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妇诗,春闺词……这些都是男人写出来的!什么情况?

如题。古诗人(男诗人)会以女子的口吻写怨妇诗,春闺词等等出来,且格调都是女子抱怨的口吻?事实上真是如诗中所诉一样吗?

古人的怨妇诗,春闺词以及花间词都是男性诗人以女性的口吻写作的,这是一种介乎于写实与非写实之间艺术构思,一方面有些诗人通过女性化的情景描写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情感寄托,另一方面诗词中描写的“美”与“爱”作为最富于普遍之象喻性的两种品质,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可使人产生非现实之想的一种潜藏的象喻性,所以能使人产生言外之想韵外之致。

女性的语言、女性形象,以及由自然无意之写作方式所呈现的双性心态实际上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双性人格”的特美。正因为男性词人在 词这种游戏之作中没有言志和载道的牵绊,无意中 展示了那种深隐于男性之内心深处的女性化情思, 这种类似于西方文论中所研究的“弃妇”主题。

花 间词的男性作者尝试仿效女子口吻写相思离别之情 时产生两种特别的现象:
一是多为那些恋情中的女 子添上理想化的色彩,既极写容貌衣饰之美,又极写 相思情意之深,原本是歌庭酒筵之舞女都化身为作 品中挚情忠贞的女子,各个都是美与爱的化身;
二是 男性词人化身为女子角色写作小词的时候,会不自 觉地流露出他们内心所蕴含的“贤人君子幽约怨悱 不能自言之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当归因 于“双性人格”所形成之特质。从而找出了词幽微 要眇含丰富之潜能的又一重要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23

诗人们所能体会的怨妇、春闺之词一个是因为家庭的经历,另外就是这烟花之地的交流体会。

    古代人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说话,娶老婆都是这样一类的。男人呢,则是“成家立业”。到了成年就要先娶妻成家,然后读书考试当官。这是算普通家庭都这么过来的,就跟现代考公务员一样。而那时候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几个能真正的谈谈恋爱了解彼此后才结婚的。对彼此其实一点都不熟悉了解,虽然天天在一起,但彼此跟没有共同语言。女人白天干活累半死晚上还要伺候他,男人天天读书什么都不管。出门考试几次都没考上,慢慢的女人的牢骚怨恨之意就渐渐萌生出来。男人呆家里久了自然就呆不下去,然后就有各种的酒楼醉酒、烟花共眠、出门不回,最好的结局也就是男人不读书一起陪女人过些男耕女织的生活。

    虽然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出入烟花酒巷,而那些地方的女人吸引他们恰恰就是她们“有才”。这些女人多数是经过幕后培养训练出来的,有一些则是被慢慢渲染出来的,从而和客人们可以悉心交流,彼此诉说衷肠。日子久了,这些彼此相知的男人女人们多少都成了知己,其中不乏与客人彼此产生爱慕之情的。实际上这些客人们在这些场所也是经常三五成群一起交流学问的。你看看那些有名古代诗人,哪一个没有在烟花酒巷待过,有些还成天待在里面。这种地方之所以吸引他们,就是因为这里的女人不像家里的,成天对着自己发牢骚,这里的女人则是会“懂”自己。

3.最重要一点:这些文人墨客几乎都是属于感性的人,虽然比较看重情感,但是他们更注重心灵交流。所以他们才能把自己的经历、交流的心得、学习的过程慢慢融合在一起才写的出女子的口吻深闺怨妇的味道。

第2个回答  2013-03-31
这些诗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自己得不到重用,郁郁不得志,借写怨妇诗来抒发排解自己的愤懑之情;还有一种是长期浪迹于市井之间,他们对下层社会人们的生活有着深切的体会,感同身受。自然诗词写的也会写的真切
第3个回答  2013-03-30
《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羊脂球》这些以女性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不也都是男人写的么?这些作品中对女性的心理神态的描写也都很细致入微啊,人物的对话也很符合人物身份啊。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但不一定非得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观察和想象啊。

而且古代诗人写这些有时是换个角度在表达自己对功名的渴望或渴望受人赏识等等。
而且诗词本身的作用就是歌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而演唱者大部分是青楼女子,或卖艺不卖身的歌妓,所以写怨妇诗、春闺词之类的就比较容易被传唱。
第4个回答  2013-03-31
因为那时伪娘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