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春节的习俗

例如春节必做的事,由来,吃的食物的含义……

丽水春节的习俗是抢猪节、走马灯。

逢年过节,在作罢美食之后,更有众多的喜庆活动悉数登场。“抢猪节”就是畲民为庆丰收而举行的民间赛事,是畲乡景宁所独有的一种民间风俗,代代相传。

“抢猪节”由“迎神”与“抢猪”两部分构成的。抢猪前,乡里都会请来戏班子,演上七天七夜,直到最后一天才开始备办鞭炮、鼓乐,摆设祭筵,祭祀马氏天仙娘娘。各户饲养的迎神猪,都规定要在迎神的前一日才能宰杀。

等到了次日卯时,当庙里的“号令猪”发出第一声叫声,全村人抬起猪直奔马仙宫。先抬到宫门的猪,摆在马仙宫的正门,称为“首猪”,其余按先后次序摆放。

各村推选出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评猪,评出最大的猪称为“驮”猪,最小的称“昌”猪。待“首”、“驮”、“昌”三猪确定之后,举行游行庆祝活动。游行结束后,吹唱班一路吹吹打打,把三猪送回主人家中。主人家请三亲六眷吃“杀猪福”。通过“抢猪节”,预示着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马灯:流传几百年代代儿童演

在与芥源坑水流的交汇处,有一条名叫“八角县”的山岭,连绵的山岭由南向北横向排闼而来,犹如一匹欲跃溪而过的骏马,固守在石仓溪畔。山岭脚下是一片狭长的溪滩,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边马灯的发源地——山边村下包自然村就坐落在这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5
  丽水春节习俗
  1、除夕:
  十二月最后一天叫除夕,俗叫三十夜。遂昌县山村有小孩上山摇毛竹的习俗,摇毛竹时,口念"毛竹哥,毛竹娘,你和我一样粗,我和你一样长",以祝小孩长得快,长得高。

  除夕夜全家团聚,共进晚餐,叫做"吃分岁"。媳妇必在除夕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在娘家。除夕夜餐的菜肴特别丰盛,必有鱼、芋艿,豆腐圆三样菜,以“鱼”、“芋”和“余”谐音,含有吃之有余之意;豆腐圆是象征全家团圆。若有人外出,不能返家吃分岁,亦放一付碗筷,以示团圆。若养有猫或狗的,也要给猫狗吃分岁。
  夜晚,合家围炉畅叙家常,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居室各处都要点灯,称为“全堂红”。
  2、春节:
  正月初一,择吉辰开门,开门后放一串鞭炮和三个双响炮,忌哑炮,此称开门大吉。家中长者在开门后,立即洗手洗脸,然后点燃中堂神位前的香烛、中堂檐口处的三官灯及土地神位前的香烛,在先祖神主牌前祭祀。然后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坐在中堂正中,前铺红毡条,小辈跪拜。是日,不动刀斧,忌扫地,妇女不上灶等。

  初二开始,至亲好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拜年礼品有用纸衫(厚草纸)包就的白糖、冰糖、桂圆、荔枝等,俗叫做包,也有送贺年片以示祝愿的。
第2个回答  2013-02-16
遂昌台阁始于明朝万历年间,作为正月里民间闹元宵和石练秋赛会的一个传统民俗活动,世代相传。台阁艺人在一张一米见方的四方桌上,由2到4个孩童站或坐于大人抬着或轱辘板车承载的会转动的小舞台上进行精巧造型,同时将用支撑的钢筋巧妙地隐藏在服装及各种道具之内。
遂昌台阁既可一架“台阁”上下扮演一出戏的两个人物,也可数架“台阁”上下层各扮一出戏人物,通过穿戴、装饰,遮盖了背架与铁杆,形成了一个真假结合的整体,以悬险、奇妙、美观取胜。它的表演主要是在吹打乐的伴奏下,配上当地民间小曲,扛抬之人踩着鼓点节奏,迈着整齐方步,不断变化队形,台阁上层之人则手拿各种道具随之摆动挥舞,煞是好看。
遂昌台阁内容多以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为题材来制作。主要代表作品有:1、观世音;2、汤公传曲;3、春草闯堂;4、双阳公主;5、单刀赴会;6、三打白骨精;7、水满金山寺;8、哪吒闹海;9、九龙阁;10、铁岭关;11、断桥借伞;12、桃花扇;13、牡丹对课;14、三请梨花;15、打金枝;16、悟空借扇等。
第3个回答  2013-02-16
我也不清楚。
不过可以说说缙云的。农村家里都要做两种糕,一种发糕一个糯米肉糕。
应该是象征年年高吧。
还有青菜豆腐是餐桌上少不了的。
浙江毕竟算南方且属于华东,真要说习俗也不怎么多。跟北方是没法比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2-16
....o(︶︿︶)o 唉....反正就这么吃过去.....还要什么含义哪...
年糕...粽子...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