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下乡卖保险的越来越多,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6

说一个,高考撕书的惨痛教训,最近刚发生的。

前天,也就是11月15日,韩国浦项地区发生了5.4级地震。然后,韩国教育部经过对震区的调查,临时做出了一项决定——原定于11月16日进行的“2018学年大学修学能力考试”,也就是韩国高考,推迟一周,改在11月23日举行。

这个因为天灾导致的高考延期,不料,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崩溃的事件:

一些韩国考生已经预订了高考之后的外出旅行,全部需要改期/或者泡汤。

一些韩国考生已经预定了高考之后去整容、割双眼皮的手术时间,全部需要改期/或者泡汤。

这些还只是需要改期,总算能够亡羊补牢。

下面的事情才考验亡羊补牢的难度——有些韩国女性考生,为了准备11月16日的高考,已经提前服用了让经期后延的药物,那么现在高考自己先延了,已经后延的经期,该肿么办?

然而这虽然亡羊补牢比较困难,毕竟还能补,真正令人崩溃的是下面这件事:

很多韩国高考考生,在15日这一天,也就是高考前一天,已经把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都给扔掉或者撕掉了!——媒体报道,韩国全罗南道某高中,此前甚至雇了两辆卡车,把高三学生丢弃的教科书、参考书,集中送到废纸处理处。现在16日高考被延期一周,考生崔某哽咽地说:“白天的时候刚把教材都扔掉,刚才我去翻垃圾堆想捡回来,但是已经找不到了。”

理论上来说,破釜沉舟是为了杀敌,但是现在破釜了沉舟了之后,敌人却跑了,奈何?

最后是结论:

1.撕书是一种个人选择,只要不乱扔,没啥可说的。

2.撕书的时间点需要谨慎选择,不可不防。看着韩国考生连夜翻找垃圾堆,想撕书的童鞋,能否将此项活动,安排到高考之后呢?

第2个回答  2017-12-26

大家好!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的时间,让我们滑动手指,看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随着社会的进步,黎民受教诲的水平越来越高,使命教诲的实验,使得高出95%的农村娃娃有书可读,大大减轻了农夫的包袱。某农村迩来盛行起来小孩补课的环境,这是怎么回事呢?

攀比内心作怪

比年农村攀比的内心增多,就拿楼房来说,甭管需求不需求,一座座拔地而起,3层半就住两老头的都有。而给小孩补课也是相互攀比,先别说有什么结果,娃娃愿不乐意,只要谁家孩子没去补课,感觉村里走路都抬不起头。

教诲改变运气,听风就是雨

虽然了,小孩补课攀比内心大概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缘故因由,通过教诲改变运气不绝是农夫坚信的唯一出路,过于敏感就导致在教诲标题上农夫听风就是雨,比方“某某某补课后成绩突飞猛进”,传着传着就成了“某某某补课后考进了清华。”这还了得,再穷也得送啊。

笔者倒是以为,在升学的要害时候,凭据孩子自身环境和家里的经济条件,适当给孩子补补不无原理,但万万别让补课成为了孩子和家庭的包袱,农夫不易。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大家再次动动手指,点点关注。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下次再见!

第3个回答  2017-12-26

近些年,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蹿红。先是由名著改编的历史剧热播,进而是宫廷戏、武打戏搬上荧屏,后来是历史类图书热销,再后来就是“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倍受追捧,居高的收视率、海量的印数和直线上升的知名度表明,“历史”似乎炙手可热。

回望历史、鉴往知来,从先贤的成败得失和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营养,无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历史的进步。然而,与历史热相伴的“娱乐化”倾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有人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有人把梁山泊义士比附成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笔下岳飞成了大宋奸臣,秦桧反成了忠相;有人从刘备无义、关公好色一路骂来,诸葛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近期又有解梦派从《红楼梦》中“考证”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他们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情色的“历史”故事,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

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当然有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做出不同评价也是正常的。然而,历史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建树及思维方法的百科全书,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它只有从历史事实出发,才能从复杂进程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为人类认识过去的镜鉴,走向未来的基石。历史题材创作固然可以宽松些,不必严格考证某些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艺术的虚构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历史史实,只能在尊重史实基础上寻找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

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泥古不化;也不能数典忘祖、妄自尊大,以无知的狂妄去妖魔化古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发经典,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要把握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用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帮助人们恢复历史的记忆,丰富文化的积累,提供前行的借鉴,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往开来开拓一方新的天地。

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承继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但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第4个回答  2017-12-26

今年得水果行情不好,果农苦不堪言,化肥农药价格飞涨,人工费大增。产出的果子当地出售价格偏低,一不留神就会亏本。

个头小的果子没人要,倒在墙根下晒成了干枣,冬枣是鲜果食品,晒干了就是废弃了。

这样的冬枣当时价格不行,农民只有存放,随着时间的变长就会出现坏枣,就这样扔掉了。

这是在田野中看到的场景,冬枣。像这样的枣子,个头小一点,品质还行。价格从开始的1.8元直降到2毛钱,储存无价值被扔掉

这是无奈的选择。这些果子的果面很好,价格低的可怜还不好卖。储藏不够电费,被扔掉。

像这样的冬枣每袋30斤左右,只能买3到5元。还有的直接喂羊,卖掉还不够油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