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中葛巾,香玉,素秋,黎氏的人物形象

《聊斋》中葛巾,香玉,素秋,黎氏的人物形象,是人物形象,葛巾,香玉,素秋,黎氏的形象

您好,我只找到2个,希望会对您有帮助<<葛巾》写的是“双美”——两个牡丹花妖。其中主要叙述的是葛巾与常大用的爱情故事,然而却又以另一女子玉版相衬托,使得姚黄魏紫,相得益彰。葛巾与常大用一见钟情,没想列好事多磨,第一次幽会即为玉版所打断——玉版在葛巾屋里与之下棋。第二次约会,几句话尚未说完,“遥闻人语”,玉版又来邀葛巾到她那里下棋,并强把葛巾拉走。通篇之中,作者只写了玉版的两句话(显然玉版只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就是这两句话,却既表现了玉版的性格,同时又衬托了葛巾的形象。她邀葛巾时说:“败军之将,尚可复言战否?业已烹茗,敢邀为长夜之饮”。足见其心境悠闲,风采淡雅。然而却正是她这悠闲的心境和淡雅的风采。把葛巾此时从“辞以困顿”、“坚坐不行”所表现出来的焦灼心情映衬得十分鲜明。她同葛巾开玩笑说:“如此恋恋,岂藏有男子在家耶?”无意间又恰恰道出了葛巾的秘密,葛巾不得不置伏于床下的常大用于不顾而听凭玉版强拉去。玉版风趣的语言和豪爽的行动把葛巾含而不露、温柔蕴藉的性格特点映衬得更是突出,使得这朵“葛巾紫”更加娇艳动人。葛巾、玉版,一个是“宫妆艳绝”,一个是“素衣美人”,作者在这里不仅把二者写得
楚楚动人,象花一样美,而且所展示的爱情生活也有如牡丹花一样“璀灿似锦”,沁人心脾。 我们再来看看《香玉》。前面所谈过的“阿宝”写的是人的痴情感动了人,而“香玉”则写的是人的痴情感动了花妖。《连城》写的是“士为知己者死”,《香玉》则写的是,“花为悦己者夭”,读来缠绵悱恻。
胶州黄生读于劳山下清宫,于窗中见一红一白之女郎.便对这两个女郎爱慕至极,情意难禁。于是题了一首情诗:“无限相思苦,含情对晚窗。恐归沙吒利,何处觅无双”。因为这首诗,得与牡丹花妖香玉交往。不料好景不长,不久,白牡丹被人挖走,枯萎而死,“生始悟香玉乃花妖也”。黄生又恨又想,一气作了五十首哭花诗,“日日临穴涕”。他的痴情感动了原不愿与他往来的香玉之好友——耐冬花妖绛雪,答应作为腻友少慰他的寂寞。而黄生并未忘情香玉,仍然时常“临穴洒涕”,哭悼香玉。他的至情终于感动了花神,香玉得复生宫中。黄生与香玉得以重聚,誓言死后也要变成牡丹,生在香玉旁。他死后第二年,白牡丹旁果然长出一株牡丹。数年后,这株高数尺的牡丹由于不开花被老道士的徒弟砍去,于是白牡丹和耐冬花也双双枯死。对此,作者评论说:“情之所至,鬼神可通,花以鬼从,人以魂寄.非其结于情者深耶?一去而两殉之,即非坚贞.亦为情死也。人不能贞,亦其情之不笃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