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的梗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隔壁老王,最早出自一个网络笑话

内容大致是: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小孩,取名叫小白。小白渐渐长大了,开始学说话。为了让家里的老人家开心,于是就先教他喊“爷爷”,小白就喊“爷爷爷爷”,结果过了两天,爷爷死了。

家里人又教小白喊“奶奶”,小白不久也学会了喊“奶奶奶奶”,结果过了两天,奶奶也死了。接下来轮到学喊“爸爸”了,小白的爸爸非常紧张,他一下就学会了喊“爸爸”,接下来的两天里,爸爸彻夜未眠,睡不安稳。结果两天后,隔壁老王死了。

扩展资料

“隔壁老王”相关新闻:

如果法律意义上的父亲却不是孩子的生父,麻烦的事情便会随之而来。不久后,在德国,孩子的母亲必须交代谁是生父,否则违法。

一般情况下母亲都会知道,谁是孩子的生父。但德国迄今的法律是,母亲可以保持缄默,不说谁是孩子的生父。德国联邦司法部长马斯(Heiko Maas)推出一个新法草案,将改变这一状况。

他说,推出这一新法的目的是,在非亲生父亲提出赔偿诉讼时,裁决可以建立在更可靠的法律依据基础上。根据新法,孩子的母亲在对方询问时必须交代孩子的亲生父亲。

联邦家庭部长施维希格(Manuela Schwesig)对马斯出台新法的设想表示欢迎,但她也说,用法律手段解决如此复杂的家庭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

31日,该法草案将在内阁表决。法律草案的相关文本写道:“在对方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孩子的母亲有义务向为孩子提供生活费的第三者交代,受孕期间同谁发生过性行为。”

不过,这条“坦白义务”也有例外,比如坦白会带来严重后果的情况:母亲的个人隐私权受到特别严重的破坏。例外情形是否存在,必须由法庭解释。

德国联邦司法部推出新法是对去年联邦宪法法院一个裁决的回应,其实早在2011年联邦法院已对此有过裁决。该裁决的内容是,如果一个父亲怀疑自己不是孩子的生父,必须在两年内正式提出质疑,以追回已经支付的抚养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7

隔壁老王的段子很多,有一个非常经典:有家新出生了小孩,第二天孩子叫:“姥姥”,全家惊喜,以为神童。可是次日姥姥死了;过了两天孩子又叫“姥爷”,大家喜忧参半。结果接着孩子的姥爷又死了。没过几天,孩子叫“爸爸”。孩子的爸爸很失落,开始准备后事。不成想,第二天,隔壁老王死了……

有人说,隔壁老王出自漫画《阿宅正传》毁童年篇里恶搞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角色。大头儿子带了朋友到家里吃饭,围裙妈妈做了一大桌子的菜,让小头爸爸去把和他们家做了多年邻居的隔壁老王请过来一起吃饭。另一边大头儿子的朋友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你的头那么大你爸爸的头那么小”,小头儿子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原来“隔壁老王”这个说法最早出自于清代的段子大全集《笑林广记》。我们中国有笑话书籍的历史由来已久,集大成者非《笑林广记》莫属。此书由「游戏主人」编成,游戏主人并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清代的一批文人,他们一起编写而成的《笑林广记》,可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笑话集。该书语言幽默风趣,文字简练隽秀,各种表现手法也十分成熟,堪称今日各种网络段子的渊薮和滥觞。

在这本书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也就是“隔壁老王”的出处,原文如下:

奸夫闻亲夫归,急欲潜遁(逃跑),妇(命)令其(奸夫)静卧在床。(一会儿亲)夫至问道:“床上何人?”妻(子)答云:“快莫做声,隔壁王大爷,被老娘(指老王妻子)打出来,权避在此(暂时在咱家床上躲一躲)。”(亲)夫大笑云:“这个死老乌龟,老婆也值得这么害怕。”

第2个回答  2020-01-31

“隔壁老王”的出处:该词出自漫画《阿宅正传》毁童年篇里恶搞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角色。大头儿子带了朋友到家里吃饭,围裙妈妈做了一大桌子的菜,让小头爸爸去把和他们家做了多年邻居的隔壁老王请过来一起吃饭。

另一边大头儿子的朋友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你的头那么大你爸爸的头那么小”,小头儿子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小头爸爸把邻居请了过来,隔壁的王叔叔和大头儿子一样一个大头,亲昵地抱起大头儿子说他“乖 又长大了啊”...

