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含义?

如题所述

  清明节,古时亦称“植树节”、“踏春节”、“聪明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其实,清明节有好几重意义,当然最主要的是关于生命的意义。清明节是缅怀已逝生命,激发现有生命,纪念自己身边的,自己亲近的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的一个节日。如何通过我们现有的生命延续过去的生命,用过去的生命激发今天的生命?缅怀的意义不单纯是对亲人的思念,更该成为一种民族的风俗,成为一个种族的繁衍仪式。我们对自己亲人每年一次的扫墓就是一个典礼,是敬祖报本观念的延续。有专家曾提议,应该把这个典礼扩大开来,就是在每年的清明节对那些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付出生命的人进行祭奠。其实这样的活动我们小的时候是年年都搞的,现在这样的活动在少年当中少多了。所以有专家建议我国应该有一个“国典”,每年的清明节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祭奠先烈的仪式。从先烈到先贤,先贤不仅是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我们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家乡的贤人是家乡历史的灵魂,也是家乡山川的灵魂,他们在家乡都留下了足迹,大家可以到他们的故居、墓园、纪念碑去祭奠,这将是最贴近百姓的乡土教育。
  其次,清明节还是“生机的节日”,迎接大自然的生机,扩大大自然的生机。大自然到了清明节的时候是生机勃发的。植树就是古人扩大自然的生机,古代有“插柳留春”的习俗;踏青则是珍惜自然的生机,到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蹴鞠、荡秋千、拔河等等,以此来迎接大自然生机的到来。
  再有,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都是由大自然的节日转化而来的,从自然到人文,“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清明节就是融合了古代的寒食节而形成的。寒食本来就是一种大自然的节律,加上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那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人物。
  可见,清明节不仅仅一个“烧”可以涵盖,也不仅仅一个“烧”可以表达。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倡以一种更文明的新方式来祭奠先人,比如鲜花祭扫,比如网上祭扫等。所以有专家说,我们无论何时也不能丢弃传统文化,重要的是不能丢弃传统文化的核心,按照生命科学的说法,就是“基因”不能变。祭奠的方式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只是外在的载体,这个载体是需要不断更新和变化的,但是“基因”要保护和保存好,核心的价值观要保护好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3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其实,清明节有好几重意义,当然最主要的是关于生命的意义。清明节是缅怀已逝生命,激发现有生命,纪念自己身边的,自己亲近的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的一个节日。如何通过我们现有的生命延续过去的生命,用过去的生命激发今天的生命?缅怀的意义不单纯是对亲人的思念,更该成为一种民族的风俗,成为一个种族的繁衍仪式。我们对自己亲人每年一次的扫墓就是一个典礼,是敬祖报本观念的延续。有专家曾提议,应该把这个典礼扩大开来,就是在每年的清明节对那些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付出生命的人进行祭奠。其实这样的活动我们小的时候是年年都搞的,现在这样的活动在少年当中少多了。所以有专家建议我国应该有一个“国典”,每年的清明节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祭奠先烈的仪式。从先烈到先贤,先贤不仅是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我们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家乡的贤人是家乡历史的灵魂,也是家乡山川的灵魂,他们在家乡都留下了足迹,大家可以到他们的故居、墓园、纪念碑去祭奠,这将是最贴近百姓的乡土教育。
  其次,清明节还是“生机的节日”,迎接大自然的生机,扩大大自然的生机。大自然到了清明节的时候是生机勃发的。植树就是古人扩大自然的生机,古代有“插柳留春”的习俗;踏青则是珍惜自然的生机,到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蹴鞠、荡秋千、拔河等等,以此来迎接大自然生机的到来。
  再有,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都是由大自然的节日转化而来的,从自然到人文,“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清明节就是融合了古代的寒食节而形成的。寒食本来就是一种大自然的节律,加上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那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人物。
  可见,清明节不仅仅一个“烧”可以涵盖,也不仅仅一个“烧”可以表达。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倡以一种更文明的新方式来祭奠先人,比如鲜花祭扫,比如网上祭扫等。所以有专家说,我们无论何时也不能丢弃传统文化,重要的是不能丢弃传统文化的核心,按照生命科学的说法,就是“基因”不能变。祭奠的方式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只是外在的载体,这个载体是需要不断更新和变化的,但是“基因”要保护和保存好,核心的价值观要保护好
第2个回答  2013-04-03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从节气上来说,它是24节气之一。从节日上来说,它是祭祖日。清明一到春回大地,精神气爽,一年的劳作从此开始,春耕春种,开始忙碌。祭拜祖先,追忆先人,也在同时进行。踏青节、扫墓节、聪明节都是清明节的别称。中华民族的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扫墓和郊游结合起来即陶冶情操,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红楼梦》中的清明活动贾府十分重视,把采百草、放风筝、荡秋千作为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清明活动在民俗中的重要位置。时至今日,在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已经为清明节增添了许多内含,在祭炎黄二祖的同时,悼念自己的先祖,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在今天的清明活动中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3个回答  2013-04-03
祭扫墓。。。
第4个回答  2021-03-16

清明节的含义是什么?清明节的由来来了解一下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