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倒悬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救倒悬的意思是解救疾苦或者拯救为难、救...于危急的意思。其中倒悬指的是像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另有佛教盂兰盆法会中的盂兰也解释为解倒悬,因此盂兰盆会,也就是为解救先亡倒悬之苦的意思。

同时有倒悬之急的说法,如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现代汉语释义为当今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对此感到喜悦,就像在倒悬着时被解救下来一样。

扩展资料:

一、倒悬出处详解:

1、指人头脚倒置地或物上下倒置地悬挂着。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刘焉传》“从事 广汉 王累 自倒悬於州门以谏。”(从事广汉人王累将自己倒悬在州城城门上向刘璋进谏)。

2、指把人或物倒挂起来。

清朝前期万斯同等编纂的《明史·海瑞传》:“ 宗宪子过淳安 ,怒驿吏,倒悬之。”(胡宗宪的儿子过了淳安,愤怒驿站官吏的作为,将他们倒挂起来)。

3、以人之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或危急,以家庭用具之倒挂比喻极其贫困。

汉朝焦赣的《易林·井之恒》“解释倒悬,历国安泰”。(解救老百姓的困难出境,历来就会使得国家平安太平)。

二、常见词语搭配:

倒悬之危、倒悬之苦、解民倒悬、如解倒悬、倒悬之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倒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倒悬之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盂兰盆法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03
“救倒悬”是“救倒吊着的人,在最需要,最危急的时刻的救援”的意思:在眼看要饿死的关头,你送去了粮食,真是救人于倒悬!
“救倒悬”是救人于水火,是雪中送炭,是最大的善举。
“救倒悬”语出印度佛教“盂兰盆会”。盂兰盆,梵语,“救倒悬”的意思。这源于目连解救母的故事:目连的母亲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非常饥苦。目连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6-01
  盂兰盆节的意思就是“救倒悬” 参见下面佛教盂兰盆节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

  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民间普遍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三、佛教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佛典《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时,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从此,在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便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盂兰盆法会有复杂的仪规,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中详载《兰盆仪轨摘要》,云全卷见《兰盆会纂》中。其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诸仪节。

  传说,有个叫做目莲的人做梦,他梦见自己去世的母亲沦落在饿鬼行列中,于是,他送饭给母亲,却屡屡不行。木莲将此事告诉佛,佛劝他供养僧众多行善事,以解脱母亲在阴间的罪孽,木莲在七月十五这天作盂兰盆(梵意为“解救倒悬”),于是,佛教僧众集体为木莲母亲念经超脱,使得其母脱离了苦海。由此可见,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有两层涵义,一是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教育人们多做善事超脱先人罪孽,并提倡孝道。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0580.html?wtp=tt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2-24
  这个问题涉及到佛教传说,救倒悬说的是目连尊者见到自己的母亲堕落成为饿鬼,饱受倒悬之苦,于是尊者问计于佛祖,这才有了后来的盂兰节,有关解释如下:
  一、故事起源:
  盂兰盆,梵语,华言救倒悬之义。佛弟子目连尊者,见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问救法于佛。佛教于每年七月十五日(僧安居竟之日,以大众僧九旬用功,多得道者),以百种供物供三宝。请其威德,得救七世之父母,这是盂兰盆会的缘起。
  《佛说盂兰盆经》曰:“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二、有关盂兰节的简介:
  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七月半。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习俗。
第4个回答  2008-04-30
意思就是说把在暴政统治下的人民解放出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