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中传蜡烛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蜡烛在古代是非常昂贵的东西,所以寒食东风传蜡烛的意思就是赏赐给这些官家们的一个礼物。

拓展补充

传蜡烛的意思(寒食中的五侯指的是什么意思)

前几天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寒食》古诗,中的“汉”字有什么深意?

前言

在唐朝的诗歌中,诗人们常常用汉寓唐,韩翃这首诗也是如此: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为什么他们喜欢用汉朝故事来写唐朝的事呢?另外,韩翃用汉五侯暗讽了唐朝的哪些人呢?


一、以汉寓唐 是唐朝诗人借古讽今常用之法

无论什么时代,直言当朝的弊事总是有些风险,例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所以读书人常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方式。有的明显一些,有的隐藏较深,不太容易被政敌抓住小辫子。这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在唐诗中, 用汉朝的人和事来暗喻本朝最为多见。

又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开篇写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读者都知道这首诗中的汉皇,其实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唐朝人其实还算是开放,如此明白的讽刺唐明皇,皇帝们也毫不在意。唐宣宗李忱即位后,甚至想请白居易作宰相。得知白居易去世,李忱还写了一首《吊白居易》,诗中写到: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可见,唐宣宗对于《长恨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而韩翃的《寒食》,虽然也有讽刺之意,但是唐德宗后来招募韩翃,特意指出写这首诗的韩翃,可见,唐朝的皇帝大都有点李世民虚心纳谏的遗风。


二、汉朝同日封侯有两次

韩翃诗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首诗中的五侯是指什么人呢?

可以看作泛指权贵豪门,不过也不妨碍了解一下汉朝的五侯都是什么人。

1、西汉 王氏五侯

据《汉书·元后传》记载,汉成帝封了五个舅舅,:

明年,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都是皇帝的舅舅,五个人同一天被封侯,汉成帝刘骜即位后耽于酒色,当时外戚擅政,朝政全部为太后一族王氏所掌握。并且为后来的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


2、东汉 宦官五侯

《后汉书·宦者传·单超》中,东汉时的汉桓帝更不像话,封了五个太监同日为侯:

封超新丰侯,二万户,璜武原侯,瑗东武阳侯,各万五千户,赐钱各千五百万;悺上蔡侯,衡汝阳侯,各万三千户,赐钱各千三百万。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五个人分别为:单超为新丰侯 、 徐璜为武原侯 、 左悺为上蔡侯 、 具瑗为东武阳侯 、 唐衡为汝阳侯 。

3、东汉 梁氏五侯

这五个宦官为汉桓帝立了大功,皇帝借他们的力量铲除了梁氏一门,据《后汉书 李贤注·陈王列传》还有梁氏五侯:

前梁氏五族,毒遍海内,五侯谓胤、让、淑、忠、戟五人,与冀同时诛。

实际上,梁氏一门前后有9人封侯。汉桓帝后来借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即上面说的五侯)众人之力杀死梁冀,并将之灭族。


三、韩翃讽刺的是谁?

韩翃,字君平,是"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中第不久后就爆发了安史之乱,他和柳氏悲欢离合的故事颇有传奇色彩。关于这个故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观唐习律34 唐人认为韩翃强于刘长卿 从其七律看起承转合之妙》

当然,韩翃最有名的诗还是这首《寒食》,上面说了汉朝的几组“五侯”,那么借古讽今的韩翃,又是讽刺了唐朝哪些权贵呢?

也有几种说法。

1、杨氏兄妹

清朝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中说:

此诗作于天宝中,其时扬氏擅宠,国忠、铦与秦、虢、韩三姨号为五家,豪贵荣盛,莫之能比,故借汉王氏五侯喻之。

天宝时期杨玉环受宠,因此杨氏一门气焰熏天,杜甫也曾作《丽人行》讽刺杨氏兄妹: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杨国忠、杨铦是杨玉环的堂兄,虢国、韩国、秦国三夫人是杨玉环的姐姐。贺裳说韩翃用五侯来讽刺五杨。

秦国夫人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公元754年)病逝。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杨家的好日子也就到了头,杨国忠父子被诛杀,杨玉环马嵬坡被逼自缢。虢国、秦国 、韩国夫人也死于出逃的路上。


