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 思想 意识 精神 灵魂都会怎么样? 还存在么? 还是寄存在新的肉身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如题所述

自杀除外,修佛修得好的人死后会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善之人会立即升天上,大恶之人会立即下地狱,而对一般人来说则需要一个过程,一般人去世是这样的,人去世8-16小时内,神识逐渐离开躯体,此时逝者的感觉宛如老牛剥皮,异常痛苦,一丝轻微的触碰都会令逝者如千刀万剐,生大愤怒,一般8小时后神识完全离开,此时方可搽试、换衣、化装等,也有少数人16小时后才会完全离开...
  人去世后全身冰冷,但唯独有一个地方发热,8-16小时神识离开躯体后可触摸判断出逝者投生去那一道:
  脚心发热:地狱
  膝盖发热:畜生
  腹部发热:鬼道(人死后大部分腹部发热)
  胸口发热:人道
  眉心发热:天道
  此为五道,因阿修罗五道皆含有,共称六道。
  顶门发热:往生佛世界。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瑞相:身体柔软如棉、头顶门发热、面色红润、散发檀香(此香非人间那种,但可清楚闻到),火化后有舍利子或舍利花。
  念佛人此种瑞相全国各地无数,有心想见的人皆可亲见。阿弥陀佛!
  病人临终时,家属勿在病人面前相对而视,以免病人生起爱恋之情。如家人信佛,念佛时切不可带著哭泣的音调,以免病人引起悲伤之心,而失去正念也。家属万万不可哭泣,致增情爱牵连烦恼痛苦,甚或使病人因刺激而生嗔恨心,因嗔恨心而堕恶趣,岂不贻误往生大事么!病人临终前后,若有食酒肉五辛者,不可走近病人前,否则病人易失正念,会堕三恶道的。
  病者气绝之后,以神识尚未离去,仍然是有知觉的。须经过一段时间,通身冷透,神识出离,寿、暖、识都离开了身体,方算死亡。在气绝之后,神识未去之前,心灵正是很痛苦的时刻。且有因感伤往事而流泪的,亦有因贪恋世间情爱子孙财宝而难割难舍的,或有因心愿未了竟遽然离世而悲伤苦恼的,复有因冤屈未伸而不甘瞑目的,故此时此刻,正是悲苦交集。若又被搬动,又闻哭声,岂不更使将去未去的心灵,受极大的刺激,生者能这样忍心害理吗?世人不知,认为气绝就是死亡,往往因这种误解而铸成大错,病者家属及孝顺子女,不可不知也。
  以一般错误举动来说,只要病人一断气,马上就悲哀啼哭,或抚搂病人而嚎啕,或任意搬动强其正寝,或趁身体未冷先为之沐浴穿衣,或注射强心针,或注射防腐剂,或方断气立即被送太平间,或当天被移殡仪馆。或更有两三天即行火葬者。这些残忍举动,对神识未去仍有知觉的病人,可算受尽惨毒虐待了。生者所行所为,实贻害临终人不浅,将使死者痛苦堕落,爱之反足以害之,这是最可怕的。
  不知神识未去,其所感受的痛苦,与常人无异。常人还可以呼痛呼救,可以抗拒。病人虽气绝而神识未去的这段时间,硬要当作死尸看待,致使病人冤枉受极大痛苦,而口又无法申诉。因不解临终常识,而导致如此悲惨,宁不痛心!病人因遭受痛苦而心生嗔恨,因嗔恨心而使神识堕落恶趣之中,虽孝子贤孙亦无所知也。
  因此呼吁世人,在病人气绝之后,神识尚未离去之前,假定为十小时至十二小时,在此时间之内,病室宜维持肃静,不能有上述种种举动,加害病人之身,以维护神识得到宁静与安全。病人睡的姿态,要听其自然,不能移动他。过此时间之后,如见其身体僵硬,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使其转软。此时间内,不要探摸其冷暖,不要使蚊蝇触及,病室内不闲谈或悲泣。要利用十至十二小时,作有效的救度,引导病者的神识走向光明前途,往生圣境永享快乐。这是家属唯一的责任,也是为子女者唯一的孝道所在。
  若已气绝,因神识尚未离去,故仍在有知觉的弥留之际,如在各公私医院或在自家,基于人道的精神,与谨慎的态度,应予以十至十二小时的宁静时间,并供给冷气或冰块,使病室温度降低。同时对病人不可稍有移动,不可有一切错误举动,前文中已经说过了。至于卧的姿态,要听其自然。以后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自能转软如生。病房要肃静无声,不要闲谈杂话。若断气前未及请人开导,此时亟待善友于病者耳边如前所说高声开导之,亡者的心,即能觉知,使心有所归,心有所依。家属及亲友应换班念佛,先念六字洪名十数分钟,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佛号,一字一句要念得清楚分明。最好随著法师念佛的录音带念佛,心中兼想,求佛慈悲摄受,亲垂接引。念佛声不要间断,要能使病人的神识,自耳根听得句句分明,方能感应佛的愿力,而随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在病房助念佛号,注意不要扰及其他病人。
  欢迎各方贤达仁者,广结净缘,辗转流传,使现在未来人人受益,功德无量,福慧无量,祖先皆获超升,子孙贤孝仁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8
中国民间迷信的灵魂,它是根深蒂固的,人后的灵魂,是一个幽灵,灵魂和中国民间信仰的鬼,但纠结离不开开放的大问题是最大的错误。更可笑的,因为一些神通的灵魂,是一个集“三魂六魄”鬼类型。

