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氏先祖名养真,先居开原,后迁抚顺。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清太祖
努尔哈赤兴师抗明,先克抚顺,养真“挈家并族属来归”,后奉命驻守镇江城(今辽宁丹东市东北)。因明军偷袭,佟养真与长子佟丰年并从者六十人皆遇难,堪称清代开国功臣。养真从弟养性,因经商常往后金(清),遂“密输诚款”,被明发觉,逃往后金,努尔哈赤予以特殊奖励,“赐宗女为婿,号曰施吾里额驸,授二等副将世职”。天聪五年(1631年),
清太宗皇太极选拔汉人少壮者组成汉军一旗,装备新造红衣大炮,任命佟养性为昂邦章京,总理汉人军民一切事务。从此,佟氏家族成了八旗汉军的骨干和中坚,为清王朝建立出生入死,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佟氏一族本为汉人,因功勋卓著,最早为
满清上层三所接纳,开满汉融合之先。由于血统演变,使清朝帝王从康熙以后,成为不折不扣的满蒙汉一统;在
清廷高层,汉人政治地位也几乎与满族人并驾齐驱。佟氏子孙在传承中变名,以至于后来很多人忘记了其祖先的汉族身份。例如,佟养真次子佟图赖,原名佟盛年,隶汉军正蓝旗,历任正蓝旗、镶白旗等固山额真、礼部侍郎等职,在太宗、世祖两朝屡立战功,晋爵至世袭三等子。这在满清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先例。但是,八旗汉军非一般汉人可比,原虽汉人,既经入旗,便是旗人,且妇女皆不缠足。因此,
顺治朝为缓和满汉矛盾,便开始注意提高汉军地位,并在汉军中选妃。大约顺治九年或十年初,佟氏被选入宫,成为顺治皇帝之妃。佟氏入宫后,并不特别得宠于顺治,但却受到
孝庄皇太后的疼爱。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 1654年5月4日)上午,15岁的庶妃佟氏在
紫禁城内景仁宫产下
玄烨,他八年后开创了康乾盛世,佟氏家族也因此走上了未来岁月里重权贵戚的漫漫路程。
佟氏家族在清代前四朝显赫到了顶点。佟家在这四朝一共出了两个皇后、一个贵妃和两个驸马,在朝为官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以至于当时有人送给他家一个外号:“佟半朝”。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真可谓满庭重臣、代代富贵,历时久远、前无古人。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就是出生于显赫的佟氏家族,其姑母是
康熙皇帝的生母(即清朝开国元勋佟图赖的女儿);其父佟国维官至一等公,又是康熙的舅舅,曾为当朝首辅。所以,康熙十分宠信佟佳氏和他的父亲佟国维,将佟佳氏从贵妃一直封到皇贵妃,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辞世的前一天,又册封为皇后。佟佳氏的历史地位不仅在于得到了康熙的宠信,更重要的是她从小收养了后来的
雍正皇帝胤真,始终视同己出。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利益上出发,胤真都更加亲近他的养母佟佳氏。做了皇帝以后,胤镇不承认他的亲娘舅,而把佟国维的次子隆科多封为舅舅并委以重任。
佟国维有一个同胞兄弟,在康熙朝的地位也十分显赫,只因战死疆场,壮烈殉国,史书上很少详细记载。但从少见经传的散见资料中,完全可以看出他的重要。例如,康熙二十七年五月,中俄雅克萨之战后,
清政府派遣以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国舅"都统佟国纲为首的代表团出使与
俄国谈判,十六岁的皇长子胤褆(即后来的允褆)奉旨替父为他们送行。当时随团出使的法国神父张诚(音译)在日记中祥细描述了送行的情景:"五月三十日凌晨,我与索额图、佟国纲及其他随行人员出德胜门外即下马站于路旁等候。过了一会儿,皇长子骑着一匹有黄马鞍、黄丝缰的小白马,在护卫骑兵和官员的簇拥下来到,行至专为送行而搭设的帐篷。皇长子居中而坐,索、佟二钦差大臣紧靠其左右,剩下的各按等级在两旁排列。坐定后侍从分别向诸人献茶,随后,诸臣对宫殿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礼,遥谢皇帝派皇长子送行之恩。索、佟二人又跪下向皇长子辞行,皇长子双手将他们扶起,满面笑容地同他们话别,然后上马回城。"这种人马的配置和送行的规制已与皇帝无大分别,由此可见当时皇帝对皇长子的倚重。康熙二十九年,厄鲁特蒙古准葛尔部首领噶尔丹率军攻掠内蒙诸部,并威胁到京畿安全。康熙派大军出征,任命其兄长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为副将,七月初六日出古北口。八月初一日经激战于乌兰布通击败准葛尔军,佟国纲阵亡。九月初七日皇长子胤褆和皇四子胤真前往迎接乌兰布通之战中阵亡大臣、国舅佟国纲灵柩,也可看到规格之高。
乾隆王朝以后,佟氏家族的地位大不如前了。那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衰落,而是整个清王朝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