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形声字?什么叫会意字?

不要讲得太深奥,顺便举几个例子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左形右声,如钱、材、消、熔等;右形左声,如放、鸭、刎、颈等; 上形下声,如茅、简、空、室等;下形上声,如柴、酱、盆、甕等;内形外声,如闻、问、闽等;外形内声,如辟匪、匐、固等。有的形符与声符处在一个角落,如颖,从禾顷声 脩,从肉攸声; 赖,从贝刺声; 听,从听壬声。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1)“莫”字。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隶变以后简化为“莫”。“莫”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以及表示揣测或反问等词义,如:莫如、一筹莫展、莫不、莫不是、莫恼、莫非、莫测、莫逆、莫若等词。作为本义日落时候的“莫”,后又被新创的“暮”字所替代。(2)“盥”字。盥洗、洗手的意思。甲骨文的写法下部是盆的形状(皿),上部是只手的象形伸入盆内,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为明白,左右双手在盆(皿)中洗,盆中还有水,是“皿”、“双手”和“水”三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隶变以后,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状已写成“皿”字。 3) "射”字。在篆书演变为楷书时就走了样,“射”字右边的“矢”变成了“寸”,本来“射”会意一个人拿着一支弓矢,意思就是要把弓矢“射”出去(弓矢肯定不能像刀剑等武器一样近距离攻击目标)。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追问

请问你能不要讲得太深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12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

    殊:[杀死]。“歹”(dǎi)表示骨头暴露在外,即死亡;“朱”(zhū)表示红色,即流血,兼表示字音。

    蛛:[蜘蛛],一种虫的名字,八足向外伸展,躯干在中心。“虫” (chónɡ)表示虫类,即动物的类别;“朱” (zhū)表示形状,即蜘蛛外形,兼表示字音。篆书中的“朱”字与现在的“朱”字是不相同的,仔细观察,当你把篆书中的“朱”字的中心交叉点放大后会发现,其形态与蜘蛛确实很相近。当然,不能否认,字毕竟是字,不可能与实物完全一致。

    珠:[珍珠],贝壳内的球形颗粒。乳白色,有光泽,中心有砂粒,是一种特殊的中药。“王”(yù)表示玉石,即外部色泽如玉;“朱”(zhū)表示形态,即光芒四射的样子,兼表示字音。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

    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2个回答  2013-02-14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如:茱。蛛,洙等。 会意字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如莫追问

你能多举几个例子吗

追答

会意字:析 .伐,及,光.只.男。形声字:江、打、花、晨、闻、圆。梦、辫。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