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探索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自我探索的主要内容

自我探索,就是借助先进的职业发展理论,使用比较成熟的职业测评和非正式评估工具,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深层次的量化评价和分析。

更科学地、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技能又是什么。进而清晰地确定自己喜欢且又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

自我探索的五种方法:

1、归纳法(适合理性的人)

常用的活动是“成就感9宫格”,活动过程很简单,就是找一张白纸,分成3*3的9个部分,在里面画出自己最有成就感的9件事,其实,这就是“成就事件梳理”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很多活动都非常强调成就事件呢?因为只有成就事件才能让人格发挥到极致,价值观被特别好的得到满足,信念被证明是正确的,技能被恰好的用到,状态也极其的好,而且,还换回了世界的资源。想一想就觉得兴奋,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种多么“通畅”又“爽快”的方式啊!

如果,你说你从一个故事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观,那么9个故事呢?他们就像通向秘境的密码锁,每个故事提供一点点线索,9个线索加起来,也是一次价值观探索的成功体验。你会问自己:嗨!为什么是你把这件事做成的?

别人做这个的时候,可能会很焦虑,你为什么状态这么好啊?为什么做这件事情会让你这么有成就感,而不是其他的事情呢?你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处理问题,而不是那样的方式呢?一个个问题的回答,指引着你,一步步找到自己的价值观,这就是“归纳法”。

2、试错法(适合生命力强悍的人)

每个阶段都会不断自我尝试,自我反思,每个阶段都会写自我总结,总结这个阶段我哪些做得好,哪些做的不好,是不是有一个更好的自我出现。比如,我已经在小城市里过上了事业单位生活,可是我感觉不到幸福,于是我不断反思,最终才能感受到我可能还是不适合规律生活,我是追求自由的人。

但“试错法”适合生命力特别顽强的人,大部分人会在各种错误中磨平性子,或者以错为对走下去。敢于承认自己错了,并且勇敢纠错的人,毕竟是少数。

3、梦想法(适合总有怦然心动梦想的人)

一定有那么一件事,让你狂热的追求,不是感兴趣,而是狂热,那么,这件事背后一定是你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投影。你的价值观就像个手电筒,不断按照它喜欢的方式往前照射,而现实生活中,有具象东西出来的时候,手电筒就会在这件事情上产生一个光斑,这就是你的梦想。

所以,当你仔细盯着梦想的时候,你就知道你内心哪个部分被点亮,那时候你就能找到自己真实的自我。当然,从小到大各阶段不同,投射镜像不一样,但内心方向一般是一致的。

4、对比法(适合持续冷静看待自己的人)

你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反思一下,去年我做过的事,那些事是让我最开心的?后面藏着的就是你的价值观;有哪些事是我做的最好的?后面藏着的就是你的优势和天赋。

不断把事和事作对比,人和人作对比,在业内排在前三的,是我的什么能力,我觉得,我的写作、讲课、讲故事的能力,都能排在前三,所以,我在写作团坚持写作,我好好研发课程,争取做精品课的申报,但是我不会考博,这就是对比出来的。

5、感知法(适合特别安静的人)

它不是渐进式的,不是理性的,不是鸡血式的,是突然的感悟,适合很安静的人。 

扩展资料:

自我探索的注意事项:

1、要开眼界。

向内探索很难,所以要不断大开眼界,要不断向外看,听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才能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比如,我希望成为古典那样的人,是因为我恰巧遇到了他,而不是别人,或许还有很多生涯领域的大牛,与其自己瞎琢磨,不如更多的去遇到更多想成为的人,你的内在价值观会投射在某个人的身上,你会更确切的知道你是否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2、要多体验。

自我探索是永远不可能通过量表来完成的。必须通过体验来践行,能力需要体验来提升,信念需要体验来践行,价值观更需要体验来确信,人格只是告诉你个程度,但没有任何的测量量表告诉你