其实,鬼是众生之一,就像我们人类是众生之一。出生的人,当然,动画了,生了一个鬼,同样有生有(胎生,鬼化生)。此外,人后并不一定出生鬼,否则在下一节描述。

灵魂,许多中国的民间传说,往往生命和亡之间的人类灵魂的桥梁,生是灵魂转世,后灵魂从身体,灵魂和身体的关系,寻找在同一栋房子的业主,老房子,搬进了新房子,房子经常移动和更换老,住房子,但来来去去,它是永恒的。也就是说,是企业的灵魂陷入了肉体的事情,肉体可以是另一个变化,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主体的灵魂,是我们的生之流。

事实上,真正的佛教不会接受一个灵魂的概念,因为它不能被理论上建立的缘起缘灭,站在“出生和亡是不确定的基础上,看到所有的东西都诞生和亡是不确定的,物质世界的精神社区议论纷纷。用肉眼来看待事物,经常发生同样的错觉,采用精密的设备,什么都看不到,在瞬间变化,“易经”的生活“,其实,生命和生活的背后。也包含得紧紧的,即或的变化而变化。

对物质世界的物理现象,因为它是无尽的,看精神心理现象,它更容易察觉到,因为心理现象是由于精神的变化。心理现象的变化促成了我的人的行为,无论是好还是坏,善和恶的行为,将对抗转向影响的心理现象的倾向,我们以前的城垣静,促成行为,行为是对这种心理影响作用的心理周期。

然后问:灵魂的不变性,永恒的灵魂,这是可能的吗?当然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后灵魂是没有固定的,即使活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那一刻再次和急无尽。佛教不相信灵魂,那么,佛教说六道轮回和神圣的机构,究竟是什么呢?

这是佛教的特殊优势超过其他地方,既不看重自我持久的价值,但肯定更自升拉值。

一个佛教主张“因缘生法”从空,佛教在物理世界是法律的因果报应的学生,看见的精神因缘生法“。引起聚合的生命,因缘分散即灭的大型行星天体身体和整个宇宙的一粒尘埃小到一个原子草干,聚集的幌子下,内部和存在的外缘,去掉边元素,有一件事可以不存在,所以从基本面来看,是空的。物理化学科学家可以给我们一个肯定的回答。

佛教不承认灵魂的概念,但它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

至于精神的世界?佛教精神的社会,一种“智能”作为名称,小乘佛教第六识生活流作为一个连贯的主题,根据他们谈论六个知识,大乘佛教增加知识,一共有八个意识,是第八知识为主体的连贯生命之流,我们抛开,第八识大乘小乘单上。

八,前六识大乘佛教的知识,只需上座部佛教的小乘第六识功能的名称更准确,更详细的分析,分离的第七第八意识意识。

事实上,八个学科知识仅仅是一个函数师8名,并给他们,因为前七识善恶帐户在他名下的第八识,第八识是各类行业,由于仓库,仓库Explorer是第七识,第六识移入和移出制造业工作岗位五个意识。

说,第八识的功能是存储,但不等于只进不出一个守财奴,西藏以外的进去,而且还继续从里面搬出,西藏成行为影响的心理和印度的心脏,称为行业或种子,搬出的心理行为的行为和感受,,称为业报或电流。那么,伸到种子和电流,电流和种子的生活,轮回两到三个,甚至无数的生命,世俗生活的因果对流,许多过去和未来生活的因果关系回到你身边,这个种子的,现有的种子法因此,构成生命的延续,生相续。

甚至经常的那一刻,因为种子和当前无尽的人来人往,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但甚至瞬间变幻无穷的层出不穷,也经常不提学生之前和之后的第八识这样的生活质量是不同的,即使一个想法,想法是不同的,痴迷深深地不同的出生和亡,我们都会有起伏更可能起伏的生命和亡,生命和亡,所以,第八识的存在是有在这一刻改变在同行业中由于因果报应连续,除了行业中,由于不断变化的因果报应,有是没有第八识可求的本质,就像水的趋势是由于连续的水从连续的水相续,不存在趋势可求。佛教修行救济之道的目的,在于截断这个因果续生之流,直到完全消失到什么既不隐蔽,也不出来,这将是空的,在佛教中被称为“转(麻烦)成(清洁)知识产权知识,是不是生活和第八识的作用亡控制,并在生活和亡的自由。

可见佛教第八意识,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变的军魂,如果迷信有一个永恒的灵魂,神圣的自由生活和亡,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佛教概念否认灵魂的目的,也否认第八识,只否认虚假的故障无知系列是第八识是根本缓解。然而,在第八识是否定的,不等于,但非空非显著驰,而不是无知的麻烦缠绕不清。

圣严法师开追问

答非所问

第2个回答  2013-04-08
  唯物主义认为,人死后就从这个世界彻底的消失了,组成你肉体的物质化为泥土又重新回归了自然。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灵魂和来世之说!人死后也不能回到过去,那只是科学幻想难以实现!其实也什么可怕的,古今中外的芸芸众生不都是如此吗?这一点造物主是最公平的,不论你是达官巨富还是才子佳人黎民百姓,在死亡面前都是最平等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4-08
这个目前是没有人能够解答的,因为没人知道死者的灵魂,精神,意识,思想会到哪里,很多年以前,我也有过这样的问题,但是实际上,这个问题是相当抽象的。我建议你去看看《仙三》的後半部份,裏面的邪剑仙就曾经说过一段类似的话,你去看看吧!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理解~~追问

电视看过了

追答

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啊,你自己要去感悟,身边的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去感悟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