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的剧情值得人深思,男主的演技是否能得到观众的青睐?

如题所述

改编自同名法国高分短片,以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天道轮回”的故事结构,讽刺了人性的贪婪与私欲。在国内院线上映印度悬疑电影《调音师》,累积票房已突破3亿元大关。

在豆瓣评分中,《调音师》达到8.3分,IMDB评分则是8.5分,可见这部影片优秀的成色。

男主阿卡什,不仅是电影《调音师》的主视角,引导观众经历了一场扑朔迷离、险象环生的故事,还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诠释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不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一部讨论“原罪”的电影,男主及每个重要人物,都有难以抹去的“原罪”,都因自认为的“小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本片的男主角阿卡什,原罪是“谎言”。他拥有不错的音乐天赋,钢琴弹得很棒,却看不见东西,然而,这不过是假象。为了博取别的同情,顺便捞些好处,他的盲人身份是伪装的。

盲人的身份给他带来很多好处,不仅有人主动帮助他,得到的小费比别人多,还受到善良单纯的姑娘苏菲的青睐。

一开始,苏菲的怜悯,源于阿卡什的盲人身份,后来的喜欢,则是他过人的音乐天赋,但最打动她的,还是阿卡什把自己伪装成同样善良、老实的普通人。

在阿卡什的内心中,谎言不过是“小恶”。特别是与片中杀人越货的蛇蝎女、栽赃陷害的警察局长、倒卖器官的医生等人来说,“装盲”的罪恶感,显得微不足道。

然而,当“小恶”在阿卡什心目中生根发芽,当为装盲人为他获得了这么多实际的好处时,这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小恶”,早晚会酿成大祸。

一路顺风顺水、抱得美人归的男主,本来打算就此收手,因收了过气明星普拉默的钱财,被请到家里弹钢琴,给普拉默的妻子西米,一个“惊喜”的生日礼物。

然而,生日惊喜却演变成凶杀案的惊吓。男主遇到了比他更恶劣、更狠毒的角色——西米。

蛇蝎女人西米,原罪是“贪婪”。为了名利嫁给了大她很多岁的有钱丈夫,但这并不能满足她的欲望,又与手握生杀大权的警察局长偷情,却被丈夫发现,顿起杀机。

凶杀案被装扮成盲人的男主阿卡什“看到”。于是,他一面操纵奸夫控制局势,毁灭物证,一面弥补凶杀案的漏洞,毁灭人证。毒瞎阿卡什后,想不到苏菲突然闯入,打断了她杀人越货的计划。

警察局长马亨德拉,原罪是“色欲”。家中“母老虎”令他厌烦,和女明星厮混,以为占了天大的便宜,没想到东窗事发,被蛇蝎女威逼利诱,不得不知法犯法,意图将毒瞎眼的男主灭口,却被男主侥幸跑掉了。

要不是阿卡什说谎的本领,早就被卖器官的医生割掉肾脏等死了。此时,阿卡什的内心充满了愤怒,“谎言”已经不满足于他的欲望,对于挡了他道的人,他睚眦必报,绝不姑息。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城府极深的策划,男主相继摆脱了医生帮凶夫妇、警察局长、蛇蝎女和医生的控制,并采用一系列“借刀杀人”的伎俩,对他们进行了疯狂的报复。

本片结尾,在欧洲“重操旧业”的男主阿卡什,意外遇到了前女友苏菲。他讲述了自己的逃亡经历:

按照阿卡什的说法,要开车撞死自己的蛇蝎女,因路边的一支野兔撞上了党风波密,车辆失控着火,男主侥幸躲过一劫,后来辗转来到欧洲。

然而,苏菲觉得他在撒谎,愤然离去。男主知道谎言被识破,此时,他的眼睛治好了,其实在装盲。

根据剧情推断的结果,医生带蛇蝎女、男主驾车驶往机场,蛇蝎女的肝脏移植给大客户,眼角膜移植给了男主,让他重见光明。拿到封口费的男主来到欧洲,继续伪装盲人艺术家。

片中,阿卡什是聪明的,同时也是阴险的。为装盲人占便宜的“小恶”,发展为对凶杀案视而不见的“中恶”,最后,利用对手的“原罪”和运气将其各个击破,沾满了鲜血的双手,却依然能灵巧轻快的弹着钢琴,大恶已经铸成,却逍遥法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9

