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山下的季节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同上

是垂直地带性差异
垂直地带性的主要成因是高度差别。高度差别引起温度、日照、降水、气压等要素的差别。山体只要有500米左右高度,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现象。由于山地的阻隔和障碍,坡度和坡向对自然和经济有巨大影响。

大气压力与高度成反比。高度增加,空气膨胀,气体分子扩散,互相碰撞的机会减少,可感温度下降。上升的空气在绝热状况下,热能和物质没有损失,温度也要下降。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的速率称温度垂直递减率。平均每上升160米温度下降1℃。在水平状态下,南北相差1纬度,气温相差1℃。用距离尺度比较,垂直变化比水平变化快600倍。有些山区,如南美赤道附近的安第斯山,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在水平距离几十公里内,由于高度剧增,可以出现从热带到寒带的温度变化。“高处不胜寒”,讲的就是垂直地带性。

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在相等的高度下,山顶山脊温度日较差小,河谷盆地温度日较差大。高原上的河谷是日较差最大的地方。我国西藏定日站其温度日平均差可达18.3℃,居全国各气象台之首。

高原空气稀薄干燥,大气中尘埃少,阳光透射率强,太阳辐射量大。拉萨有日光城之称。成都纬度与拉萨相似,太阳辐射能不到拉萨一半。

在正常情况下,降水量、湿度与高度成正比。如果海拔50米左右的平原地面温度20℃,露点12℃。空气上升到1330米时,气温降到露点,空气中的水蒸气饱和,出现云彩。在盛行风与山脉相遇时,空气上升,绝热冷却,降到露点以下,产生降水过程,称地形雨。黄山和庐山每升高100米,降水量分别增加41.3毫米与40.7毫米(张家诚、林之光,198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27
这个是气候的高山垂直分布,它指从与地面高度或水层深度的关系所确定的生物分市,是生态分布的一个方面,为水平分布的反义词。在山岳,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所以从山麓到山顶,低温或高温便成为分布的限制因素而出现若干个生物分布界线,特别是固定性种类或是移动性小的种类,垂直分布尤为明显。在日本本州中部的山岳,是按下列次序排列的:阔叶常绿林带(低平地带,海拔0-700米)、夏绿乔木林带(夏绿乔木群落)(山岳地带,700-1700米)、针叶林带(亚高山带,1700-2500米)、灌木林及草本植物带(高山带,2500米以上)。这种垂直分布带,与由温度因素而出现的南北方向的水平分布带一样,表现为由低地到高地方向的分布,因此可作为山岳生态系统水平的成层结构来看待。此外,在水底,也可以看到水层深度所形成的垂直分布,而在湖泊,则可分为各种群落,如湖滨带、亚湖滨带、深湖带。在海洋,也可分为潮间带、潮下带、潮周带、渐深海带、深海带、超深海带。这些群落,呈成层分布,作为水中生态系统的成层结构来对待。
第2个回答  2008-04-27
由于海拔每上升一千米,气温会下降六摄氏度,从而造成海拔不同的山区气候不同,高度差造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第3个回答  2008-04-27
由于海拔差异造成的
第4个回答  2008-04-27
高下差异,即海拔差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