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的水果为何总是深陷膨大剂风波?

如题所述

水果,我想人人都爱吃。可现在很多人却害怕吃水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如今的草莓又大又红,葡萄赛过乒乓球,猕猴桃越来越大,就连西瓜也能‘炸裂’??

这些水果的口感大不如从前,其实都是膨大剂惹的祸”,一到夏天,有关瓜果的类似说法就会广泛流传。到底“膨大剂”是什么?为何屡禁不止?它给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被忽视的危害?

1、膨大剂是什么?

“膨大剂”俗称“大果灵”,也叫“膨大素”,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它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霉酸。这些都是我国农业部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西瓜、葡萄、猕猴桃等水果,起到改良果实生长状态和品质的用途,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制剂为微毒。

膨大剂简称CPPU,系美国Sandoz公司最早研发,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于1985年首先开发CPPU,但因CPPU在促进细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时,出现了畸形果、果品贮藏期变短等问题,日本未将该产品在生产中使用。中国农科院果树所80年代后期从日本引进,1992年农业部批准了该产品。

一般来说,膨大剂的使用有一套标准的技术要求,对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品种产生的影响不一样。正常使用条件下,可以促进果实增大、早熟、提高产量。但如果过量使用或使用时期不当,可以引起果实畸形、裂果、落果等药害现象发生。

2、膨大剂为什么会泛滥不止?

目前,市场上90%的猕猴桃都使用了膨大剂,甚至新西兰某品牌也在使用,果农们对此俗称“浸果”。一是果农为了增加产量,用膨大剂比不用增产一倍以上,在同等收购价格基础上,谁不用,谁吃亏。二是客商要的果子是越大越好,再有就是我国各地农产品定价基本以个头大小为准,品质风味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导致了现在膨大剂泛滥不止。

3、膨大剂对人体有危害吗?

有限的动物实验表明,膨大剂被老鼠吸收后很快从体内被排出,不存在蓄积性。但是有必要对长期摄食膨大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现有问题是膨大剂应用广泛,监管不严,尤其是无法通过检测方式检出。

4、使用膨大剂谁受益了?农民吗?

农民使用膨大剂不仅增加投入成本,而且使用膨大剂之后,果树大小年明显、树体衰落快,溃疡病增多,膨大剂的使用也会增加劳动力的成本;采购商看似收到了又大又好看的果子,但使用膨大剂之后冷库腐烂率增加,不得不另外再使用另外的保鲜剂,货架期也会变短;虽然膨大剂的使用增加了供应量,市场价格可能会下降,但是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言,使用膨大剂的水果安全性和口味下降了很多(不安全来自于膨大剂的使用和冷库保鲜药剂的使用)。看来只有膨大剂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得到了好处。

5、怎么分辨猕猴桃是否用了膨大剂?

优质标准的猕猴桃个头比较小,果脐小而圆,向内收缩,果皮呈黄褐色且颜色均匀,果毛细而不易脱落;

而使用了膨大剂的猕猴桃个头比较大,形状不规则,果脐长而肥厚,果毛粗硬易脱落。

目前膨大剂在多种需要膨大拉伸的水果上已有广泛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类作物:苹果、草莓、香蕉、西瓜、梨、荔枝、火龙果等。总之,长此以往的滥用膨大剂,不仅仅会导致水果品质下降,树体早衰,口感变差,更会造成对消费端市场造成严重打击,甚至会造成市场危机,导致市场价格大幅跌水,造成的产业损失后果不堪设想。对此你是怎么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