 调音师-善良的不是男主,而是观众。

前段时间刚好有空把调音师看了,一开始看的是改编电影,稍微有些好奇:法国短片的质量一直很高,改编还是有些难度的,然此片评价不错还是忍不住去看了。

看完之后发现铺天盖地的都在讨论男主有没有失明,有人说他可能是伤得不严重自己恢复也可能是拿回了恶妇的眼角膜……不得不感慨观众们真是太善良了

本篇将十三分钟的法国短篇改成了137分钟,扩展了十倍时间加上背景大转换,显然添加了大量内容。故事主线延续原短片假装的盲人调音师去客户家工作意外撞上凶杀案现场,但是印度版电影对于男主塑造更为立体和深刻。

法国原片主人公假装眼盲是因为比赛紧张而无法弹奏改成了调音师,假装盲人让他放松了许多,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的逃避心理,而印度版并没有这个背景,男主甚至准备去伦敦参加音乐会,也即——男主从一开始就是出于自身而欺骗所有人。最后,男主可以一眼认出自己的兔子头拐杖,也能轻易踢飞地上的空罐头,他眼睛很好,甚至已经懒得继续掩饰了,但还是继续欺骗苏菲。

男主能弹会唱,作为优秀的钢琴家家庭背景显然是不缺钱的,自己还养猫,但是他假装自己是盲人却租到了专门提供给残疾人的公寓,还特地强调每个月只要五百卢比,相当于49块钱的人民币……通过假装残疾人,在一个商业繁华的大都市享受到了月租49块环境优良的单身公寓!生活里到处和别人说自己是盲人麻烦你扶我到门口,吃女孩子豆腐……

换到中国这就是一个四肢健全家里有钱的成年男性伪造证件骗低保占公租房一边继续玩乐器一边养宠物……倘若说这个占用紧张的福利资源的男人具有善良的品质?不会想笑么?

男主从头到尾都在欺骗苏菲,一开始说自己是盲人,然后相处过后取下隐形眼镜还在强调自己十四岁时被板球击中损伤视觉神经,把人睡了都没说实情……一年后风平浪静到了国外,依然假装自己眼瞎利用苏菲的善意骗她去参加自己的音乐会。
这是从头到尾把姑娘上了嘴里都没有一句实话的男主,这是一个四肢健全野心勃勃还假装残疾占用公共资源的男主,这是一个眼睛没瞎然而堂而皇之利用他人同情心的男主。

电影里添加了倒卖人体器官的犯罪团伙,但是他们的整个作案过程都是男主单方面口述,听他讲述的苏菲显然是相信了,起初大部分的观众对这一段可能也没多少疑问,最多怀疑西米到底有没有被黑医生和男主送去机场,前面基本没人怀疑。
实际上这只是男主一面之词,没有任何佐证。

整部片子,杀人犯西米不善良,为非作歹的警察局长不善良,倒卖人体器官的黑医生、突突车司机、彩票贩子都不善良,装瞎博同情的男主更不善良。
倒是明明发现了许多痕迹却仍旧愿意把男主往好处想的苏菲和观众是真的善良。

第2个回答  2019-10-09

《调音师》这部影片的开始,阿卡什非盲人却扮瞎子,借着瞎子更能将精力投入钢琴演奏上的幌子,以瞎子钢琴师的身份,欺骗他人,博取他人同情,并偷窥着别人的生活,到后来还骗取得苏菲的感情。

