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果实挂满枝头”用什么诗句最贴切?

形容果实挂满枝头用什么诗句最贴切

1、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天平山中

明代: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译文: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3、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葡萄

唐代: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译文:

葡萄新抽的芽尚未长全一半还如枯木,高高葡萄架子松散歪斜倒了又被扶起。

如果要想秋天餐盘中堆满美味的马乳葡萄,就不要推辞,应该增加竹杆扎牢架子牵引龙须。

4、成都曲

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

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宋代: 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

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7

形容“果实挂满枝头”用以下诗句最贴切:

    《两头纤纤》

    唐 雍裕之
    两头纤纤八字眉,半白半黑灯影帷.
    腷腷膊膊晓禽飞,磊磊落落秋果垂.

    《送徐道人东游》
    唐 尚颜
    长安人扰扰,独自有闲心.海上山中去,风前月下吟.
    引猿秋果熟,藏鹤晓云深.易姓更名数,难教弟子寻.

    《和吴处士题村叟壁》

    唐 李咸用

    因阅乡居景,归心寸火然。
    吾家依碧嶂,小槛枕清川。
    远雨笼孤戍,斜阳隔断烟。
    沙虚遗虎迹,水洑聚蛟涎。
    粝曲芟汀蓼,甘茶挈石泉。
    霜朝巡栗树,风夜探渔船。
    戏日鱼呈腹,翘滩鹭并肩。
    棋寻盘石净,酒傍野花妍。
    器以锄为利,家惟竹直钱。
    饭香同豆熟,汤暖摘松煎。
    睡岛凫藏足,攀藤狖冻拳。
    浅茅鸣斗雉,曲枿啸寒鸢。
    秋果楂梨涩,晨羞笋蕨鲜。
    衣蓑留冷阁,席草种闲田。
    椎髻担铺饷,庞眉识稔年。
    吓鹰刍戴笠,驱犊筱充鞭。
    不重官于社,常尊食作天。
    谷深青霭蔽,峰迥白云缠。
    每忆关魂梦,长夸表爱怜。
    览君书壁句,诱我率成篇。

    《闲坐看书,贻诸少年》

    唐 白居易

    雨砌长寒芜,风庭落秋果。

    窗间有闲叟,尽日看书坐。

    书中见往事,历历知福祸。

    多取终厚亡,疾驱必先堕。

    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

    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我心知已久,吾道无不可。

    所以雀罗门,不能寂寞我。

    《放猿》

    唐 王仁裕

    放尔丁宁复故林,旧来行处好追寻。

    月明巫峡堪怜静,路隔巴山莫厌深。

    栖宿免劳青嶂梦,跻攀应惬白云心。

    三秋果熟松梢健,任抱高枝彻晓吟。

作者:

    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尚颜:[唐](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俗姓薛,字茂圣,汾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出家荆门。工五言诗。尚颜著有诗集五卷,(《文献通考》作供奉集一卷。此从《全唐诗》)传于世。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王仁裕: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邽(甘肃天水)人的王仁裕(字德荤),正处于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的秦州,处于攻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节度使并且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贞的天地,这时王仁裕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 节度判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 "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代史·王仁裕传》)。

参考资料

360知道:https://baike.so.co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