3、要内外往复。

有一段时间,你可能明确了你想做的事情,你会盘点自己的能力、信念、价值观……缺哪里,然后你再去行动和补充,这就是人生间歇性的迷茫的原因。

4、要持续的做。

原有的信念、技能、知识已经不能支持你原来的人生的追求了,所以需要你不断升级,自我探索本身就是不断跟外面世界碰撞和进化的过程。但是初心不变,你却有了娴熟的技巧。这就是让梦想落地的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自我探索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我猜你并不真正了解自我探索的意义与方法。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自我成长小组不能算是自我探索,只能算是用心理分析,或者用被老师篡改、误读的心理学语言重新编译或建构我们的过去。这样的自我探索充满创伤感,尽管这样的探索背后有所谓的整合与疗伤,但据我的经验,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发现”你的问题,把痊愈的责任更多归属给你自己。这就是为什么自我探索会激发更多的负面情绪,增加人的丧失感——伤口被打开,却没有人告诉他/她怎么把它缝合好。 ­
自我探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照某种理论或言语模型去梳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内心与现实/自我与人际。可这不是探索,而是重新把自己言语化,因为结论是现成的,你只需要知道,不需要思考。尽管这样的重新结构是一种对过去的解放,会在短时间有释放感,不过,新的言语诠释又会像枷锁,让你失去被解放的滋味。你的信里有一个字:“深”,这是经典的精神分析说法。有没有更深的自我,或者有没有确实的自我边界,心理学至今都说不清。人能够知觉到的自我仍然是自我的投影——镜像自我。 ­
第二种自我探索是对自我觉知。没有言语、分类、对错,没有批评与判断……你能知觉的一切都是自我的部分,宇宙/自然/人与物/存在与虚无/生与死……你能感觉到的都构成你的自我范畴。自我探索就是扩大知觉的能力与范围,类似达摩十年面壁,从对自我的知觉展开对宇宙、生命的探索。 ­
真正的自我探索是不能借助言语的(心理分析是很暴力的言语)。唯一的工具是感觉;唯一的技术是接纳与认同;要达到的唯一境界是无限。不然,所谓的自我探索出的结果只是言语产物,这样的探索当然还不如那些活得简单,从不对自我探索的人。 ­
自我探索的意义与方法­直陈式: ­
问题是怎样被提出来的? ­
被谁提出来的? ­
在什么情景下?持续多久? ­
问题是指向谁的?与谁有关? ­
如果问题有一个规律,是什么? ­
问题有例外吗? ­
什么事情促使了这样的例外呢? ­
有没有什么因素在起阻止或推动作用? ­
如果问题还有一个原因,会是什么? ­
什么情形下问题就不是问题? ­
问题出现后,你与人的关系有没有改变? ­
问题引起的变化,哪些是你喜欢的? ­
问题接下来的发展会是怎样? ­
如果问题还有一个好处会是怎样? ­
有没有人喜欢你的问题,为什么? ­
问题会自己消失吗? ­
有没有什么不受到问题的影响呢? ­
如果排序的话,哪个问题你是最想率先改变的? ­
自我探索的意义与方法差异性提问: ­
对一种行为的不同赋义,行为的对象、场景和时间组织: ­
谁认为问题还有另外的意义? ­
如果他真有另外的意义,最大的可能是什么? ­
你百分之多少认为是问题? ­
那剩余的百分比是什么? ­
谁来告诉我,为什么问题在你的面前和他的面前不一样? ­
为什么今天和明天不同? ­
为什么问题在家里和家外不一样? ­
如果你的问题突然消失了,谁最先发现? ­
自我探索的意义与方法澄清沟通三要素中描述-解释-评价间的差异: ­
自我探索的意义与方法同样的问题你怎么看? ­
如果让你来重述一遍,你认为哪些内容是你一定要说到的? ­
如果问题有不同意义,你愿意是什么? ­
问题真的很糟吗?如果没有问题你将会怎样? ­
有没有谁认为这不是问题? ­
谁最认为这是问题?谁次之?谁更次之? ­
如果你认为这是问题的原因,用百分率来表达,你认为有百分之多少是这样的? ­
剩下百分数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如果你认为问题还有另外的解释,那是什么? ­
自我探索的意义与方法 对过去、现在、将来构成不同的时间的纬度提问: ­
如果问题早一年出现会是什么样?如果晚一年出现又怎么样?如果问题照此发展三年以后会怎么样?假设十年后问题是否还是问题? ­
自我探索的意义与方法 假设性提问: ­
1、 针对解决问题的提问: ­
谁的变化对问题改变有益?如果问题不是这样的话,你们认为问题就不存在了吗? ­
当没有问题时家庭关系是怎样?有了问题又是怎样? ­
如果有一天问题消失了,家庭关系又会怎样?与有问题前会不会不同?哪些方面会不同? ­
2、 对例外的提问,扰动疾病观念: ­
有没有例外的情况?如何来解释这种例外? ­
如果发生奇迹,问题一下不存在了,怎样看出来,或谁会最先看出来,谁可能不知道? ­
假如问题解决了,你和他会怎么样?有变化吗? ­
如果问题好了,你没有变化,那我怎么知道呢? ­
如果发生一个奇迹,问题消失了,别人怎么看出来? ­
如果有这样的奇迹,你认为发生了什么最可能引起这样的奇迹? ­
如果有一个奇迹,问题可以消失了,你希望什么问题最先消失? ­
如果一个天使kiss你,答应给你一个愿望,你最想得到的愿望是什么? ­
3、针对问题的提问: ­
如果要努力保持住问题,如何保留得住? ­
如果你需要有人帮助你才能够保留住问题,谁最有可能帮你把问题维持下来? ­
如果要让问题更糟糕,你要怎样做? ­
4、 针对未来的提问: ­
保留一些问题会不会有好处? ­
如果可能的话,你打算保留多少?或你决定要维持症状(问题)多久? ­
假如你需要症状时,你要怎么让她回来? ­
假如你好了,但仍需要父母看到症状该怎么办? ­
我怎么知道症状是真实的和只是表现的? ­
自我探索的意义与方法前馈提问: ­
会不会突然有一天你的问题不再被认为是问题? ­
如果问题三年或十年都不改变,你还会坚持这样生活吗? ­
如果这个问题消失了,你还需要有个问题,接下的问题又是什么? ­
如果有一天,你喜欢上你的问题,你还愿意治疗它吗? ­
自我探索的意义与方法循环提问: ­
1、对过去和现在的关系的模式和变化的提问 ­
2、把问题的关系特征从固化描述为流动 ­
3、问题描述索解的提问 ­
4、行为者、受害者转换提问。 ­
问母亲:“你怎样看你儿子与父亲的关系?” ­
对儿子说:“你猜母亲会怎样来看你和父亲的关系?” ­
“孩子,如果你给父母的关系打一个分,谁能猜到你会打几分?” ­
“如果妈妈说父亲对问题负责,你心里不这样看,父亲能猜到吗?” ­
被问者会从旁观者的态度去描述另外俩人的关系,而被描述者却能得到一个不同他们内心的解释,看到在另一个人的眼中,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与他们自身的感觉不同 ­
被描述出来的差异包含了极大的信息,扰动了他们对彼此关系的固守态度。 ­
转换当事人的视觉,让他看到多种可能性,并让家庭内部形成一种沟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21
你必须要主动探索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天赋、热情,找到自己未被发挥出的潜能,并最终找到自我实现的具体目标与路径。作家杨大侠表示,求得自我价值的提升就是成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