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初一历史题,求高手答案

问题一:材料分析
2007年是高考制度回复30周年,通过公开公平的地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中国自古有之。科举制度自创立以来,经过不断地选拔和完善,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唐朝科举考试和明清的八股取士在考试的内容方面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二: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概括之处这一政策产生了影响。这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还有!把QQ也留一下!有问题交流!
谢谢!谢谢各位的合作!记得留QQ哦!

问题一:
1.科举是古代中国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公开地从社会中择材取士,征召官吏。
2唐朝科举考试是以诗词歌赋为主(不限制人的思想) 明清的八股取士是以四书五经为主(限制人的思想 )
说明1.科举制度日益僵化、衰落、消极
2.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
问题二:
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
影响:唐朝同东亚的朝鲜、日本,西亚的大食和南亚的印度等国保持友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交往,有利于中国文明的传播,也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中国成为周边国家乃至亚非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启示: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本人QQ:1764154543 欢迎交流,互相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0
特征: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变化:唐代科举重视策论对考生作答内容不作限制,明清科举把考试内容限定为四书五经作答也必须是八股文。说明明清科举已经沦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限制人民思想的工具。
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全面的开放和广泛的对外交流,鼓励中外平等交往
影响;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力推动了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造就了前所未有的中外交流盛况。既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成果,又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这时,印度的佛教文明,西亚的阿拉伯文明,中亚的许多文明相继进入中国,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学习佛教真谛的玄奘,传播佛教精义的鉴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著名使者。日本、朝鲜在先进的唐文化影响下,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中国的先进科技文化远播亚非欧大陆,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2个回答  2011-05-20
1.中国的科举制度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① 贤能治国,为我所用;②标准客观,竞争公平;立法保护,稳定延续。其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统一了价值,延续了文化;推动了教育,培养了人才;稳定了政治,推动了发展。③但是很死板。其负面作用表现为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离,内容单一,文体要求走向极端等。总之,因为有科举考试,才有中国官僚体制的稳定中的延续,也因为有科举考试,才有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曲折中的发展。

2.主要不同:①具体目的不同:唐朝是为了选才纳贤,而明朝是为了严厉控制士人思想。②考试范围不同:唐朝是经义、时务和读经史,而明朝的出题范围主要是四书、五经,没有时务和历史。③考试文体不同:唐朝主要是诗赋、帖经墨义等,而明朝则是八股文。④结果不同:唐朝的科举制选拔了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而明朝的科举制则严重束缚了士人的思想,培养了皇帝的忠实奴仆。
主要原因:①唐朝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选拔有用人才。②明朝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加强君主专制,所以明朝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士人的思想控制,科举制成为加强君权的一种手段。

3.唐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主要表现在:
一是鼓励中外平等交往。如唐政府中有鸿胪寺等机构专门接待外国使节和来宾,许多地方设有商馆接待外商,另设有互市监、市舶司等掌管对外贸易,唐政府接受外国的留学生,又将大批的使臣、僧侣派往国外进行回访。
二是尊重外国人员。很多波斯、阿拉伯的商人在中国定居,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受到应有的尊重,在唐朝的外国人,可以有自己的礼拜寺、专用墓地,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授予相应官职,甚至亡国的波斯国王和王子也得到应有的待遇。
三是对外交往形式多样,范围广。唐朝对外交往是政府与民间并行,既有人员往来、也有经济文化交流等。交往范围不但包括亚洲周边国家,还包括欧洲和非洲。促进民族和谐利于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为国家繁荣奠定基础。
启示:1.在广泛交往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发展自己
2.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