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各朝代婚服名称

如题所述

1、周朝,女性婚服并非今天的大红色,而是端庄的玄色(黑中扬红)礼服。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特点是上衣下裳不分的袍式。

2、汉朝,女性婚服的标准式样是夹裙(即襦裙),体现为上襦下裙的形制,上襦短不过膝,下裙长及地。

3、魏晋南北朝,魏晋时期女子婚服在一段时间内崇尚白色,注重飘逸,呈交领或直领广袖衫、对襟广袖襦裙。

4、唐朝,唐朝的婚服崇尚绛红和青绿,所以有“男红女绿”的说法,也就是说男子的婚服为红色,女子的则为绿色,配以金银琉璃等钗饰,用“雍容大气”形容最适宜不过。


5、宋朝,与开放大胆的唐朝服饰不同的是,宋朝的服饰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还出现了凤冠霞帔,红盖头。

6、明朝,贵妇多穿大红袖子的红袍,而一般的妇女只能穿浅淡的颜色,裙子虽宽大,但款式很多。嫁衣款式为凤冠霞帔,其上布满珠宝锦绣,雍容华美。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

7、清朝,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浓厚的汉民族色彩的衣服被禁止,具有满族旗人特征、长期骑射生活形成的袍服、马褂、坎肩等服饰渐渐取代了传统汉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婚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30

1、先秦:玄纁丝衣 


先秦时期,婚礼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穿着要庄重。

新娘的打扮为“次、纯衣纁袡”。 

“次”指的是一种假髻,用假发编制,再用簪钗固定到头发上。 

“纯衣”被认为是一种玄色的礼服,形制应与深衣类似,上衣与下裳缝在一起。

“纁袡”说的是礼服上浅红色的衣边。 

先秦时候的人们认为“玄象天”,代表了至高无上的天,最为庄重肃穆。所以,婚服以玄色为主色调。 

以纁(浅红色)为衣缘,是因为象征大地的黄色,在古代没有具体的方位来指代它,所以托位于南方,黄与南方的赤红相并,便是纁色,于是“玄纁者,天地之色,以为祭服”。 


2、春秋战国、西汉:深衣


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盛行于战国、西汉时期,特点是交领右衽,衣裳连属,被体深邃。

战国后,裁制时先将其分为上下两截,然后在腰间缝合。 


3、唐:花钗礼衣 


《新唐书》记载,皇后、皇子妃在受册时,需着深青、青色的祎衣、褕翟。


民间女子出嫁,穿青色的大袖连裳,形同无翟鸟(长尾山雉)纹饰的翟衣,佩戴金银琉璃涂饰的花钗。 

《唐六典》也提到,“凡婚嫁,花钗礼衣”。 


唐代女子的嫁衣以“花钗礼衣”为主流,服色为青色,形制上是衣裳连属的大袖深衣,发髻佩花形钗。 

女服“花钗青质连裳,青衣革带韈履(同裳色,夫有官者则从其夫之品服)”。即青色的深衣,饰以以金银琉璃等钗饰。大胆的色配冲撞,不愧是绚丽的大唐气象,同时


也造就了“红男绿女”这个成语。

汉族女子礼服多为深衣制,隐喻女子“德贵专一”,而“青质连裳”婚服也指的是青色的深衣。

然而盛唐时襦裙制的礼服也开始盛行起来,开放绚丽的大唐气象大大发展了襦裙这种美丽的服制。钗钿礼衣就是一种襦裙式的礼服。

层层叠叠的规整装束使它弥补了襦裙活泼有余严肃不足的特点,在同深衣礼服一样端庄的同时还具备了更加绮丽的风姿。

钗钿礼衣故此成为流行于唐时的一种极有风韵的隆重礼服。

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西元624年)颁布的 “武德令”规定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袆衣、鞠衣、钿钗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

命妇的六种服装有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钗礼衣。

士庶女婚也可着钗钿礼衣。


4、宋:花冠大袖 


宋代女子的嫁衣沿袭自唐代,但变化也十分明显。 


衣裳连属的深衣制大袖依然流行,款式从交领改为对襟。

冠帔,即凤冠与霞帔,被认为是与大袖相配的饰品。 

福州市郊浮苍山南宋墓的墓主入殓时就穿着一件大袖衫,衫长120厘米,两袖通长182厘米,腰宽55厘米,袖宽69厘米;袖的宽度几乎占衣长的一半。

在袖子中间接缝处,缀有一道彩绘印金花边,与袖口、腋下及下摆的花边形成一体。 

“霞帔”是一种披肩服饰,南北朝以前被称为披帛,宋代定为命妇之服。 

霞帔上面绣着的装饰按品级高低而有差别,多以厚实的布帛制为双层,上端略宽,下端略窄。 

宋代女子仿照霞帔的模样,做成直帔,在婚礼中使用。直帔的下端,往往坠上一圆形牌饰,富贵之家多为金制,称金帔坠。 

宋代皇后画像,皇后们头戴华丽的凤冠,身穿深青色的翟衣。

“凤冠”原本是后妃、命妇朝服,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兴于晚唐五代,流行于两宋。 

宋代平民女子所戴的冠,并无凤鸟等繁复装饰,而饰以花钗、珠宝等,所以也被称为花冠,是婚礼中不可缺少的首服。 

5、明:凤冠霞帔 

《明史.舆服志》载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以大袖衫为礼服。

大袖衫之下为红色罗裙,下摆宽大多褶皱,十分隆重。 

在明代,凤冠霞帔非赐不能服,是后宫贵妇身份、品位的标识物。

士婚,若穿深衣,妇则对应地服真红褙子、红罗裙,假鬓花钿;婿也可假穿九品官服(明朝九品官服是青绿色,文官补子为鹌鹑,武官补子为海马。

妇则着凤冠霞帔或花钗,真红大袖衣或圆领女蟒服(同夫级别)、大红褶裙。

扩展资料:

古代婚礼流程:

1、仪程

(1)、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是经典的六礼结构,但后世时有增简。增则多在“六礼”环节的基础上添加副仪节及杂

俗,如催妆、送妆、铺房等;简则多简并了几项正婚前的礼仪,如宋代朱子撰《家礼》,

因时俗将六礼并为“纳采”“纳币”“亲迎”三仪。

(2)、婚礼结构: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2、仪节

(1)、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2)、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

(3)、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4)、三书: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三书”非周制昏礼的内

容: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信(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汉服婚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2-20

婚服的变化请看下图:

第3个回答  2016-02-1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