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如题所述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个精彩的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按照我的理解,“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所有社会的任务,当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而且是最主要的任务,所以“发展是硬道理”;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任务,是要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中完成的一个任务,而且应该是逐步完成的,即逐步消灭剥削,逐步消除两极分化;等到完成了上述任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社会主义社会的使命也就完成了,那时就是我们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了。
这里面有一点大家都注意到了,就是邓小平没有提公有制的问题。
我想这么重要的问题不是他忘记或者忽略了,而是他也觉得公有制就是社会主义,或者社会主义必须搞公有制这个传统的观点有问题。
过去,我们把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私有制等同于资本主义,我认为这是个误解,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世界是复杂的,它充满着变化,一个社会的所有制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从历史上看,现实的社会都很复杂,它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这些生产关系的变迁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和单纯。
例如:在奴隶社会末期,诞生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它在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斗争中发展壮大,并最终战胜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但即使到了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在地主与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这种最主要的生产关系的主导下,也还残存着仆人、丫鬟与购买他们的主人这种接近于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在鸦片战争后,我们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程度也并不相同,在它的前期,封建的程度多一些,后期则是殖民地的程度更多一些;在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如此,英国的“光荣革命”也只是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奠定了一个基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是在与封建落后的生产关系的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的。在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它的黑奴制度也还残存了很长时间。
由此可见,在现实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总是会包含很多种生产关系,有比较低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残余,也有比较高级阶段生产关系的萌芽,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生产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旧的生产关系并不情愿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生产关系也不会那么轻易就能确立自己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引领这个社会向前的生产关系一定会逐渐发展、壮大,而落后的生产关系残余则不可避免地会逐渐萎缩,直至消亡。当这个社会经济形态进入到它的晚期,又会产生出新的生产关系,而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也会逐渐发展、壮大,并导致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诞生,如此循环往复,使得社会不断前进。
社会主义社会也不应该例外,当它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的时候,自然也会带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及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带来的许多不良现象。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自然还存在相当多的资本主义甚至是封建主义的残余,看上去也就更像资本主义了。如果我们违背客观规律,人为地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试图在短时间内把私有制完全消除,就一定会抑制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在改革开放前和前苏联、东欧等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已经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有人说我们是资本主义社会,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我认为我们和资本主义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我们的立场不同,目标或者发展的方向不同。
以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为例,美国是站在少数富人的立场上,他们的目标是竭力维护现在这种有利于富人的政治、经济制度。他们认为现在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都是最终的制度,最完善的制度,他们不打算对它进行任何改变,自然也不打算消灭剥削,也不打算改变它现在的在相同金钱条件下的平等及民主制度,而是要保护这些对于穷人来说并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因为他们认为它的制度是最优秀的,因此他们也极力在全世界推行它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如他们在伊拉克、利比亚做的那样)。
而我们则站在广大劳动者的立场上(或者说是站在穷人的立场上,或者用“三个代表”的提法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的立场上),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制度是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的(以后将对穷人有利于好),我们的目标是要逐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各项制度,并且最终要过渡到我们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现在确实存在阶级,也存在不平等和剥削的现象,但我们在努力减小不平等和剥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这个努力是不容易实现的,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时间和耐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0
资本主义以及封建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