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谁知道????????

苏轼简介

(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嘉佑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苏轼是杰出散文家、诗人、词人、书画家、文艺评论家和审美鉴赏家。词集有《东坡乐府》。其词视野广阔,风格豪迈。
水调歌头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类别:【】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 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⑦婵娟:月色美好。 【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 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 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 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 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 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 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 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 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 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 清露下, 满襟雪。” 《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23
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马?

<<水调歌头>>的意思简介
水调歌头
作者: 苏轼

苏轼简介

(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嘉佑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苏轼是杰出散文家、诗人、词人、书画家、文艺评论家和审美鉴赏家。词集有《东坡乐府》。其词视野广阔,风格豪迈。

体裁: 词
年代: 北宋

原文

水调歌头①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②,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③,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

【注释】

①水调歌头:《乐苑》:“《水调》,商调曲也。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

②玉宇:道家所谓天帝之居所。③绮户:绣户。④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赏析】

这首中秋怀人词,久负盛名,横绝今古。开头一句虽在用李白诗句,而举止超逸,气韵终高一筹。人间天上,连通情感脉络。接着以浪漫瑰伟的想象,集中描写自己与朝廷的微妙关系,突出“去”与“留”的矛盾。下阕实写中秋赏月,写与弟的离别相思之苦,由怨而转入彻语,足见作者不为环境所拘束的豁达品格,“但愿”二字,忧患俱释,惟以善保天年,藉明月而寄相思互相劝勉。

名句: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还有一个水调歌头·快哉亭
快哉亭作1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2。长记平山堂上3,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4。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5。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6。堪笑兰台公子7,未解庄生天籁8,刚道有雌雄9。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10。

注释
1.快哉亭,在黄州。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题一作《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张偓佺,即张梦得。
2.湿青红,青红指油漆之色,湿字承上"新作",形容油漆新涂,色泽鲜明。
3.平山堂,见《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注。
4.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按:"山色"句本王维《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5. 谓江水广阔,明净如镜,倒映出两岸碧绿的山峰。
6. 一叶,指小舟。白头翁,指舟上船夫。郑谷《淮上渔者》"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7. 兰台公子,指宋玉,他曾任兰台令。
8. 庄生天籁,《庄子·齐物论》"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 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庄子谓天籁乃发于自然的声响,此借指风。
9.宋玉随侍楚王游兰台之宫时,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及"庶人之雌风"(见宋玉《风赋》)。刚道,硬说。上三句谓宋玉不明白庄子天籁自然的道理,强把风分为"雄风"与"雌风"。
10. 浩然气,《孟子·公孙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快哉风,《风赋》:"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此二句谓只要胸有"浩然之气",就能享此"快哉风",并无"大王"、"庶人"各享"雄风"、 "雌风"之别。
第2个回答  2007-05-23
水调歌头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类别:【】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 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⑦婵娟:月色美好。 【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 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 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 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 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 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 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 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 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 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 清露下, 满襟雪。” 《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第3个回答  2007-05-2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4个回答  2020-11-05

苏轼《水调歌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