从外貌上来看老王简直才是大头儿子的亲爹...该情节引起网友们的大量讨论,“隔壁老王”一词因此走红网络。

扩展资料:

“隔壁老王”发展经历:大头儿子和王叔叔抱在一起的截图被网友们大量的转载和使用,现实生活当中,新闻事件也有报道过妻子出轨邻居的案例,因此《阿宅正传》里面这个情节也常常成为类似新闻事件的配图,

“隔壁老王”的含义也随着使用范围的增多慢慢有了更多元化的含义,一切黑锅事件可以都推给老王,实在是心疼王姓朋友们。除此之外,该词再次走红的也是因为王宝强离婚事件,直指妻子出轨其经纪人,被网友们纷纷调侃“不仅要防隔壁老王还要防经纪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8

隔壁老王的梗出自网络段子里面。梗一般会有身高梗、经典梗、撞脸梗、言情梗、创意梗、幽默梗等等,是目前比较火的段子之一,也我们平时喜欢调戏别人的常用手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用法多来自网络语言,所以“××梗”式的词语往往有一定的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进,老梗会被新梗覆盖,有时候你会觉得没几天就没人在提老梗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跟上社会的步伐。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梗:有家新出生了小孩,第二天孩子叫:“姥姥”,全家惊喜,以为神童,可是次日姥姥死了,过了两天孩子又叫“姥爷”,大家喜忧参半,结果接着孩子的姥爷又死了,没过几天孩子叫“爸爸”,孩子的爸爸很失落,开始准备后事,不成想,第二天,隔壁老王死了。

在后来,隔壁老王就活跃在人们所有的笑话里,他就是那个专门让女人给自己老公戴绿帽子的家伙,繁殖能力极强,所有华人都认识,而且有大多的男人都在心里默默地希望自己就是那个能力非凡的隔壁老王,当然我不是这样的人啊。

第4个回答  2019-09-28

这隔壁老王原来出自一个网络笑话……说的是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孩子,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先学会的是叫爷爷,没想到爷爷很快死了。后来又学会叫奶奶,奶奶也很快死了。这孩子似乎是学会叫谁谁就得死,所以,当他学会叫爸爸的时候——孩子爸紧张极了,两天之后,这家里的爸爸没死,隔壁老王死了………

后来,隔壁老王就活跃在所有的笑话里……他就是那个专搞别人老婆,专门让女人给自己老公戴绿帽子的家伙,繁殖能力极强……所有华人都认识。并且,有大多的男人都在心里默默地希望自己就是那个能力非凡的隔壁老王,而自己家隔壁,最好没住着一个姓王的家伙……

这真是个很形象的世风代名词……说起来,世界是混乱的,但人们又是幽默的。很多人都在坏规矩,却同时又是悲情的。每个角色都情非得已,又身不由己。他们是明白的,又是糊涂的;他们是快活的,又是痛苦的……每个笑脸的背后都有泪,而每一次的泪流,都在分明地看清了生活的本质。

其实,男人想不通被隔壁老王搞到自己的女人,原因只有一个,太懒……懒到凡事都要别人动手……

一个男人想成为隔壁老王,其实是有代价的——他需要懂得修水龙头,换电灯泡,清下水道……知道哪种的大米好吃,晓得分辨生抽与老抽……记得住二月十四日与五月二十日,甚至七夕……若是更出色的,他还能把阳台上的花种得万紫千红,动不动给身边的女人一个惊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