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姓起源和名人?

如题所述

起源

廖姓是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8位的大姓,廖姓为台湾省第18大姓,就是俗称的清廖。人口较多,约有487万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7%。,廖姓源流较多,一是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

三是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四是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五是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六是出自赐姓。人口较多,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台湾等省居多。廖姓也是董姓等姓氏的来源。

名人

廖姓名人主要有:远祖廖爽公;三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廖化;明代郧国公廖永安;征南将军廖永忠;当代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近现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廖仲恺之子廖承志;

著名影视演员廖凡;中国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廖昌永等。廖氏家谱主要记载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谱系。

扩展资料

廖氏的家谱

谱牒介绍

谱牒是记述姓氏家族世系的书,有“家谱”、“族谱”、“宗谱”、“家乘”等名称,虽然名称不同,但实际上并无多少区别。谱牒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 商代,因为有了甲骨文,于是商王的世系就被记录下来了,这实际上就是商朝王室的家谱。

到周朝的时候,已经设置了专写王室家谱的史官,有了我国最早的谱牒著作《世本》。谱牒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修谱

修谱的目的在于敬宗收族。如果一个家族没有族谱,那就不可能了解家族的世系源流,连先人是谁都不清楚,自然也就谈不上尊祖敬宗了。加上年代过得越久, 子孙后代不通采往,亲情就会日益淡薄,因而也就失去了家族的凝聚力。

所以古人把修谱看得很重,认为国无史就会有失国政,家无谱就会有失家法, 国史、家谱二者同等重要。宋代 苏洵曾经说:“人家三世不修谱,则为小人矣。”

明代方希哲认为修谱能够起到垂范后世的作用,他说:“古之贵乎谱者,非特以著世次,纪官位,而夸于人也。盖将使后人观之,而考人品之醇疵, 明流泽之广狭,而益思所以自立云尔。”

廖姓族人历来重视修谱工作,如张廖家族谨守的“七嵌”中的第七嵌就规定:“迁籍外出,姓张姓廖听其自便,然必须修谱,庶几知木之有本,如水之有源,乃序谱之宗—旨也,子孙分布虽远,序谱一查,天下犹一家焉。”

族谱的倡修以 欧阳修、苏洵最为得力,他们不仅亲自编写本族的家谱,而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他们的谱法、 谱例影响很大,成为后来族谱形式的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廖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30
寻根之旅】廖姓渊源

寻根溯祖

一、 主要来源

1、 出自叔安。叔安系帝颛顼后代,夏朝是被封在 国为侯,他的子孙以国为姓。 与廖音同,古书中也作?、 或廖。据说叔安传37世到春秋时 伯高把“ ”字改为“廖”字而成为廖姓。

2、 出自伯廖。伯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同父异母弟。周朝建立后,武王封他为为伯爵。后代以伯廖的名为姓,即廖姓。

3、 出自皋陶。皋陶为帝颛顼后代,东夷族首领,偃姓。他的后代封于 ,子孙以国为姓,即廖姓。皋陶后代受封的古 国,故址在今河南固始县,县东有 城岗。

4、 出自召伯廖。召伯廖系周文王后裔,其先人是文王之子召公奭。召伯廖是春秋时周惠王的卿士,后人取其“廖”字为姓。

二、 缪、颜、廖姓一脉同源。三姓皆出自颛顼和周文王,有共同的血缘关系。今福建部分地区和浙江平阳、苍南等县,仍有不少“缪颜廖宗祠”,说明三姓宗亲关系世代相传,一直保留到现在。除此之外,商朝末年,纣王无道,缪、颜两姓因为弃官隐于洛阳山谷,改姓廖,留形表示不忘本源。直到商朝灭亡后,其中一部分人才恢复了原来的缪姓和颜姓。而另一部分则仍然保留廖姓,成为后来部分廖姓人的祖先。

三、 赐姓、借姓与合姓。赐姓,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赐高山族七个姓,分别为:卫、金、钱、廖、王、潘、黎。台湾高山族中的廖姓即由赐姓而来。借姓,在苗族、壮族、土家族、瑶族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汉姓中都有廖姓。合姓,台湾有张廖姓,又称“双廖”,起源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系元朝末年张姓与廖姓之合。

迁徙流布

先秦时期,廖姓活动、分布的地区主要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河北一带。两汉、三国时期,长江流域已多廖姓居住,隋唐以后,南方成为廖姓分布的主要地区。春秋时期的楚人灭 ,晋朝时期的“五胡乱华”,宋朝时期的“靖康之变”,元朝时期蒙古贵族对汉人、南人的奴役,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的大规模移民以及沿海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等等,对廖姓迁徙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廖姓的大量南迁是从晋代开始的,脉络清晰的大范围迁徙有五次。

