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如题所述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是因为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裕”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要使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这一理论把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廓清了不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我们能够从更深层次认识社会主义,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随着实践的推进逐步深入。我们必须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在根本任务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中,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会主义本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socialism)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的概念在西欧广为流传,发展出不同分支。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发展出了他们的理论体系,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

扩展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来之不易。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之初,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曾把一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和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方法和手段,甚至把一些主观设想的具体规定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来理解,例如计划经济、平均主义、“大锅饭”等,造成了体制机制僵化、发展动力不足,甚至连温饱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邓小平指出,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考虑清楚。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1987年4月,邓小平强调,“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正是因为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逐步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

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论社会主义本质的实践向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包括两个部分:

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仅是由经济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的历史条件决定的,而且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革命导师列宁曾经用几句话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要争取新的、美好的社会制度:在这个新的、美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大家都应该作工。……不应该牺牲千百万人民的利益来使少数人发财。这个新的、美好的社会就叫做社会主义社会。关于这个社会的学说就叫社会主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5-21
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提法是邓小平的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按照我的理解,“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所有社会的任务,当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而且是最主要的任务,所以“发展是硬道理”;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任务,是要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中完成的一个任务,而且应该是逐步完成的,即逐步消灭剥削,逐步消除两极分化;等到完成了上述任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社会主义社会的使命也就完成了,那时就是我们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了。
这里面有一点大家都注意到了,就是邓小平没有提公有制的问题。
我想这么重要的问题不是他忘记或者忽略了,而是他也觉得公有制就是社会主义,或者社会主义必须搞公有制这个传统的观点有问题。
过去,我们把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私有制等同于资本主义,我认为这是个误解,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世界是复杂的,它充满着变化,一个社会的所有制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从历史上看,现实的社会都很复杂,它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这些生产关系的变迁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和单纯。
例如:在奴隶社会末期,诞生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它在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斗争中发展壮大,并最终战胜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但即使到了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在地主与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这种最主要的生产关系的主导下,也还残存着仆人、丫鬟与购买他们的主人这种接近于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在鸦片战争后,我们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程度也并不相同,在它的前期,封建的程度多一些,后期则是殖民地的程度更多一些;在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如此,英国的“光荣革命”也只是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奠定了一个基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是在与封建落后的生产关系的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的。在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它的黑奴制度也还残存了很长时间。
由此可见,在现实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总是会包含很多种生产关系,有比较低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残余,也有比较高级阶段生产关系的萌芽,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生产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旧的生产关系并不情愿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生产关系也不会那么轻易就能确立自己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引领这个社会向前的生产关系一定会逐渐发展、壮大,而落后的生产关系残余则不可避免地会逐渐萎缩,直至消亡。当这个社会经济形态进入到它的晚期,又会产生出新的生产关系,而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也会逐渐发展、壮大,并导致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诞生,如此循环往复,使得社会不断前进。
社会主义社会也不应该例外,当它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的时候,自然也会带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及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带来的许多不良现象。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自然还存在相当多的资本主义甚至是封建主义的残余,看上去也就更像资本主义了。如果我们违背客观规律,人为地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试图在短时间内把私有制完全消除,就一定会抑制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在改革开放前和前苏联、东欧等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已经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有人说我们是资本主义社会,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我认为我们和资本主义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我们的立场不同,目标或者发展的方向不同。
以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为例,美国是站在少数富人的立场上,他们的目标是竭力维护现在这种有利于富人的政治、经济制度。他们认为现在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都是最终的制度,最完善的制度,他们不打算对它进行任何改变,自然也不打算消灭剥削,也不打算改变它现在的在相同金钱条件下的平等及民主制度,而是要保护这些对于穷人来说并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因为他们认为它的制度是最优秀的,因此他们也极力在全世界推行它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如他们在伊拉克、利比亚做的那样)。
而我们则站在广大劳动者的立场上(或者说是站在穷人的立场上,或者用“三个代表”的提法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的立场上),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制度是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的(以后将对穷人有利于好),我们的目标是要逐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各项制度,并且最终要过渡到我们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现在确实存在阶级,也存在不平等和剥削的现象,但我们在努力减小不平等和剥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这个努力是不容易实现的,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时间和耐心。
第4个回答  2019-09-22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否定批判与肯定诠释
  1、否定批判: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进行思考,先后归纳了十个不是社会主义,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2、肯定诠释:邓小平一改以往习惯从基本标志方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路径,采用了新的功能揭示路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关系,解放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互为条件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后者是最终目标与实现方式。
  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过程
  80年:“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84年: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87年:“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发展生产力”

  91年:“我们搞改革开放,……没有丢马克思,……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
  92年初南方谈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编辑本段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表现在:
  (1)它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理论成果
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2)这一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3)突破把计划经济等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4)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
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
的认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