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也会被判刑?

如题所述

救人反被讹事件屡屡发生,使得有人倒地究竟扶不扶这个问题时不时就被拿出来争论一番,2019年12月18日,因救下被侵犯的女子引发社会关注的赵宇在福州市年度见义勇为表彰大会上获授予“福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光荣称号。这让人们再度回想起人民日报那篇得到广泛传播和议论的报道——《见义勇为十四天,强奸未遂打麻将?》

关注过此案的人应该都印象深刻,赵宇因救人反被刑拘14天,自称重伤的施暴者却在家悠闲地打麻将;此事的曝光给福州公安机关带去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最后赵宇的行为终于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不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公安局还给他颁发了一份迟到的见义勇为确认证书。

虽然说这结果差强人意,但依然成为了一个不好的示范,让更多的人产生了做好事可能也会惹麻烦的担忧,也使得更多的人碰到类似问题时选择袖手旁观,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有些情况见死不救是会犯法的,这几种严重的情形一不留神还可能坐牢。

通常见死不救只停留在被道德谴责的层面,但是有两种主要情况会受刑法限制,一是特定环境中的不作为犯罪——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例如甘肃凉州区村民刘某曾因没有当场阻止妻子服毒自杀,后抢救无效死亡,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

这就是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但若是没有相关义务的路人见死不救,则没有法律上的责任。

二是特定身份构成的不作为犯罪,比如警察,我国《警察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作为警察如果不尽到职责,其面临最严重的起诉就将是故意杀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却降低了,人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淡薄了,特别是当碰瓷成为一种职业,讹人成为一种平常事,更让人们对见义勇为退避三舍,因为一个见义勇为有可能导致自己惹祸上身,甚至倾家荡产,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比如说扶老人这样的简单事情,最后都会给自己带来灾害,然而,有些时候不去见义勇为,为了保护自己而见死不救也是犯法的,严重的时候还是要坐牢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具体说说这些特殊的情形。

见义勇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这也是我们从小学习的东西,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提供帮助,这是美德,也是作为同类的一种本能,然而从校园走向社会你会发现,见义勇为在现实中很复杂,牵扯到各方面的事情,以至于很多人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沉默或者走开,这样在一般情况下最多也就是良心的谴责或者被人道德层面的议论,不会上升到法律层面,有一般就有特殊,特殊情况下如果我们选择漠视或者走开,那也是要承担责任的,主要分如下几种情形。

首先就是环境因素,在特定的环境中只有你能救,你不救助对方就会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这个时候你选择走开或者漠视,是犯罪行为,比如你带着一个小孩出去玩,小孩掉水坑里了或者遇到其他的生命危险,你因为害怕或者嫌脏或者其他原因不救治,那么你就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果小孩死亡,你有可能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又如有朋友到你家做客,突发心脏病,你部旧址也涉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这些都是躺着也会犯罪的事情,遇到了是要坐牢的。

其次就是身份原因构成的犯罪,比如说你是警察,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休息的时候如果遇到刑事犯罪,比如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你也跟别人一样置之不理,以至于受害人死亡等,你也就构成刑事犯罪,这种见死不救也是要坐牢的,因为国家赋予你这些工作人员的职责就是维护社会的安全,你不履行职责就是不作为的犯罪。

最后给大家说几个容易混淆的情形,比如说你在荒郊野外看到一个活的弃婴,没有救治走了,这个不构成犯罪,比如说有个快死的人求助你救他,你没救死了,这个也不构成犯罪,这些都是道德范畴的。

所以说,见死不救在法律层面上来说,很多时候真的不构成犯罪,因为人都是有私心的,法律不能强人所难,特殊情况下是构成犯罪的,这个一定要注意。

最后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见义勇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给困难的人提供帮助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也是人性的体现,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一点见义勇为,少一点见死不救,让这个社会充满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4
对,有能力施救,却置之不理,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是违法的,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04
见死不救能否为罪一般要视情况而定,是否构成犯罪主要是看行为人是否负有救助义务,见死不救如果构成犯罪只可能是不作为犯罪。

如没有救助义务而选择了旁观,是不会受到刑事处罚的,即不犯罪;

如有救助义务而不救,就有可能构成犯罪。

所谓的不作为,一般认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业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

1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如家庭成员的抚养义务,当事人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义务;

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作为义务,如医生、执勤消防员等 ;

3 法律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典型的如合同行为设定的义务;

4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即先行为导致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行为人富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险或防止危险发生的特定义务 .
第3个回答  2020-10-04






那见死不救构成犯罪吗?

我国《刑法》中并没有与“见死不救”相对应的罪名。见死不救是不是犯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刑法理论中,有一种不作为形式的犯罪,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因此,见死不救若构成犯罪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这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救助义务);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医生对病人的救助行为);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把人撞伤了,就有把人送到医院救治的义务)等。

第二: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第三: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即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行人对出现危险的他人负有法定的救助义务,白衣女子的死亡系第一辆车的撞击和第二辆车的二次碾压造成的,因此见死不救犯法吗,白衣女子的死亡与过路行人的见死不救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因此,路人的见死不救是不构成犯罪的。

德国的“见死不救罪”

根据德国《刑法》第323条规定:“遇到事故,险情或紧急情况,可以施救但拒绝施救者——尤其是在不会给本人来带危险以及不会与其它重要责任构成冲突时,可处一年以下监禁或罚款。”

债主见死不救,被判刑11年

2013年4月,事发温州,一名债主连同3人,追截欠债人。逃跑过程中,欠债人无路可走,跳入河中。由于不通水性,欠债人落水后大喊救命,但岸上4人不为所动,未予以救助就逃离了现场。

最终,欠债人溺水身亡。法院审理此案,认为4名追债人对欠债人紧追围堵,并在对方落水后不予施救,放任了欠债人死亡的发生。故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债主有期徒刑14年!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却在微信中学习,成长。下面是2016年最HOT法律公号,累计覆盖50万法律人,总有一个适合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