1、西晋末年廖从宪由河南洛阳迁居浙江松阳县。廖从宪乃西晋左卫镇国大将军廖子璋之子,由洛阳迁居浙江永嘉郡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这是对廖姓后来的发展繁衍影响最大的一次迁徙。

2、唐贞观年间廖崇德由浙江松阳徙居江西虔化。廖崇德系廖子璋12世孙,由科举中明经登第,任虔化县令,后由松阳举族迁居虔化(即今江西宁都县)。崇德因而成为宁都廖氏的开基始祖,宁都也成为廖氏发祥地之一。

3、宋代廖实蕃迁居福建上杭。廖花,字实蕃,系廖崇德后代。宋时由福建延平府顺昌县合阳迁到福建上杭县郭坊,郭坊即今上杭县兰溪镇。实蕃是福建上杭、永定廖姓的始祖,通常简称福建“杭永始祖”。其后裔中出了不少名人,名垂史册的廖姓杰出人物廖仲恺的先祖廖德源就是花公的第八世孙。

4、宋末元初廖仲远移居广东梅州。廖仲远系杭永始祖花公实蕃的5世孙。1276年,文天祥在福建等地招募义军,准备收复江西,仲远在此时加入文天祥的队伍,后图复江西兵败,廖仲远由福建退守广东梅州,便在梅州住下来,成为梅州廖氏的开基始祖。

5、宋代廖监元迁居广西宾阳县。廖监元是狄青属下将领,仁宗皇v年间,广西侬智高起兵反宋,狄青率3万大军征讨,在归仁辅(今广西南宁市郊)击破侬智高军。廖监元随后领军征剿景岩一带的侬智高残部,事平之后留任寨官,并在宾阳定居。其后裔是广西廖姓人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支。

目前,廖姓在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五省的人数最多,分布也最密集。在海外的廖姓人则以东南亚最为集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都有为数众多的廖姓人生活、居住。其他如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乃至世界其他各地也有不少廖姓华侨。

郡望堂号

一、郡望

汝南:西汉置郡,治所在上蔡,东汉移治平舆,辖区大部分在今河南东南部汝水流域。

钜鹿:秦置,郡治巨鹿,到东汉是治所移至廮陶,在今河北省的宁晋县西南。

武威、清河、太原:隋唐时期,廖子璋的后裔奇可有三子:长子延邦、次子延龄、三子延春,他们分别担任武威、清河、太原太守,并且皆封郡公。故武威、清河、太原也是廖姓郡望。

二、堂号

汝南堂:汝南郡是廖姓最早的发祥地,汝南堂是廖姓人以其祖先发祥地汝南郡取名的堂号,是廖姓最古老的堂号。

武威堂:唐贞观年间,廖崇德任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崇德的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从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武威堂是流传最广的廖氏堂号。

世彩堂:廖刚是宋朝一位极有胆识、极有谋略、威望很高的大臣。他的曾祖母活到93岁,曾祖父享年88岁,他们都看过自己的第五代孙子。廖家累世奉养白发老人,所以廖刚把自己的厅堂命名为“世彩堂”。后世许多廖姓宗族都喜欢用“世彩堂”作为堂号。

廖姓名人

廖扶:东汉学者、教育家。

廖立:三国时蜀国名臣。

廖刚:北宋名臣。

廖恩焘:清代词学大家。

廖延相:清末名儒。

廖仲恺:近代民主革命家。

廖承志: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祖国的团结统一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

廖汉生:开国上将。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静文:徐悲鸿夫人。中华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第八届常委。

廖万清:医学家。曾获国务院侨办授予的“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称号。

廖烈文:香港实业家。香港廖氏宗亲总会永远会长。

廖莉玉:香港企业家。为故乡梅县公益事业做成了巨大贡献。

廖一久:台湾农学家。
第2个回答  2020-05-19
廖姓源流较多,主要源流一是出自姒姓,为夏朝宗室廖姓得姓始祖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姬伯廖之后裔,以邑名为氏;三是出自偃姓皋氏,尧、舜的贤臣唐朝追尊大唐德明皇帝皋陶的后裔,于“蓼”建国,以国名为氏。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01
关于廖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廖国,故称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廖氏。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其后裔也有以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而得姓。楚穆王四年灭英、六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为缪、颜二姓所改。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改姓为廖。

古代名人
  廖燕:清代文学家,其文恣肆犀利。工草书,状如古木寒石。又能戏曲。著有《二十七松堂集》等。  
  廖冲:南北朝梁国湘籍儒士。
  廖抉:东汉学者,习诗画,满腹经纶,精通天文、风角推考之术,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
近代名人
廖仲恺,廖承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