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如题所述

《画》是一首五言绝句,据说作者是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诗的字面上容易理解,又隐藏谜语,充满情趣;写法也很独特,运用“一正一反”的对比写法,如远近、有无、取来;且对仗工整,如山水、花鸟,加上三对反义词,结构严谨。

有山有水,有花有鸟,但一切却那么违反自然规律,有悖常理;山虽远,但色彩明丽;水流动,却听不到声音;花儿盛开,却从没凋谢;鸟儿机敏,却不怕人。这一系列不得不引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描述的其实就是一幅画,这幅画上画的有山水、有花草、有鸟儿,因为是一幅画,所以画上的山看得见颜色,画里的水听不到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画上的花还是很艳丽,人走近了画上的鸟也不会受到惊吓。这表现出了作者匠心的独具,图文对应,妙趣横生。作者的奇思妙想不得不令人折叹。

全诗读起来,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人又来,鸟不惊,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王维寄托情怀于物,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但也有人说这首诗并不是王维所作,而是南宋僧人道川禅师所作,道川注释《金刚经》时,作了一首写佛学道理的诗。

还有人说这是明代唐伯虎所写,有一次他去杭州西湖游玩,发现西湖断桥的桥头栏杆上有一道填空题:X看XX色,X听XX声。X去XX在,X来XX惊。唐伯虎一看,起了写诗的兴致,于是把这道题填补全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9

唐代 · 王维

原文如下:

《画》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
惊:吃惊,害怕。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06
《画》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 · 王维
原文如下:

《画》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第3个回答  2020-12-25
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诗的字面上容易理解,又隐藏谜语,充满情趣;写法也很独特,运用“一正一反”的对比写法,如远近、有无、取来;且对仗工整,如山水、花鸟,加上三对反义词,结构严谨。
第4个回答  2021-01-29
《画》这首诗是出自于中国唐朝诗人王维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