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名人勤动脑善思考的故事

如题所述

牛顿1672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他用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证明,密度呈球对称的球体对外的引力都可以用同质量的质点放在中心的位置来代替。

他还用万有引力原理说明潮汐的各种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月球的位相有关,而且同太阳的方位有关。牛顿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岁差就是由于太阳对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动造成的。

扩展资料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角动量守恒的原理。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一百多年前有一位不顺从习惯的人———巴斯德,他对各种食物的变质,总觉得是有“元凶”作怪,就构想设计了试验。首先从煮沸的同一锅肉汤中盛出两碗,分别放在无人的高山上和人多的市集里,结果市集里的那碗腐烂得既早又严重,由此他认为使食物变质的“坏家伙”在自然界到处都有,只不过市集里来往的人多,尘埃多,进入肉汤里的“坏家伙”更多而已。同时他想到,这“坏家伙”还怕一定的温度,究竟这是什么东西呢?巴斯德又用直颈和曲颈两种烧瓶,各煮沸肉汤后静置冷却几天,结果前者混浊,后者不混浊。这使他认识到: 肉汤变混浊的“原因”,是一些肉眼是看不见的“东西”在作怪,由此“微生物细菌”被发现了。
  人对平常事中的难点都非常习惯,认为这是 “应该”的,很自然就不再用心了。巴斯德正相反,他是一位有心人,耐心观察在“应该”中的各种相同和不同的现象,用心归纳着导致“难点”出现的蛛丝马迹。名人总是在普通人司空见惯中,思考着常人不会去想的深处的秘密。忘我地用心在人类科学史中,有春雷般突破的名人,无一不是对所感兴趣的问题,满腔热血全身心地投入。
  
  奥地利医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研究人的各种精神和心理非常痴迷,他经过20多年诠释自己的梦,也千方百计了解别人的梦,同时还和当时被称为魔鬼附体的精神不正常的人日夜生活在一起,查询病人的经历,进行仔细观察分析。他也因此不断招致各种各样的非议,但依旧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守自己的做法。他勇于突破禁区,推翻了传统观点宣布:暗示是歇斯底里的病因、精神心理障碍和紊乱是精神病的原因,由驱鬼惩罚疗法改为精神心理治疗。这一新观点令世人震惊,马上遭到传统势力的猛烈攻击,不仅新观点被权威否定,他本人的人格也同时被污蔑。即便如此,他还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加执着忘我地投入研究。

  全身心投入的名人,几乎没有一个没有因追求真理而“痴”和 “愚”。欲求见底的渴望,正是科学工作者素养的本性。忘我投入还在于深沉。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常年累月每日学习10-11 小时,全面、详细地占有正面和反面、直接和间接的所有材料,其态度既是学习也是批判。他读过并摘录笔记的书籍达1500 本,从农林医药,到婚姻法律,都广泛涉及,所以其著作旁征博引,句句有据。
  图书馆里,他座位下的地板因磨耗而凹陷。他潜心学习和查寻资料的准确和完整,那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是一般人做不到,甚至无法承受的。在此过程中,他所吸取的远不只是书中的知识,更多的是对社会负责任的心得。马克思在仔细读完《物种起源(进化论)》给恩格斯写的信中说:“这是社会变革的自然基础。”可见,马克思当时不管从人类社会各方面,还是从社会观念中的自然科学成分的先进知识中,均预见 了社会将要变革。多博览、多读书、多洞察,才有新感悟。马克思等名人所积累的知识的渊博,和用心深沉所沉淀的智慧的纯度和厚度,使他们完全掌控了所探讨的事物的规律。永不满足地动脑,永不知足地用心动脑,如同刀要经常磨才始终锋利一样,脑要不断地用才灵敏。

  “从1 到100 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题刚布置完,“孩童数学王子”高斯马上报告是5050,如此之快令老师和同学惊讶!高斯儿时常随工人在砖瓦工地,工人总要清点每天的砖瓦块数,费时很长,他看在眼里,就留意琢磨。他总是绕着每堆砖瓦用心算,终于总结出“用不着逐一数点” 的方法:两头相加乘中间[(1+100)×50]=5050。
  高斯不仅好奇认真,更善于用心观察、勤于动脑思考。他不断地找出了解题的三种不同方法,他追求的不是满足于只求结果,而是获得准确结果的更先进的方法。他总是用已掌握的方法,打乱原来会的,从中再找规律以便得到更巧妙的新方法。

  有人调查过获诺贝尔奖的人,在从师学习期间都学到什么,结果最重要的是学习了老师怎样活动、怎样思考和怎样对待事物的。可想而知,养成会做事、会洞察、会思维更重要。多数人只停留在工作中的“知其然”,动脑的人更多去探索“所以然”,还想进一步的有心人,想着怎样驾驭“所以然”,更有甚者想着法地再超越“所以然”。热心只是学“会”的前提,痴迷才能透彻理解,只有疯狂地忘我投入才能获得其中精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01
牛顿 爱迪生 高斯
第3个回答  2013-04-01
爱迪生 牛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