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女主没有等到男主时的心情是什么?用古诗回答

如题所述

一日不见,如月三兮。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
鉴赏
"  《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 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4
子 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古诗词出自《诗经·国风·郑风》,描写了一位女子对心上人的单相思。
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二部分抒发了女子浓烈的相思之情。以男子青色的衣领和玉佩代指心上人,以物寄思,以小烘大,突出恋人在女子心目中的重要性。望穿秋水的女子迟迟见不到恋人的身影,于是心中生起了埋怨:我不去找你,你就不能寄封信给我?我不去找你,你就不能来找我?爱之深,责之切,浓浓的爱意化成了不满与幽怨。第三部分描写女子为了见到恋人的身影而登上了城楼,目光扫视城中来来往往的人群,始终找不到恋人的踪迹,急得她心烦意乱,在城楼焦急地来回踱步。一日见不到,就像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
全诗通过细腻传神的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大胆与热烈,是一首优美经典的相思之歌。
春天正好,莫负时光。在记忆的深处,是否有深深浅浅的留恋,曾经偷偷地单恋过,某个美好的女孩或者明媚的男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