,可是我看中医的时候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不用吃药了。现在又发烧到38.8度了,不知道能不能吃那个APC的退烧药呢?烧得我眼眶都疼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