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古诗词有哪些?

如题所述

浙江钱塘潮本是大自然的奇观,自唐以来,天下闻名。在词苑中,最早阑入这一“伟观”的,要数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之二:“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宋初潘阆在《酒泉子》十首之十中对此也有颇见精采的描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如此雄奇的自然景观,对于通判杭州的苏轼来说,确实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直到判杭的第三年中秋节,苏轼才得到了观潮的机会,并留下了诗词作品。这首词有比较独特的表现角度

苏轼的《观潮》原文


译文

青山影里舞动着小红旗,我是江南踏浪弄潮的小伙子。拍手想笑我如山简酩酊醉,两岸观众齐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赛舟的帆刚落,渔浦山头的太阳还没有偏移。我想送潮该唱哪一支曲?对酒还应高歌陈太守作的诗。


简介

《瑞鹧鸪·观潮》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作品受到了民歌风调的影响,给人以质朴自然的美感。此词语言平实,亲切有味,用笔精炼含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1

小学四年级第一课观潮课文是从形态、气势、声音三个方面描写的。

原文(部分):

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时候)。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看上去)几乎只有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粗细;不久,潮水渐渐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色的烟雾四面腾空而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却连一条船的踪迹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扩展资料: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9-12
以下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古诗词: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 唐·罗隐《钱塘江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 宋·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 宋·杨万里《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轴浙江观》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 宋·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 未知朝代·毛泽东《七绝·观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