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的解释

比如:梁山泊方圆八百里,具体是怎么个八百里法?如果是半径的话,整个山东省都不够啊?还是周长?
比如:方圆十里无人烟,怎么算十里?

方圆的解释有两种:

(1)一个就是指定半径的圆的面积,这种用法的格式会带有范围描述,比如“十里方圆之内”这种说法,就是半径十里的这样一个区域。

(2)还有一个是指“周围的长度”,或者说是“围绕一圈的长度”,也就类似于周长的概念。这种用法的格式一般只说距离,不会带有范围描述,比如“方圆多少里”。

梁山泊方圆八百里它适用第二种用法,就是以某种方法绕梁山泊一圈的距离是八百里。

方圆十里无人烟适合第一种用法,就是以某点为中心,离开这个中心十里的这样一个范围内,全部没有人烟。

扩展资料:

1、现在位于核辐射附近的强制撤离区域达到了方圆20公里,并且政府已经建议居住在30公里以内的民众也随同撤离。

2、对于那些在家附近方圆三英里就会迷路的人来说,它们是天赐之物,对于那些喜欢找到事物位置的人们来说也具有十足的乐趣。

3、如果方圆十英里内有任何危险物,它都一定会找到你的。

4、鉴于这一火山的不可预测性,印尼官员将“危险区域”扩大到方圆20公里。

5、方圆几英里之内没有医生,没有邻居,她妻子的情况也不允许他离开去寻求帮助。

6、苔丝·德北菲尔德从她那个冒牌本家回来了这件事,已经四处传说开了,如果说在一英里方圆的地面上使用传说这个词不算太大的话。

7、方圆几英里之内,就他一个铁匠,又因为他活儿做得好,他的铺子里常常聚集着邻居、老朋友和村里其他店铺的老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方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10
我也被这个问题困扰着。查了各种资料,总结了一下,发现主要有两种意思:
一个就是指定半径的圆的面积,这种用法的格式会带有范围描述,比如“十里方圆之内”这种说法,就是半径十里的这样一个区域。
还有一个是指“周围的长度”,或者说是“围绕一圈的长度”,也就类似于周长的概念。这种用法的格式一般只说距离,不会带有范围描述,比如“方圆多少里”。

如果我的总结是对的话,那么这样来分析你举出的两个例子:
首先,梁山泊方圆八百里,就是这样一个描述,没有别的。那么它适用第二种用法,就是以某种方法绕梁山泊一圈的距离是八百里。假如这一圈是个圆的话,圆的直径是254里,127公里。
第二个例子,“方圆十里无人烟”,可以将它扩展为“方圆十里之内无人烟”,意思是一样的。这样就适合第一种用法,就是以某点为中心,离开这个中心十里的这样一个范围内,全部没有人烟。也就是半径十里的圆形区域。
再说第一个例子,如果将描述改成“梁山泊方圆八百里之内”,意思就变成了以梁山泊为中心,半径八百里的一个圆所包围的范围,也就是这个圆的面积。

总之,如果只有距离描述而没有范围描述,那么方圆的意思就是周长。如果有范围描述,那么方圆的意思是一定半径的一个区域。
实际还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比如你举的第二个例子,表面上看没有范围描述,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它是在说范围,人为的将范围描述添加上去以后,话的意思不变。