可以说男主是个相当虚伪、撒谎成性的人。而诸多细节暴露,又可以看出男主粗心大意,做事并不细致,留下诸多马脚。

人们常常会因不愿卷入麻烦,为保全自己而放弃了坚持真相和正义,人性的弱点正在于此。

影片进入精彩部分,阿卡什目睹西米和情夫杀死自己的丈夫过程,良心未泯的他跑去警局想揭发他们的罪行。而又胆小怕事地在最后选择了在伪证上签字。男主正是完美提现了这人性的弱点。

  男主心机颇深,不但聪明,做事也心狠手辣。突破道德底线,做起伤天害理的事也是绝不手软。可从影片中的阿卡什在被卖肾之际反转危机将西米拉入困境,后与医生联手卖掉西米的肝脏,拿分得的钱不仅做了眼角膜移植手术,还到外国继续拌瞎在钢琴事业上取得名利的一系列经历看出。

我认为,习惯在众人前扮可怜博同情的他一直如此活在面具下,过着虚假的生活,也是个相当可怜的人啊。

影片最后,阿卡什遇见苏菲,在苏菲面前继续撒谎扮可怜的受伤者。以及最后走在街上用拐杖打飞挡路的易拉罐这一幕更是很巧妙地揭发了男主虚伪至极。

总的来说,《调音师》中男主阿卡什是一个真诚爱着音乐的钢琴师,弹奏技艺达到一定水平。

不得不承认,男主的演技十分高超,心理素质也十分优秀。在见到有人被杀后还能保持镇定继续装演下去的人心理素质是有多强啊。同时,也是一个聪明且狡猾,虚伪且懦弱,本心尚存一定正义感和一丝善良,却又手法心狠手辣、撒谎成性。

最后,说句题外话,男主人格的形成和改变自然与社会环境相勾连,正是社会的黑暗使人性的丑陋暴露得淋漓尽致,并不断升华

第3个回答  2019-10-09

阿卡什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好人,因为他选择在关键时刻缄默、袖手旁观。

他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坏人,因为他能在关键时刻劝导别人,心怀善念。

他如我们一样,普普通通,恐惧着一些事,却又坚守着一些事。

弗洛伊德说人的境界可以分为三种:【本我】、【自我】、【超我】。

阿卡什大抵如此,本我藏在内心,自我活在外界,超我最后升华。

这一条线,也基本是电影《调音师》的剧情线。

自我的阿卡什:

他为追求艺术的升华,扮演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欺骗着毫不相关的人,也欺骗着对他付出感情的苏菲。

这一角度,他是一个虚伪的人。

当他目睹西米与情夫谋害了普拉默,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他选择在盲人这条路上走到黑,而不是大喝一声,揭发检举。

这一角度,他是一个懦弱的人。

在警局签字的那一刻,突然的灵魂出窍,不过是他内心的“本我”在挣扎,想要说出真相,却又被强悍的“自我”,生硬的按捺下去。

这一角度,他是一个冷酷的人。

我们不能凭借虚伪、懦弱、冷酷就评定一个人的好坏,因为这只是性格里的瑕疵,并不是缺憾。而且这种瑕疵,你我或多或少亦有。

本我的阿卡什:

阿卡什的第一次本我,体现在警局签字的那一刻,突然站起来的阿卡什说出了真相,说出了西米与警察才是凶手。

这是阿卡什的想象,也是他内心的挣扎,是本我与自我的一次较量,最后自我的理性碾压了本我的正义。

西米是一个狠角色,偷情、杀人,干净利落。

她对阿卡什有一种属于女性般的天然怀疑,于是她要解决掉这个心病和不确定的风险。

那一幕突然带上鬼脸的瞬间,阿卡什不为所动,甚至端着杯子的手也未曾震颤丝毫,这是阿卡什天性过人的地方。

剧情到此,多数人会认为西米一定就此离去,罢手而归。

但西米似乎更深谙“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道理。她在进门的第一时间,就用糕点为伏笔,毒瞎了阿卡什。

