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诗人苏轼对好友刘景文的勉励

如题所述

诗词《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这首诗对比了荷花和菊花的不同特点,提醒世人珍惜时间,珍惜当下的美好。东坡第二次到杭州做官,与刘景文一见如故,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穷而长此颓唐下去。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词语注释:

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背景介绍: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赏析:

这首诗写得是杭州初冬的景色。这个时候,荷花已经凋零了。再也不是杨万里写夏天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东坡写得是初冬的景象,初冬的杭州,荷花早已凋谢了,连荷叶也见不到几个了,但这个时候最美丽的花却是菊花。

所以他用荷花来对比菊花,突出菊花的特点,所以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就说荷花凋零后,连叶子都败落了,但菊花经过风霜后却傲然挺立!菊花也是古代诗人非常喜欢的植物,因为它常常开在深秋或初冬,当菊花开放的时候,其他的花就开始凋零了。

而菊花的枝叶不是很多,即使经过风霜依然傲然挺立。“梅兰竹菊”被古代文人称为“四君子”,而菊花以其特立独行,被誉为“世外隐士”,也通过菊花说明刘景文品格高尚,很有个性。

纵观全诗,皆在赞扬与勉励。然东坡作此诗时年已五十五,也已步入老年,他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会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旷达乐观,始终不被逆境吓倒。

苏轼以此诗勉励好友,而他自身亦然,其潇洒豪放的宽广胸襟,积极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让人钦佩,其释放的正能量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激人励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6
苏轼用“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来劝勉好友刘景文,意思是荷败菊残,其意境同“岁寒三友”中的松、竹一样,说明了人应该保持正直无私、朴实坚贞、敢于直面挫折的品格。这两句诗,是诗人对好友的勉励,也是诗人刚正人格的写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