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归隐的诗人有哪些?及其他们归隐的原因

如题所示,不要长篇大论,要简洁

1、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

其诗歌以风格自然、语言质朴、凝炼、意境隽永而为人所称道,尤其大量以田园生活为内容的作品,更是诗坛上一枝秀丽的奇葩。

归隐的原因: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他质性自然,带气负性的为人是根本不可能与世俗腐败风气相结合的。何况仕途充满了机诈和险恶,归隐对他来说是无奈之举。

2、孟浩然(689-740)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归隐的原因:盛唐诗人孟浩然之所以终身不仕,并非“为隐居而隐居”,也并非出于无奈,或受儒家“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观念的影响。其深层原因在于其始终坚持以“求真”、“放性”并以其作为统摄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则,当他意识到自己的个性不见容于官场,为了保持真实的自我,选择了归隐。

3、王维(701-761)

王维诗现存不满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的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归隐的原因:王维的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使得生活舒适的王维自然向往佛学中的境界,所以他一生几度隐居,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4、韦应物(737-792)

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

归隐的原因: 其隐逸思想的产生与他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等有关。韦应物一生沉浮宦海三十多年,儒家济世思想在其人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仕途的坎坷,命运的偃蹇又促成了其隐逸思想的发展。并且他具有浓厚的隐逸思想,生性淡泊,不慕名利,不汲汲于入世,常以隐居为乐。

5、范成大(1126-1193)

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宋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对后世田园诗产生极大影响。

归隐的原因:范成大父母早亡,家境贫寒。此后宦海沉浮几十年,已是疲惫不堪。人也病老体弱,叶落归根的念头使他想起了过去隐居疗伤的日子。他喜欢清静无忧,向往与世无争的氛围。便又回到人生的原点,在苏州老家再次过起了隐居生活,度过十年余生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0

古代归隐的诗人:

1、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为无法和东晋社会的贪腐黑暗官场为伍,退而隐居作诗自娱。其后文人纷纷效仿,无论官场士大夫还是落魄文人书生,皆以隐居为雅。

2、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因为看不惯俗世,对清统治者的腐朽而失望,以及爱国热情选择归隐,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3、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道家。谢灵运因个性喜欢游荡,且不受重用,心有不平,常常称自已经有病不上朝,肆意遨游。借文帝讽旨令其自解之机,请病假东归,二次隐居故乡。

4、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因为看透官场黑暗,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5、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扩展资料:

古代文人归隐的原因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总体来看,主动归隐的是少数,大多数的文人是不得不归隐,是被迫地走进山林。

古人隐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

真正仅仅为了山水而隐居的文人并不多,但也不能否认,美丽的山水、特别是隐居山水之中的闲适生活的确是诱导文人隐居的重要原因之一。

2、科举考试失败,不得不归隐

古人读书的最初目的几乎都是为了治国安民、光宗耀祖.但朝廷能够为读书人提供的官职毕竟有限,所以大多数的读书人不得了不怀抱着“满腹经纶”、遗憾万分地踅进山林去当了隐士。这一部分人的心情是相当痛苦的。

3、厌恶官场

官场黑暗,自古已然。看不惯黑暗的官场,是士人隐居的另一个原因。很多文人读书考取功名,踏上仕途道路以后发现世道官场腐败,和自己的抱负背道而驰,最终选择不与世人同流合污,归隐而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隐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8

一、陶渊明

说到“归隐诗人”,不得不提陶渊明: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诗人归隐界的鼻祖啦。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因为不愿意穿官服见领导,索性就写了封辞职信,彻底离职了,然后归隐山林。

二、嵇康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他曾经在山里采药,当时有砍柴的人遇到他,还以为是神仙。嵇康喜欢弹琴,常常跟其他六位好朋友在竹林间喝、弹琴、唱歌,非常潇洒惬意。后来他们七个就被人称作“竹林七贤”。

三、孟浩然

孟浩然20多岁就开始辞亲远游了,一边广交朋友,一边寻求当官的机会。但非常不凑巧,要么是科举不中,要么是将被举荐时他爽了约,再后来别人要举荐他,他干脆不去了。所以说,孟浩然一生没有正式做过官,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水间游览,后来隐居在一个叫“鹿门山”的地方。

四、王维

早年时候,王维也希望能干一番大事业;但无奈政局变化无常,他也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五、 林逋

大部分隐居诗人,都有过做官的经历,至少也有过出仕的想法。林逋却是从来没想过要做官,终生不仕不娶,在山中过着仙人一样的生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9

1、陶渊明。

【原因】: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在官场的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因此无法和东晋社会的贪腐黑暗官场为伍,退而隐居作诗自娱。

2、王维,【原因】:王维的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使得生活舒适的王维自然向往佛学中的境界,所以他一生几度隐居,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3、卢藏用。【原因】:卢藏用是一个一心进取的人,但仕途不利。为了博得更大的名声,取得更高的官位,于是他就隐居起来。

4、“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原因】:当时的社会环境太过黑暗,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于是,愤然归隐。

5、罗隐,【原因】罗隐从20岁时开始参加进士考试,一直考到55岁。在这35年之间,他10次考试均遭失败,不得不浪迹天涯而一事无成。信心与自尊受到巨大打击的他无奈归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7

1、陶渊明,东晋诗人,归隐代表作《归园田居》。

【原因】

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在官场的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因此无法和东晋社会的贪腐黑暗官场为伍,退而隐居作诗自娱。

2、王维,唐代诗人,归隐代表作《山居秋暝》。

【原因】

王维的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使得生活舒适的王维自然向往佛学中的境界,所以他一生几度隐居,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3、孟浩然,唐代诗人,归隐代表作《岁暮归南山》。

【原因】孟浩然始终坚持以“求真”、“放性”作为统摄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则,当他意识到自己的个性不见容于官场,为了保持真实的自我,选择了归隐。

4、罗隐,唐末诗人、学者,归隐代表作《自遣》。

【原因】罗隐从20岁时开始参加进士考试,一直考到55岁。在这35年之间,他10次考试均遭失败,不得不浪迹天涯而一事无成。信心与自尊受到巨大打击的他无奈归隐。

5、卢藏用,唐代诗人,归隐代表作《夜宴安乐公主宅》。

【原因】卢藏用是一个一心进取的人,但仕途不利。为了博得更大的名声,取得更高的官位,于是他就隐居起来。

扩展资料:

回家隐居;回到民间或故乡隐居。

1、唐·李洞《送轩辕先生归罗浮》诗:“旧山归隐浪摇青,绿鬓山童一帙经。”

2、宋·苏轼《次韵子由送千之侄》:“白发未成归隐计,青衫傥有济时心。” 

3、宋 苏轼 《灵壁张氏园亭记》:“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4、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登仕,是啖饭之道,归隐,也是啖饭之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