后面的几多试探,不过是西米想要证明自己的明智和伟大罢了。阿卡什是真盲还是假盲,对于西米并不那么重要。

超我的阿卡什:

超我的激发,通常会伴随剧烈的挫折和打击。对于阿卡什也基本如此,失明、被追杀、前途未卜,一连串的打击,如噩梦一般萦绕在阿卡什脑海。

他挥之不去的是后悔、绝望、无助,但他终究还是站了起来,因为他还有着对重见光明的渴望。

于是他联手穷人夫妇、毒手医生,给西米和她的情夫,布下了天罗地网。

结局却啼笑皆非,穷人丈夫与毒手医生的去世,我感觉不到悲,更多的是淡漠。

阿卡什在车上对医生絮叨着:“放下她吧,让她接受法律的制裁”,而这个镜头重复了两次,一次是真的医生,一次是西米。

这一段很有意思,我们无从判断阿卡什究竟知不知道后面上来的是西米还是医生。

如果他知道,需要为他的机智和冷静点赞,如果他不知道,他这放人一命的善念,最终救了自己。

两年以后,远走伦敦的阿卡什,终究没等到重见光明的那一刻,但他已经并不在意。

他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无欲无求,自得自乐,与苏菲的再次相遇,只是他超我的余生里,一次泛不起半点涟漪的经历。

电影《调音师》是阿卡什从自我到超我的一次升华,从光明到黑暗,又从黑暗走进了光明,这就是阿卡什的人生。

(写在最后的话,可能会让你失望,但它也许更接近于真相。超我的阿卡什变得更加邪恶,西米的眼眸最终还是装在了阿卡什的眼里。最后的救赎,不过是阿卡什骗苏菲的一场故事,如那个诡异的兔子头拐杖,精准的击中易拉罐,邪恶又迷惑!)

第4个回答  2019-10-09

一个懂得给自己制造机会并抓住机会的人。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功不光要有能力,还要懂得抓住机会。男主一直想要去伦敦参加钢琴比赛,为了更好地训练自己,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边挣钱一边寻找灵感。

他一开始假装盲人可以说是一种来自艺术家的疯狂想法,但内在的还有很多,比如一个盲人乐师可以给自己添加很多附加值,大众往往会对那些身体上有缺陷的人另眼相待。比如,我们就经常在各种比赛中看到选手们的一个接一个地卖惨。似乎,悲剧的故事或者经历会给他们的才华打上高光。

他假装盲人所带来的优势可不止这么一点,他因为残疾人的身份还可以申请到廉价的房租。这一点在他一开始遇见女主时就说了,他不仅抓住了大众的怜悯之心,同时还很好地利用这种心理为自己服务。

后来,他几次的化险为夷,都可以说这个男人不仅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还能在关键时刻利用这些小细节为自己服务。比如,如果不是他注意观察“肾贩子”手上的纹身,可能他两个肾就这么没了。

在最后的车上时,很难说男主是不是已经察觉到司机换人了。他在西米上车后的那一番说辞,完全可以理解为他利用残存在西米内心深处的善心救了自己一命。让他在孤立无援的时候下了车,最后免于一死。

最后他在欧洲和女主重逢,他说的故事被最后一幕的易拉罐推翻。但这丝毫不会影响男主和女主的关系,我们完全可以假设男主在表演过程中早就看到了女主。并在最后与观众握手的环节认出了女主,男主用肌肤的熟悉感代替了视觉观察,不得否认这一点很能俘获小姑娘们的心。因为,姑娘们总会认为,身体比语言更诚实。可是,真相是什么谁知道呢?

男人的嘴,哄人的鬼,这句话用在男主身上一点儿毛病没有。

故事之外,可能男主会编一个更加圆满的故事,让他不仅名利双收还抱得美人归。我相信凭男主这哄鬼的功力和高超的演技一定可以做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