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如题所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科  目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2课时(90分钟)
学习者分析
(1)七年级的中学生,是从小学进入中学最重要的转型时期;其言行对其发展尤为重要,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2)本文不但要教会学生像闻老那样做一个“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同时也要学习他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建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2.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朗读,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2.难点: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
教学资源
 闻一多先生画像 范读录音 《最后一次讲演》录音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许人往往是还没有做就说,说了也不一定做,可是同学们知道“说”和“做”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活动,感性地引导学生做一个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人即进入课文)
教学活动2
 

了解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后在回家的路上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教学活动3
 
认识闻一多。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教师在范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懂得生字词请勾划下来。
1、掌握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慷慨淋漓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问题: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学生活动
明确:从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来写的。
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用原文回答)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教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作为革命家的的闻一多是说了紧跟着就是做(说了就做,言行一致);那他做了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目的:争取民主。
教师总结(课堂小结):综合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的人,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一多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教学活动4
 
品读闻一多。
研读课文、深入剖析
1、研读第一部分(1~7段)
(1)在课文(1~7段)中哪些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第1、2句)
(2)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哪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①“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意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探求振兴我们民族的方法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饭,几乎忘了吃”,“夜间睡得很少”……)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一丝不苟、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2、研读第二部分
(1)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他说了,是怎么说的?(“起先,是小声说,”“后来,声音越来越大”)
(2)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叫人民起来,发对独裁,争取民主。)
(3)表现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革命斗争精神。“大勇的革命烈士”)
(4)播放录音资料《最后一次讲演》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教学活动5
品读语句,学习语言
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语言特点:
1、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
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2、精练含蓄:
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而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音乐美。
⑴ 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⑵ 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教学活动6
小结
  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教学活动7
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
2、写一篇读后感。(500字左右)

附板书:

写作《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诗人、学者 写作《楚辞校补》 做了也不一定说 口 行
写作《古典新义》 的 的
闻一多 巨 高
起稿政治传单 人 标
革命家方面 群众大会演说 说了就能做
参加游行示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