不过,确实也有一些时候,只凭字面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在说范围还是在说距离,特别是用法混乱的情况下。这时候要么借助其它方法判断,要么就只能存疑了。
第2个回答  2013-04-06
【词目】方圆
【拼音】fāngyuán
【基本解释】
(1)方形与圆形。亦泛指事物的形体、形状。
(2)指方法、准则。
(3)指天地间。
(4)范围;周围。
方圆之道
方,是规矩,是框架,是做人之本;
圆,是圆融,是老练,是处世之道。
无方,世界没有了规矩,便无约束;无圆,世界负荷太重,将不能自理。
为人处世,当方则方,该圆就圆。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社会才会和谐.
人生自在方圆。
方,是为人之本,做人不能失去了基本的准则,书中用做人要方的事例,讲述了做人不能丢失应有的方正和根本的道理。然后,用大量的篇幅,从处世、人际、爱情、家庭、职场、商场以及人的心灵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强调了方圆结合用人生处世的大智慧。
详细释义
含义
(1)方形与圆形。亦泛指事物的形体、形状。
(2)指方法、准则。
(3)指天地间。
(4)范围;周围。
(5)筹划;筹集。
(6)随宜;变通。(7)“方枘圆凿”的略语。
出处
(1).方形与圆形。亦泛指事物的形体、性状。
《管子·形势解》:“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
《尹文子·大道上》:“生于不称,则羣形自得其方圆。名生于方圆,则众名得其所称也。”
《淮南子·俶真训》:“今盆水在庭……浊之不过一挠,而不能察方员。”
宋范仲淹《礼义为器赋》:“宁因雕琢之劳,见无不为;岂定方圆之体,不速而成?”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印章谜云:‘方圆大小随人,腹里文章儒雅。有时满脸桃红,常在风前月下。’”
(2).指方法、准则。
唐李华《咏史》之四:“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
宋苏轼《谢王内翰启》:“奇文高论,大或出於绳检;比声协句,小亦合於方圆。”
(3).指天地间。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罗方员而绮错,穷海陆而兼荐。”
(4).范围;周围。
《宣和遗事》前集:“徽宗道:‘见说月宫方圆八百里,若到广寒宫,须有一万亿,如何得到?’”
《三国演义》第七三回:“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筑坛於沔阳,方圆九里。”
郭小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方圆几十里的厂地,处处是繁茂的野草。”
(5).筹划;筹集。
唐李德裕《奏银妆具状》:“至於绫纱等物,犹是本州所出,易於方圆。”
唐 谷神子《博异记·岑文本》:“﹝汉帝﹞有事拥遏教化,不得者,无不相问。仆尝与方圆,行下皆得通畅。”
《旧唐书·食货志上》:“﹝李兼、杜亚、王纬、李錡等﹞皆竞为进奉,以固恩泽。贡入之奏,皆曰‘臣於正税外方圆。’”
(6).随宜;变通。
唐罗隐《谗书·答贺兰友书》:“非仆之不可苟合,道义之人,皆不合也。而受性介僻,不能方圆。”
《旧唐书·食货志上》:“所以先有告示,许有方圆,意在他时行法不贷。”
明杨柔胜《玉环记·范张别皋》:“多谢母亲善言相劝,只是爹爹言语上欠些方员。”
沙汀《炮手》:“﹝他﹞不拘对谁都一团和气,不拿架子。又肯遇事方圆,从未做过落井投石的事。”
(7).“方枘圆凿”的略语。
《楚辞·离骚》:“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王逸注:“言何所有圆凿受方枘而能合者。”
唐杜甫《牵牛织女》诗:“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郭知达集注引《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追问

百科我也会查啊,我的问题有4个问号,您一个也没回答啊,虽然没帮到我什么,还是感谢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方,是规矩、框架,是做人之本;圆,是圆融、老练,是处世之道。无方,世界没有了规矩,便无约束;无圆,世界负荷太重,将不能自理。为人处世,当方则方,该圆就圆。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社会才会和谐,人生自在方圆。
含义
(1)方形与圆形。亦泛指事物的形体、形状。
(2)指方法、准则。
(3)指天地间。
(4)范围;周围。
(5)筹划;筹集。
(6)随宜;变通。(7)“方枘圆凿”的略语。
出处
(1).方形与圆形。亦泛指事物的形体、性状。
《管子·形势解》:“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
《尹文子·大道上》:“生于不称,则羣形自得其方圆。名生于方圆,则众名得其所称也。”
《淮南子·俶真训》:“今盆水在庭……浊之不过一挠,而不能察方员。”
宋 范仲淹《礼义为器赋》:“宁因雕琢之劳,见无不为;岂定方圆之体,不速而成?”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印章谜云:‘方圆大小随人,腹里文章儒雅。有时满脸桃红,常在风前月下。’”
(2).指方法、准则。
唐 李华《咏史》之四:“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
宋 苏轼《谢王内翰启》:“奇文高论,大或出於绳检;比声协句,小亦合於方圆。”
(3).指天地间。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罗方员而绮错,穷海陆而兼荐。”
(4).范围;周围。
《宣和遗事》前集:“徽宗道:‘见说月宫方圆八百里,若到广寒宫,须有一万亿,如何得到?’”
《三国演义》第七三回:“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筑坛於沔阳,方圆九里。”
郭小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方圆几十里的厂地,处处是繁茂的野草。”
(5).筹划;筹集。
唐 李德裕《奏银妆具状》:“至於绫纱等物,犹是本州所出,易於方圆。”
唐 谷神子《博异记·岑文本》:“﹝汉帝﹞有事拥遏教化,不得者,无不相问。仆尝与方圆,行下皆得通畅。”
《旧唐书·食货志上》:“﹝李兼、杜亚、王纬、李錡等﹞皆竞为进奉,以固恩泽。贡入之奏,皆曰‘臣於正税外方圆。’”
(6).随宜;变通。
唐 罗隐《谗书·答贺兰友书》:“非仆之不可苟合,道义之人,皆不合也。而受性介僻,不能方圆。”
《旧唐书·食货志上》:“所以先有告示,许有方圆,意在他时行法不贷。”
明 杨柔胜《玉环记·范张别皋》:“多谢母亲善言相劝,只是爹爹言语上欠些方员。”
沙汀《炮手》:“﹝他﹞不拘对谁都一团和气,不拿架子。又肯遇事方圆,从未做过落井投石的事。”
(7).“方枘圆凿”的略语。
《楚辞·离骚》:“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王逸注:“言何所有圆凿受方枘而能合者。”
唐 杜甫《牵牛织女》诗:“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郭知达集注引《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