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全诗意思及中心思想

如题所述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花”指国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情操,令人肃然起敬。这正好比悲心回向、永远利他的大乘精神;而无论盛开的花、落下的花、还是地上的泥土,其实原本就是一体,只不过是随缘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02
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全诗如下: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②
我劝天公重抖擞,③
不拘一格降人材。

【作者】
1792-1841,字璱人,更名巩祚,号定庵、羽岑(左应加王旁)山民,仁和人。
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有《定庵全集》。自珍为近代学术思想的启蒙学者,
其诗能开拓新宇,气势磅礴, 色彩瑰丽, 影响清末诗界革命派及南社诗人。
“同光体”首领沈植亦称之为“奇才”,以为“定庵之才,数百年所仅有也。”
【注释】
①己亥:道光十九年(1839)。这年作者四十八岁,因不满于清朝官场的黑暗,
辞官去京返杭。后因接眷属又往返一次。这一年往返京杭道中,共作七绝三百
一十五首,统名《己亥杂诗》。这里选录的一首,原列第一百二十五首。作者
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无数,道士乞撰青词。”
②万马齐喑: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振鬣(马鬃)长鸣,万马皆喑。”
喑:哑。 ③抖擞:奋举,振作精神。

【品评】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自传式的大型组诗,是宋末汪元量以后这一诗
歌体式的新发展。程金凤评赞说:“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声情沉烈,悱
恻遒上,如万玉哀鸣。”这和青乔《咄咄吟》内容集中反映鸦片战争甬东之役
者不同,也和后来黄遵宪《己亥杂诗》的风格有异。这一首是龚自珍《己亥杂
诗》中最突出的一首,最能体现作者的精神及对时代的要求。作者就眼前赛神
会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联系到“天公”、“风雷”进行构思,表现了清王朝
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十分压抑,社会一片死寂的“万马齐喑”的现实。这一现实
是“可哀”的,作者在召唤着巨大的社会变革风雷的到来,期待着生气勃勃的
新局面的出现。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动出现的,他要依靠人才去破坏旧世界,缔
造新世界。而人材需要多种多样,不应嵌在一个框子里。这首诗的重心,前半
提出了“生气”问题,后半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问题,这是个新问题,
作者要求人们去重新考虑,振奋起来,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诗的启蒙意
义就在于此,两诗句当然是健笔拿云的。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诗今存600多首,绝大部分是他中年以后的作品。龚自珍文在当时比诗有名,词也很著名。龚集传世版本甚多,最初有《定庵文集》3卷、《余集》1卷,附《少作》1卷,道光三年自刻本。《己亥杂诗》亦有道光十九年自刻本。龚自珍去世后第二年,魏源所辑《定庵文录》12卷,后有《定庵文集》3卷、《续集》4卷,同治七年吴煦刻本。1959年王佩□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龚自珍全集》,此本基本上参照邃汉斋校订本编例,分为11辑,第1至第8辑为文,第9、10辑为诗,第11辑为词。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诗今存600多首,绝大部分是他中年以后的作品。龚自珍文在当时比诗有名,词也很著名。龚集传世版本甚多,最初有《定庵文集》3卷、《余集》1卷,附《少作》1卷,道光三年自刻本。《己亥杂诗》亦有道光十九年自刻本。龚自珍去世后第二年,魏源所辑《定庵文录》12卷,后有《定庵文集》3卷、《续集》4卷,同治七年吴煦刻本。1959年王佩□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龚自珍全集》,此本基本上参照邃汉斋校订本编例,分为11辑,第1至第8辑为文,第9、10辑为诗,第11辑为词。 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王+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进土,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在诗歌创作上也有相当高的成就,诗风瑰丽,有“龚派”之称。他的诗饱含着忧国愤世的激情和对理想的憧憬,语言恣纵雄奇。

注词释义
己亥:道光十九年。
九州:指中国。
生气:活力,生命力。
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
喑:哑。
究:终究、毕竟。
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
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
降:赐给、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

古诗今译
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名句赏析——“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首借题发挥,极力提倡“更法”,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的诗作。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当清政府腐败衰落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写了这首感情激越的诗篇。大自然要保持生气勃勃的状态就要有风雷的激荡,如果在死气沉沉的空气中则一切都会窒息。同样,中国要重现勃勃的生机,也必须要实行重大的变革。天公在诗中原指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这里则借指清朝统治者。诗人希望当朝统治者能奋发有为,因而大声疾呼,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表达出一种渴望社会变革的急切心情。全诗充满了诗人关注社会政治的激情,想象奇物,气势生动,催人奋进,满腔爱国热情跃然诗中。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第2个回答  2012-05-13
叫姐姐姐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