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代表正义

如题所述

獬豸,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 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此处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 辞海解释: 传说中的异兽名,能辨曲直,见人斗即以角触不直者,闻人争即以口咬不正者,见《异物志》。 《后汉书·舆服志下》:"獬豸,神羊,能辨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后亦用以指执法者。 獬豸冠:古代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执法者服之……或谓之獬豸冠。" 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 在西方法律文化中,正义女神忒弥斯是法律的象征。从中世纪始,这位手持天平与利剑,蒙着眼睛的女神,就栖息在城市法院的屋檐之上,居高临下,支撑着西方文明对于法律的信仰。在中国,法律的象征则是獬豸(读xiè zhì)。 出身——未解之谜 獬豸,也称廌或解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头生一角,追随在中国首任“大法官”皋陶左右,能辨明善恶忠奸、是非曲直,遇到不平,则用角抵之,是最好的法官。正因为此,从诞生之日起,獬豸就与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成就各种法学教材对于“法”字的造字结构的解释:古体的“法”写作“灋”,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而“廌”,则为獬豸,遇到不直之人,则“去”之。獬豸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认定下来。可传说毕竟是传说,不曾有人亲眼得见,獬豸的尊容自然引发了学者们无穷的想像力,也留下了几个不同的版本。《史记集解》认为它是黄帝时代神仙所赠的神鹿,而《说文解字》则指称它长相酷似牛,而后世流传最为广泛的还是神羊说。除了相关的古籍如《后汉书》、《论衡》、《五杂组》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考古发现——在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基本上都是一角之羊的造型,而其他形象如牛形獬豸则出现在东汉后,由此认定神羊说更接近事实。 在真身为何都不能确认的情况下,就认定獬豸的存在,不免有道听途说之嫌。明代一位谢姓学者就对獬豸颇不以为然,他撰文说:很多法官没有神兽傍身,却仍有断案如神之名。而作为他们前辈的皋陶,堂堂审判之神,居然要依赖神兽成就自己的名声,岂不荒唐?按照这样的逻辑,既有獬豸,又何用皋陶? 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追捧。獬豸频繁地出现在庙堂之上,风光无限。在春秋战国时期,相传楚王得一獬豸,并制成了獬豸冠,带于头上,取能辨曲直之意。这种獬豸冠呈现高桶状,形如“铁柱卷”。此后上行下效,这种样式的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为了衙门必备的装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下来,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獬豸作为“任法兽”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就连东坡先生也拿獬豸做文章。东坡先生的《艾子杂说》中就有“獬豸辨奸”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齐宣王与艾子的一次聊天。 这天,齐宣王问艾子,先生可曾听说古代有一种叫做獬豸的动物?艾子回答说,尧帝时代曾经有过这样一种凶猛的动物,被饲养在宫廷之中。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分辨忠臣与奸臣,如果遇到奸臣,就用角把它放倒,变成自己的大餐。接下来艾子的话则更为辛辣,他说,如果朝堂之上仍有獬豸这种神兽在,那么它肯定不缺食物果腹。 东坡先生巧妙地借用獬豸的特性,来讽喻当时的吏治,可谓意味深远。 由“灋”到“法”,獬豸虽然已在“法”字中被隐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却不能被舍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31
獬豸(xiè zhì)代表公正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獬豸(xiè zhì)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獬豸,(xiè zhi;豸字同猘)又称任法兽,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瑞兽,相传形似羊,黑毛,四足,头上有独角,善辨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因而也称“直辨兽”,“触邪”。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可以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扩展资料:
獬豸代表公正源出一个历史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有个叫壬里国的臣子,与另一位叫中里缴的臣子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难以判断,齐庄公就让“廌”,即神兽獬豸,来听他二人自读诉状。
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獬豸没有什么表示,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这种以角触断罪的方法,被古人用“会意”的方法放进了“灋”字的构形之中。
第2个回答  2020-12-09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獬豸(xiè zhì),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 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传说它能辨是非曲直,可识善恶忠奸,故历来被视为司法正义的标志。秦以后的历代执法者,都要以戴“獬豸冠”为身份的象征。
其实,獬豸就是独角兽,但不是西方文化中的独角兽,其形象和文化内涵都不同。在古籍中,獬豸又写作解廌、獬廌、解豸,又称神羊、任法兽等。古人认为,獬豸是一种能够辨别是非曲直的神兽,汉代学者杨孚在其专著《异物志》中对獬豸的特性进行了概括:“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意思是,獬豸的天性能辨别曲直,见到有人相斗,它会用角撞无理取闹之人;听到有人相争,它会用嘴咬挑起是非之人。因此,古人经常用獬豸裁判一些是非难明的案件。
古人用獬豸判案,可谓历史悠久。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称,在上古时期,有神人把“廌”(即獬豸)赠送给黄帝,并说明应如何饲养和使用。苏轼的《艾子杂说》,讲了一个獬豸辨邪僻的寓言。齐宣公问艾子道:“听说古时候有一种动物叫獬豸,你熟悉吗?”艾子答道:“尧做皇帝时,是有一种神兽叫獬豸,饲养在宫廷里,它能分辨好坏,如发现邪僻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把他吃下肚子。”即言尧也饲养獬豸。尧之后是舜,舜的“首席大法官”是皋陶,他被今人尊为中国传统司法官的始祖。传说皋陶也用獬豸帮助治狱,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一角之羊也(指獬豸),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
第3个回答  2018-10-14
廌zhì:又叫解廌 ,即獬豸,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此处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现在法院门口一般都有它的塑像,象征着公正严明。
廌。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独角,能辨是非曲直。所以中国古代的法字就是“灋”,水旁代表公平,廌,代表公正。
第4个回答  2018-10-14
廌zhì:又叫解廌 ,即獬豸,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此处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现在法院门口一般都有它的塑像,象征着公正严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