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身份是?

如题所述

诸葛亮身份是:军师,刘备的谋士;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周瑜身份是:水军大都督;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鲁肃身份是:赞军校尉;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曹操身份是:大汉丞相;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草船借箭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抵挡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有点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你来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鲁肃报告周瑜,只说他不用准备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

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比不上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诸葛亮:军师,当时是刘备的谋士,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吧,当时出使孙吴,代表刘备联合抗曹的代表。
周瑜:水军大都督。也就是孙吴的海军司令,不过当时全面负责和曹操的战争,相当于现在三军总司令
鲁肃:赞军校尉,也就是现在的总参谋长的角色。
曹操:大汉丞相。当时汉朝的最高行政长官,南下攻击孙吴部队的总司令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08
三国演义里面是诸葛亮和周瑜打赌,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想出的草船借箭的主意,让鲁肃帮忙搞到二十艘小船,借助天气情况,诸葛亮命人向曹营射箭,激怒曹操,并利用曹操疑心重的特点断定曹操只能用箭还击而不会下水追击。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其实草船借箭是鲁肃的主意和功劳。
第3个回答  2011-06-09
曹操:东汉丞相
周瑜:吴军左都督
鲁肃:吴国赞军校尉
诸葛亮:刘备流亡部队的普通谋士
第4个回答  2011-06-08
诸葛亮想的法子
鲁肃是东吴派去蜀国的大使类型的人
建安五年 200年周瑜向孙权举荐鲁肃。相当于是鲁肃的推荐人
建安十三年 208年 孙权命周瑜为左都督,带兵与刘备共同抗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曹操就是孙刘联军的攻打对象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