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弱者是正确还是错误?

如题所述

我过去看过《读者》上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作者有一次遇到一对母女乞讨,他发了善心,给了这对母女一些钱,这是这对母女第一次乞讨,还表现的很羞涩。后来过了三年,他又碰到这对母女,惊讶的发现,这对母女还在乞讨,且已经丧失了廉耻,对乞讨这个事情轻车熟路了。他就在反思,到底当时应不应该给他们钱。是不是反而是害了他们。文章写到最后,作者也没有找到落点在哪里这个故事我琢磨了很久,对应社会一些现象。这个故事跟您提出的问题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这个症结在哪里?很简单,在人的局限性。就拿你说的因果来讲吧。大家都是普通人,首先是通不了因果的,因果不是简单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的智慧根本达不到洞见因果的程度。再次,人算不如天算,不论人的出发点在哪,你都控制不了结果。救人危难是为了自己心安,不是为了他人心安,你不救他,他也未必会死。即便他死了,那也是他的命啊,焉知来世不如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1
普通人论因果,很简单。你就看《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好即是了。在自己智慧所及之处发最大的善心就可以了。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你既然帮助了他人,是你该帮他,在你帮助他之时,你俩之间的因果已经了了。至于以后他杀人放火,与你何干?即便他因你的帮助成了亿万富翁,又与你何干?这本身已经不具备因果关系了。即便在世人看来,具有客观的因果关系,但你只不过做为自然的一份子,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们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莫问的不只是自己的前程,也是对方的前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离经叛道,荒诞之语,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第2个回答  2019-03-21
普通人论因果,很简单。你就看《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好即是了。在自己智慧所及之处发最大的善心就可以了。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你既然帮助了他人,是你该帮他,在你帮助他之时,你俩之间的因果已经了了。至于以后他杀人放火,与你何干?即便他因你的帮助成了亿万富翁,又与你何干?这本身已经不具备因果关系了。即便在世人看来,具有客观的因果关系,但你只不过做为自然的一份子,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们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莫问的不只是自己的前程,也是对方的前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离经叛道,荒诞之语,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第3个回答  2019-03-21
这是一种被证伪的“公正世界信念”。你的想法其实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样,认为人的可怜是由于作恶导致的业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两个同时出生的婴儿,一个出生在了穷苦的单亲家庭,一个出生在了和谐的富有家庭,那么,前者的可恨之处在哪里,这个婴儿又做过什么恶呢?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不平等的,就像有高山有海洋一样。题主能够坚持做慈善,努力消弭这不平等,是善事啊。
第4个回答  2019-03-26
社会需要不是平衡,而是不平衡。从经济学的角度就是来说,就是用进废退。那么弱者该不该存在。该。因为是社会链的必需产物。那么该不该帮助弱者。中国传统文化告诉我们。需要帮助弱者。这也和道德文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