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的中心思想

如题所述

《蜀道难》应该是李白31岁时,在开元十九年间(公元731年),李白在长安城被权贵压迫排挤,仕途无望,被迫离开了长安,一路上深感官场政治血腥黑暗,心情极度愁闷时所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侧转身去,向西远望长安城,25岁离家出蜀,怀着幼时当大官的志怀理想,历经6年的仕途艰辛,真如蜀道一般,比登天还难!真的是,蹉跎岁月,一事无成!长叹一声,何时才能衣锦还乡啊~!感叹:怀古忆今,感同身受!岁月蹉跎,人生真难~啊!
结合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应该是创作于仕途失败,离开长安的时候。那么,李白一生前后曾经两度离开长安。31岁时和43岁时。
开元十九年(731年),李白31岁,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43岁,供奉翰林院陪侍唐玄宗赋诗纪实不足两年,因遭权贵谗毁,离开长安。
那究竟是31岁,还是43岁呢?
唐朝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 ,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 ,首访之。既奇其姿 ,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 ,称叹者数四 ,号为“谪仙人”,解金龟换酒 ,与倾醉 ,期不间日 ,由是称誉显赫。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在长安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如果唐朝孟棨记述为真,则李白应该是在735年结识贺知章之前,即公元731年31岁离开长安时路上所作。这一时期,李白穷困潦倒,自暴自弃,处于心情极度苦闷之时,之前经历了遭人谗谤,上书自白,多次结识权贵,遭人所拒的多重打击,甚至还一度起了隐居之意。
但是,虽然身处逆境,李白仍然具有伟大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谪仙那出尘的气质。“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象着终有一天会化身为剑阁,身居要职,为国效力,衣锦还乡!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唉呀~!我李白自唐朝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5岁)从三峡出蜀,沿江而下历经洞庭湖折返往西,来到唐朝都城首都长安,已经过去整整六年了(31岁),仕途坎坷,官场难进,世俗权贵犹如山岩般难以高攀。不知道,好久才能衣锦还乡,回到我的故乡啊!(注:李白小时候在四川省绵阳江油市长大,现有李白纪念馆。因仕途失利和时局动荡,李白一辈子未入仕途,也再没有回归过故乡。)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真的是,太险啦!这世上不会比这蜀道、官场更险的了。既然蜀道、官场如此之险,为何还是有人不畏艰险,离蜀出门求官远行呢?说来,我这辈子就是自找苦吃啊!~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还有那扼守在蜀道咽喉之处的广元剑门关,通关石梯陡直而狭长,城阁高高耸立在夹山之间,是那么的高峻与不凡。整个城关非常雄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感叹:蜀道、世道,社会是如此的险恶啊!!!…可惜我李白自认为才高八斗,潇洒不凡,于万千人中脱颖而出,虽才华横溢却报国无门,多么想化身为那剑门关啊~!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气势磅礴,境界宏伟,反复咏叹,由浅入深,如歌如泣,时而悲沉压抑,时而激慨豪迈,山水叙事,以古喻今,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潇洒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立志报效国家的感情。清代沈德潜评价:“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综上分析,《蜀道难》的主题及作者李白的诗词意境,我认为就是,李白怀才不遇,仕途艰辛,深感前途“开国何茫然”,权贵“巉岩不可攀”,官场黑暗血腥“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蜀道、官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同时,李白离家出蜀已整整6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蹉跎,思乡心切,而又没有实现自己当初出蜀求官,报效国家的理想,又是"畏途”,又是“问君西游何时还?”,又是"不如早还家。”,最后,“侧身西望长咨嗟!”长叹一声,何时才能化身剑阁,报效国家,衣锦还乡啊!~体现李白逆境奋斗,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和高尚情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即使再难再险,“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李白也要再向虎山行!!!人生甚壮哉!!!《蜀道难》是李白逆境中的不屈战歌,人生中的命运呐喊!!!

《蜀道难》全文翻译,请见我的贴子: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053211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8
《蜀道难》的中心思想:诗人通过描绘蜀道的奇崛艰险,抒发对故乡四川和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赞美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也从侧面表达出他对友人的情谊(他极力夸张、描绘了蜀道之艰险可怖,以达到规劝友人的目的)。
第2个回答  2023-01-31
中心思想:蜀道崎岖,气势磅礴,山川壮秀。作者还加入了一些神话色彩。山高得鸟飞不过,猴子爬不过,极其难行,人们走在这样的道路,十分惊心。作者还写了瀑布、悬崖,淋漓尽致,让人望而生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