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现在的媒体,也没有网络,那些诗人词人的作品在当时是如何流传开来广为人知的?

如题所述

每个时期都有那时盛行的文学,流派。

西晋的时候,造纸术(西汉)已经发明了,并在魏晋时期有所发展,到了南北朝,纸写本达到了繁荣,写抄本盛行,书籍量大增。

而印刷术发展则缓慢些,在隋时才开始出现雕版印刷,而且也很少应用,直至唐末也只是零星使用。在雕版印刷没有出现以前,存在的印刷方式主要是印章、拓片和印染。比较重要的活字印刷由北宋毕升发明(11世纪),基本上也没有投入使用,直至明末崇祯年间才开始使用活字印刷类似于现代报纸的“邸报”,而在15世纪欧亚大陆的西部,德国的美因河畔(莱茵河的一条支流)有位古登堡先生发明了铅印印刷术,随后传遍欧洲。

左思在写出《三都赋》以后并不是马上出名,他一开始给比人看的时候是收到嘲笑的(这跟大一学生写本《<资本论>批判》给老师看,也会被嘲笑一样),后来他不甘心,给了当时的文学家看,文学家看了很高兴,亲自为之作序,还邀请其他的文化名人一同附上序文,随后才一传十,十传百传开了。

总结一下“洛阳纸贵”的传播条件,首先是由于技术进步,纸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廉价的纸张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其次是当时应该有良好的文学交流的渠道,比如说,聚会,门第关系,学校等等,通过人员的交往促进了口耳传播,再次是当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传播结构,标志是文化权威、意见领袖阶层的话语权,没有他们为左思作序,不会出现洛阳纸贵的局面,至少不会是浪潮式的传播。


开始与民间流传,在进如上层社会和宫廷,就会被当时的收纳人员所分类收藏,记载。
有的,通过书信、著述等,还有寄赠、传抄、唱和等方式交换诗作,题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比如在城关、酒肆、寺院、旅社、驿亭等公共场所最多。古人有“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就是其形象描述。

比如靠自己宣传啊,这是唐人惯用的手法呢~ 比如归隐,来给自己增加好名气。你归隐了,名气就大了,知道你的人就多了。 比如行卷。把自己得意的诗抄下来【唐代貌似也有传奇行卷的】,抄好多份送给别人。老师说当时的诗名有有官位的人家都不用烧柴火,直接烧人家的卷轴都烧不完。【行卷是科举的一个基础。通过这种宣传来在科举上获得优势。比如现在说的什么门什么门的称老师称弟子的,不是真的教过你,而是你的诗词被他看过 比如出游,到处走来走去游山玩水看谁赏识你。 其实圈子也不是很大,所以流传下来的,比起他们写的,真的只有一丢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7
古代作品流产主要是靠学院,还有文人之间的交流,古人附庸风雅,喜欢各种集会,吟诗作对,有好的作品就广泛流传出去
第2个回答  2019-08-17
首先是由于技术进步,纸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廉价的纸张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其次是当时应该有良好的文学交流的渠道,比如说,聚会,门第关系,学校等等,通过人员的交往促进了口耳传播,再次是当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传播结构,标志是文化权威、意见领袖阶层的话语权,没有他们为左思作序,不会出现洛阳纸贵的局面,至少不会是浪潮式的传播。
第3个回答  2019-08-18
我觉得还是通过那些江湖中的书籍。
第4个回答  2019-08-18
因为有书籍,可以发表,传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