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哪些?(包括二十四节气歌)

如题所述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65UEXgRk7RxbFL00xDO12Q

 提取码: 229a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古人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24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4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5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可按四季划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春: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

雨水: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惊蛰: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春分: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开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谷雨: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立夏:习惯上把立夏当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降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的作物就不好成熟了。“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

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小暑: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40度高温天气。

立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处”是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一年炎热即将过去。夏季炎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气候变凉的象征。

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最多。农谚:“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忙割地,秋分无生田。”

秋分: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

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

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小雪: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大雪: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太阳黄经为300°。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28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推算法

地球除不停地自转外,还会不停地绕着太阳转(公转)。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就是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的位置。地球公转一周,为三百六十度,每转十五度就是一个节气。所以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一个太阳年的二十四等分,实际上这是中国古代的阳历,并不是阴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天文学和历法上的一项极其伟大的创造,它非常精确、实用,而且便于记忆,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农民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依据。


正因为二十四节气是阳历,所以用阳历推算交节日期很方便,上半年总是在每月的六日和二十日左右,下半年总是在每月的八日和二十三日左右,最多相差一、二天。所以只要先背熟二十四节气的次序,再记住上半年六日、二十一日,下半年八日、二十三日这些数字,不翻历书,也可以大体知道各个节气交节日期了。

参考资料:24节气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