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2课《名人小传三则》写一篇写自己的小传,200字

如题所述

如何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读材料——析材料——揭寓意——定立意
(一)单项材料
1.查原因(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①: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例②:有一位商人,带着两袋萝卜,一路长途跋涉到了遥远的埃及。那里的人们从来没见过萝卜,更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因此,他们用当地最热情的方式款待了这位聪明的商人,临别赠给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
另一位商人听说了这件事后,不禁为之心动,他想:胡萝卜的味道不也很好吗?于是,他带着胡萝卜也来到了那个地方。那里的人们同样也没有见过胡萝卜甚至觉得胡萝卜的味道比萝卜的味道还要好!他们更加盛情地款待了这个商人,并且一致认为,用金子远不能表达他们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经过再三商议,他们决定赠给这位朋友两袋萝卜!
例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准备从两个徒弟中选一个衣钵传人,他对两个徒弟说:你们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徒弟去了,不久,二徒弟回来了,递给师傅一片比较漂亮的树叶,对师傅说,这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最好的、最完整的树叶。大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却空手而归,对师傅说,我见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
例④:《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由这几则材料作文的审题,我们可以看出“原因分析法”立意是把握材料主旨的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甚至可以按照议论文行文的思路来规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思路。
即审题立意可按此过程进行: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3
不会写。答疑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