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月相,月食,月貌,潮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2-11
  1、月相(phase
of
the
moon),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月相的变化过程,可见附图。
  2、月食,就是在附图中满月时候,如果月球、地球、太阳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即月球进入了地球的阴影中,月球的部分或全部照不到阳光而出现的现象。
  3、月球表面的环境,与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大不相同。月球上没有大气,处于一种高度的真空状态,连声音都无法传播。月球上也没有水。那里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是一个没有生命活动的世界。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月面直接暴露在宇宙空间。因而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白天最热时,月表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则可降到-183℃。没有大气,又没有水,月球上也就没有云雾雨雪等气象变化。因此,在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可以清楚地看到月表的各种形态。
  满月时,在地球上用肉眼乍看月球,是一个洁白光亮的圆面。仔细观看,则会看到在明亮的月面上有许多黑色的斑纹。通过望远镜观察月球时,会清楚地看到月球表面的显著特征:有些区域明亮,有些区域暗黑,大大小小的亮区和暗区交错布满月球表面。早在几百年前,人们就已从望远镜中观察到了月球表面的这种特征。当时,人们以为那些大的暗区是月球上的海、洋,小的暗区则被当作是月球上的湖、湾,并以此给予命名。这些名称,直到今天还继续沿用。后来才知道,月球上的海洋和湖湾,与地球上的海洋和湖湾是完全不同的,那里根本连一滴水都没有。月球上的暗区(即所谓的海、洋、湖、湾),实际上是一些面积大小不同的平原和低地。由于那些地方广泛分布着熔岩流形成的比较年轻的岩石,又比较低洼,对太阳光的反射率较低,同周围地区相比,呈现为暗黑色。而月表那些亮区,则是月球上的高原和山脉。其组成物质主要是比较古老的岩石,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很强,相比之下显得非常明亮。“阿波罗”号系列飞船在月球上实地考察的结果,证明这种对月面明暗区域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4、地球潮汐主要是由月亮引起的。由太阳产生的潮汐只有月球的1/2.2。
  为什么每天会出现两次潮涨,两次潮退?
  潮汐的出现是因为地球受着月球不均匀的万有引力的影响。什么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呢?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距离之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距离近些,引力会大些;距离远一点,引力就小一点。
  设地心处是B点,近月的A点所受的月球引力比B点大,潮水自然吸引向月球,形成涨潮;而A点的对称点C距月球最远,C点所受的月球引力比B点小,所以相对于B点来说,水位也会涨起。所以A点和C点会潮涨,而与AC垂直的D点和E点,水位较低,即是潮退。
地球在一天的自转中,月球的位置没有多大的改变,所以地球上某一地点将会经过两个发生潮涨的海水区域。因此我们每天会看见两次潮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