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写的是夕阳西下,黄河朝大海奔流而去的美景。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

全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扩展资料: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

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3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写了夕阳西下,黄河朝大海奔流而去的美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1-26
写了夕阳西下,黄河朝大海奔流而去的美景
第3个回答  2016-11-26
黄昏日落
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可称为静景,为静怡之美;黄河向海而流,这不是所谓“定格”,而是奔腾咆哮、滚滚南来,东流入海,充满了无限的生机,雄壮气势存于永恒的运动中。两句动静结合,形成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又瞬息多变的壮丽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