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问题

1.阿毛的故事对鲁镇有什么影响?
2.是谁杀了祥林嫂?

一、阿毛的故事对于鲁镇的人们没有任何启示,相反这些人们的反应证明了或者说反衬了整个鲁镇的麻木,冷酷,残忍。

二、祥林嫂的死因有三:

1、旧时代的封建思想是造成祥林嫂死亡的重大原因。正是因为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大家才会认为祥林嫂有“克夫”之相,才会把被拐卖的罪过强行推给祥林嫂,才会认为祥林嫂的改嫁是个罪过。

2、柳妈让祥林嫂去捐门槛之后,大家对祥林嫂的态度却没有变,这使得祥林嫂的心再一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从而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

3、鲁四老爷只是受封建文化影响颇深,以为祥林嫂是个不幸之人。但是,鲁四老爷的凶残以及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重要原因。

旧时代的封建思想才是造成祥林嫂死亡的重大原因。正是因为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大家才会认为祥林嫂有“克夫”之相,才会把被拐卖的罪过强行推给祥林嫂,才会认为祥林嫂的改嫁是个罪过。

扩展资料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

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

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文章通过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以及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问题问的太专业了!赞一个。
1,祥林嫂第一次讲阿毛的故事,鲁镇的人们很同情她,为她感到难过,流泪。但其实他们只是借这个故事发泄自己心中多余的同情,表现自己的善良。慢慢的等人们熟知这个故事以后,再也流不出眼泪,就厌弃了这个故事,套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像人们汲取完了甘蔗的糖分,把剩下的渣滓唾弃掉一样(貌似文章里有大致意思相同的话,我记不清楚了)。阿毛的故事就像一块小石子扔进大海,只激起了一丝涟漪,慢慢的石沉大海,悄无声息。所以说,阿毛的故事对于鲁镇的人们没有任何启示,相反这些人们的反应证明了或者说反衬了整个鲁镇的麻木,冷酷,残忍。阿毛的故事只是当时鲁镇悲剧的一小部分,成千上万的悲剧还在发生,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2,首先,是冷酷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掌控着当时的社会,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她的婆婆代表封建家长决定她的婚姻,封建的不自主、不自由的婚姻制度,把她推向了悬崖边缘。鲁四老爷更是封建制度和的思想的守卫者,他的假仁假义,假道德,他的思想偏见,让祥林嫂无法在鲁镇继续生存。因为祥林嫂捐了一个门槛后,以为自己可以赎罪,不再是个不祥的人,可以有资格摆设福物了,可是鲁四老爷还是不让她碰这些,他的这种权威式的否定,把祥林嫂推进了一个深渊。
其次,麻木无情的广大人们不能把祥林嫂从深渊中救出来。在鲁镇,没有人真正同情帮助祥林嫂,尽管他们听到阿毛的故事流出的眼泪,那也有着他们自己的目的。贫穷落后的社会,人们连温饱都无法满足,何暇顾及他人?生命线上苦苦挣扎的人们,生存都是一种困难,何暇估计思想改造?所以,鲁镇的人们没有能力真正救助祥林嫂。
再次,祥林嫂自己的麻木不仁使她无法自救。祥林嫂本身也深受了封建思想的毒害,无法自拔。所以,她不知道这世界上有没有天堂,有没有地狱,她死后会不会被分尸给两任丈夫。她惶惶不可终日,人世间的无情,让她没有求生的愿望,地狱的残忍,让她对死亡充满恐惧,可她又在人世间找不到救助的办法。自己陷入一个生存与灭亡的困局,无法自救。
最后,代表先进知识分子的“我”是祥林嫂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可是“我”软弱矛盾,不能给祥林嫂一个准确的答案。即使“我”相信没有地狱,也无法回答祥林嫂的问题,有与没有,祥林嫂都不能生存,没有地狱,就见不到家人,人世间的无情让她渴望家的温暖,有了地狱,他才可以和家人团聚,见到她的阿毛;有了地狱,她又害怕地域和人间一样无情,把她分尸给两个人。所以,“我”给不了她答案。“我”没有能力改变祥林嫂的思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