2、宦官

清代学者吴乔认为,韩翃的“五侯”是讽刺乱政的宦官:

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

吴乔认为这首诗并非写于天宝时期(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而是写于唐德宗建中时期( 780年 -783年 )。韩翃用春秋笔法,用来暗指宦官的骄纵。

关于这首诗还有个故事:

韩已迟暮,……德宗批曰:‘与韩翃’。时有与翃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进,御笔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批曰:‘与此韩栩’” 《本事诗》

唐代宗是唐德宗的爸爸,这个唐代宗是倚靠宦官李辅国才保住了皇太子身份,并登基作了皇帝。因此在唐代宗以后,宦官乱政渐渐成了常态。

唐德宗的儿子唐顺宗在位仅186天,被宦官俱文珍胁迫下禅位给了唐宪宗。唐宪宗的儿子唐穆宗也是在宦官(王守澄)拥立下做的皇帝。

因此,韩翃的这首诗讽刺宦官的可能性比较大。


结束语

以汉朝事委婉讽谏本朝之事,这就是这首诗中“汉”的作用。

当然了,唐朝人未必一定只用汉朝的典故,例如李白《永王东巡歌》中用的就是东晋谢安的典故: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至于韩翃到底说的哪些五侯,其实并不重要,大家get到了其中含义就可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9
  寒食节传蜡烛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意思是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在古代寒食节这天是禁火的,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
第2个回答  2022-03-09
清明节前一两天开始的过时节日(清明)当三天只供应冷食时
唐朝:韩逸
暮春时节,长安城内处处歌舞,落花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在皇家园林的柳树上。
夜幕降临了,宫殿里忙着点蜡烛,烟雾飘到了王子和侯爵的房子里。
翻译
暮春时节,长安城内柳絮漫天飞舞,落花无数。寒食节东风吹帝都柳。
晚上,汉宫发蜡烛犒赏群臣,袅袅的炊烟飘到皇帝宠臣的家中。
“春城满飞花,寒食东风柳。”诗人立足点崇高,视野开阔,整个城市的风景尽收眼底。“春城”这一句,高度浓缩,华丽无比。“春”是自然的季节和气候,城市是地球上的城市。两者结合呈现出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633333333333333333333333353e 4893 e 519 e 3333333739的无限美好景观。“遍地飞花”是诗人捕捉到的典型画面。春意盎然,覆盖全城。诗人不说“遍地飞花”,因为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概括,而是“遍地飞花”。这种双重否定句式大大加强了肯定语气,有效地突出了整个城市已经沉浸在富春的盛况。诗人没有说“遍地开花”,而是说“花儿到处飞”。除了“飞”字的强烈动态之外,有助于表现春天的生机,也说明诗人在描述时间顺序时,用词是多么精确。“飞花”是指随风飞舞的落花。这是典型的晚春景色。说“飞花”而不是“落花”,就是把花写得明明白白,风偷偷摸摸。“飞”这个词有着深刻的含义。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主要是因为“春城满飞花”这句警句,而“飞”字正是这首诗中最耀眼的一个。
“寒食东风御柳”,春风吹遍全城,自然吹进御花园。花园里的垂柳随风飘动。风是看不见的,它的存在只能通过花的飞舞和柳的斜斜来间接感知。据此,“斜”字也间接写出了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天,后两句写的是夜晚:“黄昏时分,汉宫传烛,轻烟散入武侯府。”“日落”是傍晚。“汉宫”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一天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比喻汉朝,指的是中唐以来受到皇帝宠信,霸气十足的外戚。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寒食节家家都不能生火,但皇宫是个例外。天黑之前,宫殿里正忙着分发蜡烛。除了皇宫,你的奴才们也能得到这份恩宠。诗中用“散”和“散”生动地画出一幅夜晚的蜡烛图,使人看到蜡烛的光亮,闻到淡淡的烟味。寒食禁火是中国由来已久的习俗,但有权有势的大臣可以破例放置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了委婉的讽刺。
第3个回答  2022-03-09
 寒食节传蜡烛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意思是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第4个回答  2020-03-09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出处:唐 韩翃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